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門在外,不敢用公共馬桶?別擔心,不會傳染
較真鑒定:疑/概率很低
要點(趕時間?只看要點就夠了!):
1. 對於潮濕、不清潔的馬桶,要敬而遠之。一般情況下,使用定時清潔、保持乾燥的公共馬桶感染性病、皮膚病的概率微乎其微,至今並無相關文獻提到因接觸馬桶而感染性病、艾滋病、皮膚病的臨床病例。
2. 不過,使用公共馬桶卻可能通過接觸傳播、糞-口傳播等方式,以手為媒介,污染口、眼、食物、水和傷口,感染腹瀉、甲肝、菌血症等疾病。
3. 如廁後應及時以洗手液、清水清洗手部,包括手背、手掌、指縫、指甲等。這樣能有效減少手部的致病微生物數量,降低因接觸傳播而導致的感染性疾病。
查證者:張網 | 醫學工作者
使用公共馬桶是否會感染性病、皮膚病呢?這就必須了解感染致病的必要條件以及在使用公共馬桶的過程中,這些條件是否能被滿足。
免疫系統—防止機體感染的保家衛國者
感染就像我們的機體與致病微生物之間的一場戰爭,在這個過程中,致病微生物、傳播途徑、易感者(機體)三個元素缺一不可。
致病微生物就像是外來的敵人,而機體的免疫系統是保家衛國的軍隊,組織嚴密、功能強大。皮膚、粘膜像充滿各種利器的城牆,可將大多數致病微生物拒之門外;骨髓、胸腺像軍事培訓基地一樣不斷地生產免疫細胞戰士,消滅掉僥倖逃脫進入機體的致病微生物。感染引起的紅、腫、熱、痛等一般反應,就是激烈戰鬥中產生的戰火。
我們機體很多部位(皮膚表面、鼻腔、口腔粘膜、腸道等)都附著有微生物,在正常情況下,這些微生物保持一種微生態的平衡,但在長期應用抗生素、機體免疫功能低下的情況下,平衡就會打破,機會致病菌增多等而引起疾病,這就像是身體內長期潛伏的間諜趁虛而入。
接觸公共馬桶可能會導致性病、皮膚病?概率微乎其微
對於不清潔、潮濕的馬桶,我們一定要敬而遠之,而公共場所的公共馬桶,因為定時清潔,一般可以保持乾燥清潔。那麼,在乾燥的物體表面可能存在哪些導致人類患病的微生物?這些微生物又會通過什麼方式傳播疾病?
乾燥物體表面臨床相關致病微生物、存活時間、傳播途徑、致病類型[1]
根據上面的表格,不難理解:
可能在馬桶表面存活、且可導致性病的致病微生物包括淋球菌、白色念珠菌、光滑球擬酵母菌、HIV病毒。
因馬桶傳播艾滋病的可能性極小
艾滋病可以通過性、血液、母嬰等傳播方式在人和人之間相互感染。不過,人因使用公共馬桶而感染艾滋病至少需要滿足以下條件:
1、馬桶上存活足夠數量、依舊有致病性的HIV病毒;
2、HIV病毒以接觸傳播的方式粘附於生殖器官粘膜表面,或者經有明顯破損的皮膚進入血液引起感染。
首先,HIV病毒抵抗力較弱,常用的消毒劑10分鐘左右即可完全將其殺死。在乾燥環境中,HIV病毒的活性也會迅速降低[2]。HIV病毒也很難在使用馬桶時大量粘附於人體的生殖器官表面。如果皮膚沒有破損,HIV病毒也不可能通過血液進行傳播。所以,因使用公共馬桶感染艾滋病可能性極低,至今也沒有相關文獻提到因接觸馬桶而感染艾滋病的臨床病例。
馬桶傳播淋病、梅毒的可能性很小
淋病和梅毒等常見性病一般只有成人之間通過性關係及性相關的親密接觸,或者母嬰之間才能傳播。
確實有文獻提到因間接接觸受污染的衣物、玩具等而感染淋病、梅毒,但這種情況極為少見,而且都是通過感染患者的手部,將致病微生物從泌尿道轉移至玩具、傢具等,兒童等易感者接觸被污染的物品後又直接接觸了泌尿道,從而感染[3,4]。 但僅僅是因為這些個別的案例而對坐便敬而遠之,顯然是沒有必要的。
有文章表明,介質傳播(間接接觸)和血液傳播、母嬰傳播在性病傳播方式中佔15%,如果這個數據是準確的話,在這15%之中,介質傳播所佔的比例也是微不足道的。
擔心因接觸馬桶而感染皮膚病是過於多慮
第一,根據生態學特徵,感染皮膚的皮膚癬菌(包括表皮癬菌屬、小孢子菌屬、毛癬菌屬等真菌)可分為親人性、親動物性、親土性三類,常常通過與患者共用長期未更換的衣物,或者與患畜、土壤的密切接觸而侵襲毛髮、指(趾)甲或皮膚;如果沒有與感染源的密切接觸史,感染皮膚癬菌的可能性很小[2, 5]。
第二,有人可能會擔心金黃色葡萄球菌,有研究表明,把金黃色葡萄球菌分泌的免疫球蛋白A與清潔劑的混合物,應用於皮膚屏障功能受損的小鼠,小鼠會出現特應性皮炎皮損。不過,目前為止,研究只限於動物,並無臨床實驗發現金黃色葡萄球菌與人體特應性皮炎加重的相關證據[6,7]。
第三,不論是金黃色葡萄球菌(即便會感染人體皮膚),還是能夠在馬桶表面存活、引起皮膚疾病的白色念珠菌,都只有在皮膚破損時才可能引起全身性疾病。
因此,在皮膚完好的狀況下,擔心因接觸馬桶而感染皮膚病過於多慮。
接觸馬桶可能感染什麼疾病?
