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谷哥:中秋節本不是現在的樣子

谷哥:中秋節本不是現在的樣子

評論·語文社

作者:谷哥

中秋節本不是現在的樣子

現在,中秋節賞月、吃月餅,表達團圓的美好含義。其實,最初的中秋節與這些都毫無關係,形成這麼多內涵,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演變過程。

大多數中國的傳統節日,最初都與祭祀有關。

遠古時代,人們對世界的認知是滿世界的神秘主義。一切不能解釋的問題都付諸神靈,於是就豁然獲得了心安。

農耕時期自然就形成對太陽和月亮的崇拜,認為這兩個神異的東西能夠左右農業生產和更多事務。

在萬物復甦的春季,拜祭太陽,乞求一個好收成;到了莊稼收穫的秋季,拜祭月亮,感謝上天的護佑。這就是一年中最重要的兩個祭祀活動,春祭和秋祭。後來用「春秋」來表示一年,魯國寫史書也直接用了《春秋》的名字。

最初的祭月活動僅限於家庭活動,由於正好趕到秋忙結束,人們有了大把的閑暇時間,祭祀完畢難免聚一聚,搞點慶祝活動,於是就形成一個節日。

無非海吃海喝,一開始的中秋節除了祭月之外,並沒有多少「文化」活動。直到唐代這個文化爆棚的時代,中秋節才被文人們賦予了更多的內容,但也無非是寫詩抒情而已。

北宋,是一個文化繁榮尤其文化下沉的時期,平民過中秋節才形成時尚。祭月之餘,文人們喝酒聚會,寫詩作詞。老百姓也不滿足於吃喝,也開始搞些喜聞樂見的文化娛樂活動。

隋唐到北宋,中秋節的文化含義中,多用來寄託相思。其實在所有全民性質的節日里,都會有相思的影子。比如「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的佳節,說的是重陽節。

團圓被中秋節所獨有,是到了南宋的時候。

北宋被外族所滅,皇族和士大夫遷移至南方,建立南宋新朝。南北分裂的痛苦,正好付諸圓圓的中秋之月。於是,團圓,就成為中秋的另一個主題。

一個傳統節日的形成,不是那麼容易的,好好過吧。

啥時候中秋節才有月餅吃

最初祭月所有的祭品,與其他祭日並無多大區別。比較明顯的特點是祭品豐富,且以農作物製品為主,多瓜果、麵食,而有別於「犧牲」。這當然和秋收的果實與莊稼有關。

麵食里有一種餅,方的圓的三角的,並無特定的形制。隋唐的時候,差不多集中使用餅來祭月了。這和軍隊有關。當時軍隊為便利行軍起見,專有一種餅食,體積不大便於攜帶,熱量又足夠,其性質相當於現在的壓縮餅乾。

後來這些餅食流入民間,大概由於其形狀與月亮相似的緣故,多用於中秋祭月了。但那時候並不叫月餅,而稱為小餅、餅子之類。

月餅一詞到南宋才見諸文字記載,當時田汝成有一本《西湖遊覽志余》,明確出現月餅的說法。

而月餅大致形成現在的形制以及成為中秋節的專屬,則在明初。據說朱元璋為了傳遞舉事起義的信息,將紙條做在月餅里,約定八月十五日起事。事成之後,月餅才成為中秋節的專屬,大有紀念的意義吧。

這是傳說,是否當真不好考證。但略能說明月餅與中秋節相連的習慣,不晚於明初。

當時以及後來的月餅的外形與現在大致相同,但月餅餡兒遠不如現在的豐富。儘管古代吃貨也不少,但怎麼能比得過現在的材料之豐富、工藝之複雜呢?

為什麼用月亮表達相思

借月亮表達思念之情,自從有詩歌以來詩人們幾乎就有了這個習慣。並且,用月亮表達相思之情,也遠遠不僅限於中秋節這一天,也不在於月缺月圓。

比如《詩經·國風·邶風·雄雉》的「瞻彼日月,悠悠我思。道之雲遠,曷雲能來?」後來,這個傳統就沒有停止過。

在這些借月寄思的詩歌里,大家最熟悉的莫過於李白的《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那麼,為什麼詩人們喜歡用月亮表達思念呢?我覺得可能有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月亮出現的時候,正適合思念。和忙碌的白天相比,夜晚是適合思念的。思念的時候難免輾轉難眠,而月亮是夜晚最引人注目的景物,於是借月亮寄託情思,正是「近水樓台先得月」。

其次,月亮的形象是孤獨的,更容易引起思念之人的同感,從而引為同病相憐的知己。

第三,月亮的形象是陰冷的,自帶凄冷的感覺,與思念之人的內心孤寂的感受非常吻合。

第四,無論身居何處,相距多遠,思念的人和被思念的人都可以看到同一個月亮。在不能相見的時刻,月亮是最大公約數,通過月亮把兩個人聯繫起來。

另外,隨著以賞月為主題的中秋節引入了團圓的內涵,無法團聚的人們更能被皎潔的月亮勾起思念之情。

可能是因為這些,也可能是因為別的,總之,月亮很早就被作為思念的代言人了,成為詩人們表達思念的最佳載體。月亮,也成為古詩詞中一個特殊意象。

欣賞三首詩詞

望月懷遠·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張九齡是唐玄宗時期的平民出身的宰相,這個家在廣東韶關的南方人一定會最感激當時新興起的科舉制度。張九齡在位時對平民學子最為關照,多有提攜,頗有人望。但也因根基不深,政治資源不豐富,加上性格耿直,也曾遭遇貶謫之苦。

寫這首詩的時候,正是被貶荊州。大概是在一個月夜,突然生起思念之情而作。張九齡是在思念家鄉親人,還是思念長安同僚朋友,不得而知。

古代交通不發達,比不得現代人幾小時就能從荊州趕到韶關或西安,因此思念之深、之苦,是現代人不好體驗的。

這首詩的首聯是千古名句。「生明月」而非「升明月」,不是月亮從海面冉冉升起,而是如同大海吐物,生髮出來,意境大為新奇。

身在荊州的詩人並未真的看到「海上生明月」,最多是「江上生明月」吧。但這個意象恰恰最形象地表現出思念之情的迸發。相思之情,其實不正如海上明月之「生」,某個時候突然地就出來了嗎?

