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白蛇傳》後再演《紅樓夢》 潘禮平:小戲骨不會走童星培養路線

《白蛇傳》後再演《紅樓夢》 潘禮平:小戲骨不會走童星培養路線

新劇《小戲骨:紅樓夢之劉姥姥進大觀園》鎖定國慶開播,10月1日晚20:00可登陸騰訊視頻觀看。

2016年一部《小戲骨白蛇傳》火遍大江南北,開播前憑10分鐘片花刷爆朋友圈,首日播放量突破1000萬,最終獲得2016騰訊視頻星光大賞年度驚喜網劇大獎。自2015年開始籌拍,小戲骨系列劇目前已上映10部,豆瓣評分大都在8分以上,堪稱是國產劇中的佼佼者。很多觀眾因為《小戲骨白蛇傳》認識了一大波演技精湛的小戲骨,但卻對打造這群小戲骨背後的男人知之甚少,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小戲骨們背後的男人——潘禮平。

芒果台原創大師的野路子

潘禮平沒有微博,微博上卻一直有著#潘禮平團隊小戲骨#的話題,可謂是「我不在江湖,江湖卻有我的傳說」。潘禮平畢業於武漢大學經濟系,沒學過電視也不想學,最初瞧不上電視這一行卻在這個行業做了一輩子,還做出了很多名堂。 1986年,潘禮平進入湖南廣播電視台,是湖南衛視第一任節目中心主任,並且迅速成為芒果台開山元老中的「改革派」。

1997年湖南衛視上星,靠《快樂大本營》、《玫瑰之約》和《晚間新聞》三款收視王牌節目紅遍全國。而《晚間新聞》,就是潘禮平大膽創新,將新聞界約定俗成的正襟危坐、字正腔圓,改為讓主持人站起來「說新聞」。

在2012年郭美美事件對傳統慈善基金會造成嚴重衝擊之時,潘禮平的慈善節目《心得樂》開啟了「面對面捐助、最放心慈善」新模式,廣受好評。

諸如此類的大膽創新之作,在潘禮平的職業生涯里,不勝枚舉。那麼,小戲骨系列又是如何誕生的?其靈感來源於潘禮平曾做過《農民故事會》的節目。在農村逐漸空城的大背景下,潘禮平關注農村群體讓農民講故事,他認為「讓農民,去搞那種高大上的演講,農民樸素的演講配上最豪華的排場,很有戲劇效果。」

既然農民可以在豪華布景下展示樸素的演講,那讓小朋友演藝經典或者傳統劇目,這種反差是否也可以博人眼球呢?小戲骨系列由此誕生。

2016年12月,潘禮平註冊成立湖南芒果小戲骨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註冊資本2000萬人民幣,開始了他的小戲骨事業。

在培養人才這件事上,圈內人對潘禮平都深表佩服。《爸爸去哪兒》的謝滌葵團隊,主持人張丹丹、李銳、李兵,《一年級》製片人徐晴、《真正男子漢》製片人梁書源,這些芒果台的中堅力量,可都是潘禮平一手培養出來的人才。

其中因主持《爸爸去哪兒》而晉陞為芒果台「三哥」(汪涵、何炅佔據前兩席位置)的「村長」李銳,曾稱讚師傅,「你們只知道我是『村長』李銳,但是不知道我是潘禮平先生的學生;你們只知道他捧紅了『小戲骨』,卻不知道他的徒弟已是電視界的半邊江山。根據我一生的觀察,小戲骨這個天才的創意,只有我師傅潘禮平才搞的出這些名堂。小戲骨搞大事,老戲骨心裡很歡喜!」

不過,和培養李銳這些名主持、名製片不同的是,這一次擺在潘禮平面前的,不是接受過高等教育的成年人,而是一群瘋起來能讓家長得失心瘋的熊孩子們,要將他們培養成小戲骨,潘禮平會用什麼招?

