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蘇軾寫在中秋的一首詞,冠古絕今!

蘇軾寫在中秋的一首詞,冠古絕今!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是蘇軾中秋在密州時所作。此詞主要刻畫了蘇軾與其弟弟蘇轍多年未見的思念之情,以及通過中秋的明月,表達蘇軾對人世間悲歡離合的哲理性感悟。全詞情景交融,思想境界高遠,充滿人生哲理,是蘇軾最為經典的詞作之一。

全詞如下: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詞的大概意思是:這天上的明月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有的呢?我端起酒杯遙問蒼天。不知道那天上的宮闕,現在是哪年哪月。我想要就此乘著清風回到那天上,又擔心自己在那美玉砌成的樓宇里,受不住來自九天深處的寒冷。月光下的清影擺出各種舞姿,哪裡比得上在人間。

明月轉過硃紅色的樓閣,低低地懸掛在雕花的窗戶上,照著完全沒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該對人們有什麼怨恨吧,為什麼偏要在人們分離時圓呢?但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這種規律自古以來就難以周全。只希望這世上所有的人都能過平安健康,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這片美好的月光。

詞的上片,蘇軾主要記述望月,單一句「明月幾時有?」,便將我們帶入了那無邊的宇宙中,不由地思考,明月到底是何時才開始有的呢?這一句和屈原的《天問》以及李白的《把酒問月》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堪稱千古一問。

接下來兩句:「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把對明月的讚美和嚮往之情推往巔峰,再順勢引出蘇軾設想自己也曾是月中人,因此黃庭堅曾稱李白和蘇軾為天上兩謫仙。

上片最後寫出,與其飛往高寒的月宮,還不如留在人間,在月光下起舞,最起碼還可以與自己的清影為伴。這裡可以看出蘇軾的情感波瀾,但最終對人間的熱愛戰勝了高寒的上天。

下片則從望月轉向懷人,蘇軾懷念的是他多年未見的弟弟,以及由中秋的圓月想到的天下人的離別,深感到人生的離合與無常。「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通過月亮的移動,表達時間的流逝,但無論時間再怎麼流逝,因中秋不能和親人團圓的人總是難以入睡。

接下的一句,看似是蘇軾在抱怨明月,實則是以明月的圓來增添別離的憂愁,更加突出了蘇軾對弟弟的一片深情,也表示了蘇軾對不幸的離人們的同情。「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從人到月,從古到今,蘇軾旨在強調人應該豁達樂觀,對未來抱有希望,極富有哲理意味。

詞的最後:「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突破時間和空間的局限,蘇軾也要表達對弟弟以及天下人共有的希望。這也是古人常說的「神交」,兩人雖然遠隔千里,卻能夠以精神相通。而這種「神交」,我想無論何時何地都會存在的。綜觀蘇軾的這首詞,可以說是在中秋之夜,對飽受離別之苦的人們的一個美好祝願。

中秋佳節自古以來,就是我們最為重視的節日之一,多人文人為此留下了千古名篇。值此佳節來臨之際,再次分享蘇軾的這首《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祝大家中秋節快樂,「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圖片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日詩歌 的精彩文章:

蘇軾鮮為人知的一首詞,這才是你我該有的人生態度!
王昌齡最經典的一首詩,所向披靡的英雄氣概,千古流傳!
蘇軾的這句千古佳句,源自歌女,實則是他一生的精神寫照
納蘭慕容一首詩竟暗含16個經典愛情故事,你能看出幾個?
有種古詩詞,一開頭就讓我們驚艷不已

TAG:今日詩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