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所以苦,是因為心裡裝錯了東西
Speak In A Normal Way | OCT 3TH 2017
人之所以苦
是因為心裡裝錯了東西
好好說話 | 第45期
窮人問佛:「我為何窮?」
佛說:「你沒有學會給予別人。」
窮人:「我一無所有如何給予?」
佛說:「一個人一無所有也可以給予別人七種東西:
顏施:微笑處事;
言施:說讚美安慰的話;
心施:敞開心扉對人和藹;
眼施:善意的眼光給予別人;
身施:以行動幫助別人;
座施:即謙讓座位;
房施:有容人之心。」
把智慧的話、善意的話、師長的話放在心裡,而不要把煩惱的話、傷害的話、散亂的話放在心裡。自己內心有正確的做人、做事的標準。善意待人,誠意做事;常保學習的心態,感恩的心情。
人之所以痛苦,是因為心裡裝錯了東西。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煩惱、習氣,不能因為這樣就輕視別人。要多看他的優點,學習他的長處。少說乃至不說無益的話、傷人的話、炫耀的話、騙人的話,多說善意的話、真誠的話、讚美的話、利人的話。
人都有煩惱,都有犯錯誤的時候,對於我們自己,首先不要拿別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一直記恨於心,苦惱不已;其次要把眼光朝向未來,不要一直回看過去,要用正面的心態和努力來回應不如意的境遇,而不是揪住當下的事情不放。進一步,為了幫助做錯事的人,可以善意、善巧地處理,而非厭惡報復。
他人的煩惱執著,自己不要接納參與就好,坦蕩做事、磊落待人。一方面懷著善意,用心好好結善緣;另一方面也不要期盼他人的肯定,活在向外求的不安中。
人與人相處中的障礙,有時是自己的問題,有時是別人的煩惱,既需要反省,也不要反省過頭,失去正念。把握自己內心的善意就好,多看光明面,少胡思亂想。
很多時候,讓我們感到困惑和迷茫的原因就是不能如實認清自己,總是一廂情願的要求外境,這樣就是一直生活在幻想中,所以處處感到矛盾和無力。要回到自己身心上努力,立志、奮鬥、堅持,這樣人才是身心合一的,才是安住積極的,而不是每天去想生活和工作有多麼不如意,徒增思想負擔。
人與人的關係,很多是業力和煩惱交織而成,轉境的唯一辦法是在自己的心上入手,轉煩惱為善意,轉結仇為解怨。仇怨,唯有愛心和忍耐來化解,才能終結。否則只能用一生又一生的時光去重複痛苦。
為他人無私付出,才是心靈復甦的良藥。
改善生活不如意的境界,並不是如翻書一樣立時面目全新,或一個方法可以解決的,是要一點點凈化業力,慢慢改變的。不要幻想著一下子有大的改變,而是要不放棄每一個小的努力。關鍵是自己內心要更加有方向、有力量、有智慧,才能走出更寬的路。
文章 來源|《好好說話》
學誠法師著|廣東人民出版社


※「趙州禪」本分事接人
※《智者大師傳》連載全集
※深信業果對學佛人來說非常的重要
※憨山大師 修悟六原則
TAG:當陽玉泉禪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