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崇禎死後官員不來祭奠,只有和尚在念經,宋獻策一語道破天機

崇禎死後官員不來祭奠,只有和尚在念經,宋獻策一語道破天機

公元1644年,李自成的大順軍攻破北京城,崇禎皇帝被逼上了吊,李自成進京後第一件事情就是尋找崇禎皇帝,結果在煤山上發現了崇禎的屍體,李自成雖然出身農民,但是他並沒有喪失對崇禎皇帝的尊敬,他為崇禎皇帝夫婦收了屍,還置購了兩口棺材,搭上廠棚,將崇禎帝後的靈柩停放在東華門外供大家瞻仰和祭奠。

崇禎皇帝像

但正是前去祭拜崇禎皇帝的官員十分稀少,這些由崇禎親自擇選的人才在崇禎死後,經過崇禎靈位的時候,沒有一絲悲傷的意思,不屑一顧地乘車而過。反倒是總有些三三兩兩的和尚,設幾張小桌,在一旁誦經禮懺。

和尚念經

宋獻策和李岩一同散步看到這一幕的時候,李岩忍不住問道:「為什麼這些戴著烏紗帽的官員反而不如誦經的和尚呢?」宋獻策表示並不是這些和尚們的品德有多高尚,而是這些戴烏紗帽的傢伙本來就是人中下品。李岩又反問道:「明朝的人才的選拔制度如此嚴格,為何當國家有事的時候,報效的人卻不多見呢?」

宋獻策

宋獻策接下來的言論可謂非常精彩了。他認為明朝的國政誤在重科舉,官員們享受著朝廷的高爵厚祿,一旦君父有難,皆各思自保。他隨後議論了兩類官員:一類是剛剛上任的新官,另一類是舊任老臣。

前者認為自己考取功名實屬不易,二十年寒窗苦讀才博得一頂烏紗帽戴在頭上,還一事無成,怎麼能立馬死了呢?後者則認為自己官居極品非常不容易,二十年仕途小心翼翼才爬到了現在的位置,況且朝中的大臣又不止自己一個,一人赴死沒有意義。因此,宋獻策認為這是科舉制和組織制度不得人心的緣故。

明朝官員形象

並且他還痛心疾首地感嘆道:「如此用人,原不顯朝廷待士之恩,乃欲責其報效,不亦愚哉!其間更有權勢之家,徇情面而進者,。。。,焉能忠義?又有富豪之族,。。。,未習文章,焉知忠義?此邇來取士之大弊也。當事者若能矯其弊而反其政,則朝無幸位,而野無遺賢矣。」他一針見血地批判了科舉制和封建等級制度的弊端,那些靠家族權勢和金銀珠寶,而不是憑自己的本事謀取一官半職的人怎麼會懂得報效國家呢?他還提出了中肯的建議——當事者若能矯正弊端,改革其政,那麼就不會有這些小人靠有機取巧謀得官位,而鄉野也就沒有被遺留的賢人了。

當官的不能忠義必然會導致官場和政治的腐敗,進而導致國防虛弱、財政匱乏、百姓困苦、人心渙散、道德敗壞的局面。於是,為了逃避這樣的局面,越來越多的人盲目推崇和追隨佛教。愚夫俗子被它的法術所迷惑,學士大夫,亦皆尊其教而趨習之。

出家的明末遺民方以智

甚至有的人為了逃避是非,剃度出家,有的人因遭遇了患難便遁入空門,忘了君主和父親。家國危難之際,君主竟然見不到臣子,父親竟然見不到兒子。不僅導致了「以異端而淆正教」的局面,甚至還出現了「以布衣而抗王侯」的難以置信的一幕!舉國上下如此沉浸於佛教「只關心來世,不關心今世」的言論之中自求安慰,國家怎麼會不衰敗解體呢?悲哉,悲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漫談南明 的精彩文章:

崇禎讓皇帝乳母、魏忠賢老婆出宮,出宮前她燒毀了天啟的私密物件
天啟病死後魏忠賢請崇禎入宮,崇禎做了三件事,熬過了那漫長一夜
昔日帝國分裂為兩個國家,出了兩個太上皇,一個為女人一個為逃命
此朝太后、權臣隨便殺皇帝,一百多年換15個皇帝,大部分是傀儡
帥哥諸葛亮娶了個丑老婆,並非只因她有才,她有一點無人能及

TAG:漫談南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