「天涯共此時」,其實是對思念之情消解的一種自我安慰之詞。儘管我們不能相見,雖身各一方,還可以看著同一個月亮啊。

但這種安慰並不奏效,後面詩人寫的是靜夜裡輾轉思念之苦,用一系列動作來體現。

「情人」,是感情豐富的人。深受相思之苦的人,惱恨這惹人思緒的夜晚太長了,一整夜都充滿相思而無法入睡。滅了蠟燭也毫無睡意,看著滿室的月光更加感到凄冷孤單,披上衣服到戶外轉一轉,衣服都被夜露打濕了,也消解不了愁緒。

這麼好的月光,真想捧一把送給思念的人,可怎麼能捧得起呢?

失眠,夜遊,捧月相寄而不可得,各種百無聊賴之餘,還是覺得只有睡去,在夢裡能一相見吧。

這是一首思念深切的詩,但大家多忽略於此,而用「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來表達中秋之夜的優美、曠遠與欣慰。

月夜·杜甫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

可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雲鬟濕,清輝玉臂寒。

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

與張九齡的《望月懷遠》相比,杜甫這首詩中沒有對月亮做什麼描寫,只是借來表達思念的一個背景,連道具都不是。

寫這首詩的時候,杜甫正倒霉(當然,他一生不倒霉的時候很少)。當時是安史之亂時期,杜甫把家眷寄居在陝西鄜州,然後奔赴首都長安投奔唐肅宗,但很快被叛軍抓獲關押。這首詩就寫在這種國破家散的凄涼時刻。

這首詩在詞采或情感上並無特殊的新意,成就其名詩地位的大概是其特殊的寫法。杜甫寫自己想念妻子家人但並不明說,而是另換一個角度,想像妻子思念自己的情形。

這種角色的倒置,以及自信的想像,具有很大的感染力。

寫自己想念妻子,卻說今天晚上的鄜州,肯定是妻子一個人在望著月亮想念我。

寫自己想念孩子,卻說那幾個小兔羔子還小,不知道想念遠在長安的老爸啊。

全然不說自己的思念,只寫想像中對方的思念和不知思念。這大概是思念的最含蓄而有力的表達了。

那麼對家人的思念有多深呢?那就寫想像中妻子對自己的思念有多深。「香霧雲鬟濕」,香霧,大概是女人身上的洗髮水、沐浴露的香味。「雲鬟濕」是重點,怎麼才能濕呢?一定是在夜晚月下獨坐的時間太久了。不是妻子獨坐太久,而是杜甫自己獨坐太久啊。

「玉臂寒」也表達了同樣的意味。「清輝」自然說的是月亮的光照。

最後是對團聚見面的嚮往和想像,什麼時候一起偎依在輕靈的窗帘前一起看月亮,才能抹去我們的相思之淚啊。

這首詩里對妻子形象的細節描寫也值得關注,一般詩人是不用「香霧」、「玉臂」這類香艷的辭彙描寫自己的妻子的。你懂的。

這是創造性的。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這首詞的影響力不下於「海上生明月」那首詩。

這倒是真的寫在中秋節的詞作。當時蘇軾和王安石不對脾氣,被外放到密州做地方官。中秋節和朋友聚餐喝酒結束,開始思念同樣命運外放到另一個地方的親弟弟蘇轍,寫下了這首詞。

第一句很明顯抄襲自李白的「青天明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但和李白的情感大不相同。李白也是在喝酒,放下酒杯來問一問月亮啥時候來的。蘇軾呢,則是舉起酒杯向著明月,很講禮節的樣子。兩個豁達的人,「停杯」和「把酒」,表現出對月亮的態度有所區別。

另外,李白的詩語氣舒緩,不緊不慢,我只是隨便問問,愛答不答。而蘇軾的語氣則顯得急切想知道答案。為什麼蘇軾這麼急迫?因為他想「歸去」。

所謂的「歸去」,是因為蘇軾自認為是來自月亮的人。儘管如此,這裡的「歸去」仍是對返回首都任職的希望。不知天上現在是什麼年月,不知道朝里發生啥大事兒,我真想回去看看啊。可是想起「高處不勝寒」的往事,大為猶豫。皇帝身邊,京飄一族,也不是那麼容易的。

所以還是算了吧,「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不如做地方官省心省事兒,樂得愉快輕鬆。這如同他被貶海南後的「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一樣,不過的自我調解的安慰話罷了。

「轉朱閣,低綺戶」,說的是月亮的移動軌跡。「照無眠」,這個「無眠之人」是作者自指。失眠之夜,面對月亮,有好多話說。說你不應該像我有什麼遺憾之事啊,怎麼特特地在我們兄弟分離之際,呈現出團圓的樣子來刺激我呢?

後來還是想通了,陰晴圓缺,悲歡離合,自古都這樣兒嘛,無所謂了。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裡的「嬋娟」說的是月亮,理解成「美女」的就不要瞎解釋了。

「千里共嬋娟」,是「天涯共此時」的另一種表達。

酒後,月夜,想像中和親兄弟說說私房話。這種狀態下的蘇軾少了幾分曠達,多了一些失落和無奈的真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語文社 的精彩文章:

趙帆:我就不關注科學家,咋地?

TAG:語文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