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老貓:有些城市,值得獻上膝蓋、眼淚和口水

老貓:有些城市,值得獻上膝蓋、眼淚和口水

有一陣子,我老咳嗽,還嗓子疼,吃藥也不太管用。後來出差,要坐飛機,心想別讓外地人民以為我得了貓流感。沒想到啊,飛機一起飛,我就不再咳嗽了,嗓子里也沒了異物感。等到下了飛機,走出出港大廳,來一個深呼吸,聞到了空氣中浮動的火鍋氣味,簡直通體舒暢,我知道我活過來了。

我來到了成都。我最喜歡的城市之一,包括它周圍的綿陽、廣元、南充……如果說我有去不膩的地方,成都、西安、廣州排前三。特別是成都。當時還沒有那首後來紅火的《成都》,我腦子裡全是張楚的旋律:這是一個舒服的季節,空氣里都是紅油的味道,怕辣的人是可恥的……

其實,細想起來,我對成都的了解並不多,朋友也有限。可我就是覺得這裡什麼都對脾氣。比如說坐計程車遇到堵車了,司機就拿對講機和朋友聊天,四川話說快了聽不太明白,但能聽懂他在抓緊時間和朋友約喝茶或者打麻將,要去耍。天大的事情,明天才能辦,那麼今天就不必掛著,要好吃好喝好好玩。再說火鍋店,隨便進去一家,看著人聲鼎沸,就那麼紅火。牆上掛著大電扇使勁吹,那濃郁的味道,就是攬客的吆喝。

不過,成都諸食物中,我更愛的是各種小吃,冷鍋串缽缽雞之類,而且反覆吃吃不膩。有一次我們一夥同學去西藏公幹,回程在成都停了兩天,早晨一起吃小吃,龍抄手鍾水餃之類,都點了一遍。吃完後大家在門口說散了吧,該逛街逛街,該去公園去公園,中午再集合繼續吃。等他們都走了,我返身又回了小店,接著又重新吃。

但這並不能制止我對成都食物的思念。這種事情多年後又重演了一遍,曾經有個姑娘帶我去一個叫「藍色加勒比」的地方吃冷鍋串。每當我在北京的寒夜裡飢腸轆轆咬著麵包充饑的時候,那一大缽冷鍋串就不停地浮現在我的眼前,後來我實在忍不住了,默默買了周末去成都的往返機票,又跑到那個地方吃了兩天,才心滿意足地回來。

在那些我喜歡的城市,美好的食物是必不可少的。我曾經在廣州的街頭,和朋友薑絲煮酒打邊爐,也曾經在綿陽的後半夜,被帶到一個大院子里,吃了一罐香濃膩軟的腦花飯。在成都花團錦簇的臨水小餐廳,一份雙椒鴨腸就讓人難忘;而在西安,我曾經上飛機之前約好羊肉串局,下了飛機,直奔土門或者東新街,那兒已經有朋友備好一箱啤酒兩千肉串坐等開席了……在漫長的各種吃食堆砌起來的人生中,它們總是在記憶中不停閃現。

這些食物,在當地人眼裡可能都不值得一提,全是稀鬆平常之物。但對於一個生活在北京郊區的新建小區的人來說,無疑就是珍饈美味。說到根兒上,還是有一個氣場存在。當一個城市很大一部分人都在追求生活的輕鬆自在,並且將此當成不虛度人生的標準的時候,這個城市無疑就會變得更加適合生活。那些林立的小店,誘人的地邊攤,都是這種長期的、一代又一代的追求養起來的。在長年欲求不滿的「外地人」看來,它們就是這個城市的招牌。

說到好城市的標準,頭一條就是要有好吃的,小店要多。具體說,還真的必須是小店,不是大店,不是那些規模宏大裝修輝煌收費昂貴的店——那些店是談事的,或者是顯擺用的。小店必須是那種藏在街道深處,大家說起來眼睛發光的那種。

比如,北京霄雲路上就曾經有家小店,賣紅薯乾的,就開在樓底下,打開窗子賣。口口相傳,很多人都坐車來買。關於這家店的傳說有很多,最有名的是,有一天老闆衝進旁邊的房產中介說:我有三百萬了,你們給我看看這些錢能來多大一間房。當然他沒買成,因為沒有購房資格。後來清理街邊店,這家店就沒了蹤跡,也不知道搬到哪裡去了。其實,這樣的小店要再堅持個五年十年,可能就是這條街道,甚至是這個城市的特色。可惜了,好多這種苗子都被轟走了,能留下來的是那些老字號,老字號變豪華了,新的小店跟不上來,感覺韻味就失去了。