理論上來說,表格中凡是以接觸傳播、糞-口傳播為傳播途徑的致病微生物,均有可能以手為中間媒介感染機體。這些致病微生物在物體表面甚至可存活長達1年以上,如大腸埃希菌、銅綠假單胞菌。
單純的皮膚接觸並不會導致機體感染,但如果我們不注意手部清潔以及個人衛生習慣,就會使這些存活的致病菌以手為媒介,污染我們的口、眼、食物、水、傷口等,進而導致一系列的疾病。俗話說的「病從口入」,對於經糞-口傳播的感染性疾病來說,並非無道理。
如何預防因接觸馬桶而感染疾病?
事實上,致病微生物無處不在,如果做培養實驗的話,我們的手、手機、家裡的抹布,附著的微生物比馬桶表面多得多。但是,為什麼我們很少因此感染呢?
因為感染是有一定條件的:免疫系統夠虛弱(軍隊不成氣候,甚至無可用之人,如艾滋病患者)、致病微生物夠多、致病力夠強(敵方太強悍)。當然在這樣的條件下,還要經過合適的傳播途徑(空軍到了海上,照樣無用武之地呀),才可能導致感染。
因此,在使用馬桶的過程中,我們無法改變馬桶上存活的致病微生物,但可以增強體質,提高機體免疫功能,也可以切斷傳播途徑,注意手部的清潔衛生。在如廁完以後,盡量用洗手液或清水長時間的洗手,包括手背、手掌、指縫、指甲等,有效減少手部的致病微生物數量,降低因接觸傳播而導致的感染性疾病[8]。
參考文獻
1. Kramer A, Schwebke I, Kampf G. How long do nosocomial pathogens persist on inanimate surface a systematic review [J]. BMC Infect Dis. 2006 ,16(6):130.
2. 賈文祥,陳錦英,江麗芳等. 醫學微生物學.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
3. 李哲.1例幼兒感染淋病奈瑟氏菌的調查分析[J].中國醫師雜誌.2006年增刊,367-368.
4. 趙明,王蕊. 非性接觸傳播梅毒2例報告[J].黑龍江醫學,2000,12:71.
5. 帕麗達.阿布利孜.皮膚癬菌與皮膚癬菌病[J].皮膚性病診療學雜種.2010,17(1):83-84.
6. Elizabeth A. Grice, Julia A. Segre.The skin microbiome[J]. Nat Rev Microbiol. 2011, 9(4): 244–253.
7. 閆慧敏,姜薇. 人類皮膚微生物群和皮膚疾病[J].中國皮膚性病學雜誌. 2015, 29(12):1292-1294.
8. 醫務人員手衛生規範.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行業標準WS/T313-2009.
版權聲明:本文系騰訊較真平台稿件,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不想再被謠言忽悠?
※公共馬桶會傳染性病?快用較真闢謠神器,靠譜知識等你來刷!
※十一出國游,哪些疾病不得不防?
※生薑治脫髮靠譜嗎?快用較真闢謠神器,靠譜知識等你來刷!
※螃蟹和西紅柿同吃賽砒霜?9月最全謠言榜,你中招幾個
※螃蟹和西紅柿同吃賽砒霜?快用較真闢謠神器,靠譜知識等你來刷!
TAG:較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