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古琴和人體經絡有關係?

古琴和人體經絡有關係?

陰陽之說最早見於《老子》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這是古人對抽象的「陰」與「陽」的高度概括,是相互對立統一的兩種現象、事物、聯繫。中國古人還認為構成萬物的基本要素是金、木、水、火、土五種物質,稱之為「五行」。

「陰陽五行」學說認為,天、地、人三者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大地上繁多的物質包括人在內,都是天地氤氳,陰陽所化所生,所以天地具有共同的結構模式,遵從共同的運動規律,就是所謂「人與天地相參」(《黃帝內經?咳論?經水》)。整個「陰陽五行」理論是關於宇宙萬物普遍聯繫的學說,是普遍適用的系統結構理論,在這種帶有某種神秘意義的理論中,揭示了自然界之間、人與自然之間、人的情感,感受與物質對象之間的異質同構關係。

中國古人最早將陰陽五行和音樂結合在一起,在他們看來,音樂是宇宙和諧的特殊表現。「五音」是指「宮、商、角、徵、羽」五個音。清人祝鳳喈說:「宮音,和平雄厚,莊重寬宏。商音,慷壯哀爵,慘憮健捷。角音,圓長通澈,廉直溫恭。徵音,婉愉流利,雅麗柔順。羽音,高潔澄凈,淡盪清邈。」(祝鳳喈《與古齋琴譜?補義》,見《中國古代樂論選輯》,465~466頁,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83。)

中醫理論中最早在《黃帝內經?素問?脈要精微篇》中就已經提到了陰陽五行和五音的關係:「是故聲合五音,色合五行,脈合陰陽。」管子也說:「五聲即調,然後作立五行,以正天時,五官以正人位,人與天調,然後天地之美生。」又說:「凡聽徵,如負豬,豕覺而駭。凡聽羽,如鳴馬在野。凡聽宮,如牛鳴穴中。凡聽商,如離群羊。凡聽角,如雉登木以鳴,音疾以清。」(《管子》,見《中國古代樂論選輯》,45~46頁,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83。)

春秋戰國時代(公元前六世紀),鄭國子大叔吉又結合五味、五色、五聲提出了:「則天知明,因地之性,生其六氣,用其五行,氣為五味,發為五色,章為五聲,淫則昏亂,民失其性。」(見《左傳》昭公二十五年)

秦國著名的醫學家醫和也說:「天有六氣,降生五味,發為五色,徵為五聲,淫聲六疾。六氣曰陰、陽、風、雨、晦、明也。」(見《左傳》昭公元年)人體的五臟合於宇宙之日月星辰,季節之春夏秋冬,與五色、五方、五臟、五音、五時等相配,形成了獨特的陰陽五行體系。不僅如此,古琴的二十五音(僅限於五弦古琴)與人體臟腑經絡還有著一一對應的關係,這在《黃帝內經?靈樞?陰陽二十五人》中已有所提及。(見表)

音名經絡名稱及部位音名經絡名稱及部位

上角肝經上商肺經

大角左膽經上鈦商右大腸經下

左角右膽經下左商左大腸經上

鈦角右膽經上右商右大腸經上

判角左膽經下少商左大腸經下

上徵心經上羽腎經

質徵左小腸經上大羽右膀胱經上

少徵右小腸經下少羽左膀胱經下

右徵右小腸經上眾羽右膀胱經下

質判左小腸經下桎羽左膀胱經上

上宮脾經

大宮左胃經上

少宮右胃經上

加宮右胃經下

左宮左胃經下

公 告

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武漢長春觀將於明日晚八點舉行祭月朝科,祈願月府結璘皇君妙果素月天尊護佑百姓,國泰民安。各位善信弟子在這天上香禮拜,誠心叩感,感念聖君,不可思議之功德!

(編輯甘棠,文來源於網路,轉載請註明出處,謝過)

(歡迎大家投稿,來稿不限題材,擇優選登有驚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武漢長春觀道學堂 的精彩文章:

道教開光諸事宜
國慶節,看看與國號有關的那些事!
中秋,與月亮有個約會!
只要常按四個穴位,秋季少生病!
那些傳說中可以服食成仙的「美味」

TAG:武漢長春觀道學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