當然,好的吃食,也要有朋友來一起吃,聚會吃飯才是最香的。前些日子有人寫網文吐槽,說北京的聚會太難搞,人們相距太遠,組織飯局非常困難,所以是「假裝生活」。這個抱怨我完全理解,也完全贊同。只是,聚會組織不起來,還不完全是城市過大、距離遙遠的問題。我覺得這主要和人們的生活節奏有關。為啥成都、西安和廣州,朋友們總能聚嘯成群,而且不分白天晚上都能在一起呢?

二三線城市就更別說了,幾乎提前半小時就能招呼到人。所以說到根兒上,還是阻止聚會的因素太多了。比如疲憊,比如限行,比如交通特別不方便,還有就是,那些又好吃又便宜特別有煙火味兒的小店,都被歸攏得找不見了,都收拾到不方便去的地方了。我想很多人都會有過這種感覺:本來是想熱鬧地吃點好的,可還是拒絕了朋友的邀請,因為「第二天要早起」,因為「喝完酒公交就沒了」,或者別的什麼原因,最終沒去成。最後泡著碗速食麵,眼氣地看別人曬朋友圈。

有一次,中學同學要從國外回來,提前個把月發起聚會。到了吃喝的時候,有一位遭遇大堵車,遲遲不能到場。最後結賬的時候,打電話問他還能不能到,那位遲到的傢伙離飯局地點還有五公里,已經絕望地把車停在車場里,自己在路邊飯館喝高了……

這不是一個好城市應該有的現象。提前一個月約飯,我想就是百忙之中的不同國家領導人,這頓飯也該能約上吧。

所以,城市要有美食,還要方便聚會,這些都是好城市的必要元素。

最重要的,還有有好看的姑娘。

姑娘好看,證明這個城市水土養人。我說的漂亮,還不是那種單純的身體上的美艷,而是性格開朗,無憂無慮,有一種天然的氣場。民國時候的小說,寫姑娘走在街上,手裡捧著一包撒著椒鹽的白水羊頭;九十年代的小說,姑娘走在街頭,手裡捧著的是一包果汁應子;現在的姑娘,應該捧著糯米糍粑、關東煮、至少是甜筒吧?可我看見太多的姑娘從身邊走過,拿著個雞蛋卷餅,或者麻辣燙什麼的,不是優雅,而是匆忙狼狽,不是悠閑自在,而是充饑。臉上沒有驕傲和自信,更多的是憂慮和謙卑,就像花朵很久沒有見到陽光。這種氣場很難形容,但可以從表情、眼神、走路的姿態感覺出來。

幾年前,想帶朋友去四川玩,就問一個那裡的姑娘,說你們那裡有啥風景名勝可以玩的嗎?

她回答:「你問我這個一概不知。你應該問我哪裡有好吃的,我可以帶你們吃個遍。」

看,我就喜歡這麼直接的。

其實,喜歡和不喜歡哪個城市,主觀的因素很大。心態不一樣,趣味自不同。我就見過很多來到北京的年輕人,住在合租的房間里,但對北京喜歡得不得了。因為這裡的街道寬(雖然很堵),有高樓大廈,而且還能見到許多名人。在他們眼裡,這是改變生活上台階的地方。但沒有辦法,我就喜歡那些有山水環繞的、充滿煙火氣的城市,我在那裡會更放鬆,許多煩惱和鬱悶都會消失無影蹤。

我覺得一些城市,是值得獻上膝蓋、眼淚和口水的。它們適合生活,適合快樂地、不那麼有心事地度過人生。可能我不能總去那些地方,心裡唯一的希望,就是下次再去的時候,它們還是記憶中的樣子,不會變得雷同、堅硬,那些美味的食物,那些可愛的姑娘和熱心的朋友,還在那裡,過著他們的舒心日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大家 的精彩文章:

陳念萱:吃盡苦頭的將心比心
英國上學拼爹記
游有方:魯迅怎樣做伯父
80後記憶:在青澀的年代,逛小商品批發市場
周成林:一個偽酒鬼的自述

TAG:騰訊·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