小戲骨養成記

「小戲骨」的精髓不僅是「小」還有「戲骨」,「小」是把觀眾目光吸引過來的耳目一新的重現經典的方式,「戲骨」二字才是小戲骨系列能立足的本事。潘禮平的野路子不僅體現在他的點子上,還體現在他做節目的方方面面。

首先是選角。潘禮平看人很准,選人有一套自己的方法論,追求「出奇兵」。比如《小戲骨白蛇傳》里的白蛇扮演者陶奕希,模樣仙氣又有點怪,有小妖精的感覺;演許仙的女孩純粹因為反串很萌入選,演許仕林的女孩鍾奕兒後來又反串了《小戲骨紅孩兒》中的唐僧一角。演小青的女孩是一錘定音的,因為比較活潑很適合這個角色,有一場白蛇找喊許仙「官人」的戲,小青也調皮的跟著一起喊,於是兩個小孩就你一句我一句的「官人」,全場爆笑。

從小戲骨第一部《小戲骨劉三姐》中的劉三姐,到《小戲骨白蛇傳》中哭戲感動眾人的許士林,再到《小戲骨紅樓夢之劉姥姥進大觀園》,鍾奕兒在選角時表演就極具感染力

選角的主要途徑是網路投稿,節目組會開通視頻庫提供一組視頻,比如馬景濤咆哮、劉三姐以及白娘子哭戲等供孩子們模仿,再擇優面試。其他途徑還有各地的培訓機構,做活動選拔,在電視上放宣傳片等。

潘禮平曾透露選角原則只選對的不選貴的:「其實這個不是很費勁,因為中國的孩子都越來越優秀。我們選擇這些小演員最重要的原則除了形象氣質和角色的吻合,另一個基礎原則是只選對的不選貴的。」

小演員確定之後,潘禮平對孩子們的要求也相當嚴格。在正式拍攝前會進行長達三四個月的綵排,每個動作、每句台詞都要反覆調整, 從單純的模仿,轉成靈魂附體,最後到現場實拍。

演技磨合方面,小演員們首先由專業的台詞、聲樂老師教一遍,為了避免戲過頭,潘禮平還會再教一遍。而潘禮平的方法就像張三丰式的一學就忘:「你們要把老師教你們的都忘記,你們要回到沒有學習唱歌,和同學們唱卡拉OK的狀態。」據他解釋說,專業老師教完之後,專業已經在他們身上了,這時再給他們鬆綁,看上去會更自然。沒想到這個野路子還挺管用。

小戲骨總歸是小孩子,缺乏經歷,許多小孩子不懂的情感、情緒怎麼演出來呢?潘禮平總能想到辦法,最常用的就是用講故事的方式去引導,用小孩能聽懂的話去解釋。

比如《小戲骨白蛇傳》裡面有兩場許仕林和許仙、許仕林和白素貞的哭戲,小孩子們沒有做父母的經歷,潘禮平便反向處理,讓演員們參考自己長期沒有見到爸爸媽媽的心情;而拍《小戲骨焦裕祿》這類冷門題材,小孩子們會有「我現在生活這麼好為什麼還要學焦裕祿」這樣的疑問,就需要跟孩子們解釋世界總是存在弱者的,中國還有貧困的地方,世界還有非洲,而地球還有處於人類統治下的動物。

熊孩子在片場有歡樂也有汗水。《小戲骨白蛇傳》拍攝時,最初孩子們天天喊著「要定妝」,6個月之後終於穿上了戲服就變成了「我不脫」。水漫金山的戲需要上千個小朋友群演,當時在寧波很不好招人,結果通過口口相傳竟神奇的全部都找到了,而且這場戲需要小朋友被水沖、跑和摔倒,小孩子們都堅持下來了。打戲、吊威亞小戲骨們都親自上陣(這小身板的替身也不好找)。

潘禮平的野心

這樣一檔高水準的節目,這樣一個優質的平台,顯然更適合童星養成。那麼小戲骨們將來會怎麼發展呢?會不會打造童星產業鏈呢?

潘禮平回應,小戲骨節目必須以不妨礙小演員的學習為前提,只能在他們的休息時間進行拍攝;而且大多數的小演員並不是為了成為童星,而是為了提升自己各方面的素質,有的還要去讀書,也有的告別了《小戲骨》。「小戲骨不會刻意打造童星產業鏈,我們重點做好片子,影響中國小孩,我們會根據片子的需要,不斷用合適的演員,不會為了培養童星去量身打造,社會效應排首位。著重節目質量,著重社會的效應。」

不會出現內容枯竭,不會打造童星產業鏈,那麼對於小戲骨的未來,潘禮平是怎麼考慮的呢?潘禮平有他的野心:「將來主要是往網路發展,網路大電影、網劇;院線電影也是肯定要做的,地面的《小戲骨》樂園也可以考慮。小戲骨系列會一直做下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公交事 的精彩文章:

《醉玲瓏》昨晚精彩收官匠心與創新成就業界清流
中國有嘻哈GAI與祖海合唱啦!網友:過年了?
《特種兵之深入敵後》開機 羿坤多重身份引關注
呂佳容倒追張哲瀚慘遭拒 真是一個大寫的尷尬

TAG:公交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