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拉斯維加斯慘案看美國槍擊之殤
印象中的拉斯維加斯,應該是歌舞昇平。曾經去過一次,拉斯維加斯大道上的燈紅酒綠,各種叫著不同城市名字的酒店,讓人恍然隔世。大部分遊客來到這裡的時候,會暫時放下所有的牽掛,不管是沉浸在賭場里還是流連於不同的"秀",追求的都是這片刻的逃離。
2017年10月1日晚應該也是如此吧。當天晚上,拉斯維加斯大道上正在舉行一場露天音樂會,社交媒體上看到槍聲剛剛響起,很多人還沒反應過來發生了什麼的時刻,仍有不少人在隨著音樂舞動。但當大家意識到自己正置身一場槍擊中,那種突如其來的慌亂和這座城市代表的心境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當時有超過兩萬人在音樂節現場。警方證實,嫌疑人為64歲的當地居民斯蒂芬·帕多克,位於曼德勒海灣酒店的32樓襲擊。槍手動機不明,系「獨狼」作案。
這應該是近年來美國傷亡最重的槍擊事件,也揭開了這些年來一次又一次類似事件的傷疤。十年來,傷亡嚴重的槍擊發生過多次,而每次傷亡的一個個數字後面,是無辜的生命和破裂的家庭。
美國根深蒂固的槍支文化,又一次被推到了辯論的風口浪尖。持槍到底是權利還是特權?能夠在市場上流通的槍支到底是不是應該限制?應該如何有效背景審查?這些都是美國需要面對的問題。
一年多以前,奧蘭多槍擊案之後,記者採訪當地前來悼念逝者的民眾。即便剛剛經歷這麼慘痛的悲劇,很多人還是告訴記者:「畢竟殺人的不是槍支,而是人。」
我們目前還不知道槍手的動機,不知道他那裡來的這樣的仇恨讓他可以扣動扳機掃射樓下的人群。幾年來一次次的槍擊事件在新聞上滾動幾天後,都無一例外的趨於平靜。
槍擊案的調查還在繼續,可能不久以後就會有水落石出的報告。但槍支暴力引發的社會問題很難在短時間告一段落,控槍派和持槍派的矛盾也不會馬上消除。一次次血的教訓之後,美國人需要做的,應該不只是思考。(記者:袁悅 黃超 劉帥,編輯:沈浩洋 周喆,世界觀工作室出品)
※這位講墨西哥的記者,你成功引起了我的注意
※研究果蠅幾十年是種什麼體驗?這三位諾貝爾獎得主說……
※天下人物|這個國,我愛定了!
※拉斯維加斯襲擊者高層瘋狂掃射 至少50人死200多人受傷
※「世紀審判」主角辛普森服刑9年獲假釋出獄,去向不明
TAG:新華國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