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聽聽「海頓老爹」的弦樂四重奏,以更平和幽默的心態面對生活

聽聽「海頓老爹」的弦樂四重奏,以更平和幽默的心態面對生活

詩歌原創作者【勝鬘夫人(月光詩人-Véronique ) 】薇娜妮可簡介 :

Véronique,薇娜妮可,90後,在法國巴黎的華人知名奢侈品牌專業設計師。熱愛文學音樂藝術和瑜伽。也熱愛祖國及中華文化,寄情於詩詞文學中。

作品在海內外廣泛流傳,是知名的詩人藝術家!2015年12月得到《巴黎詩社-月光詩人》奨,及2016年布拉格(捷克)的獲獎《世界詩人-月光詩人》奨!

特別以擅長描述內在心靈世界,創作月光詩集作品而聞名!文字真摯樸實,不追求華麗,流露人性內在真實情感,感動人心,深受廣大讀者的喜愛!

發願以勝鬘夫人為筆名,學習勝鬘夫人十大願的精神,希望能夠以十大願的精神,以文學藝術的力量,文明的互相尊重理解的精神,希望來回饋幫助祖國社會更和諧安樂!

【原創:《吾愛非愛妮可不可》千首詩歌!《月光詩歌系列--共百首》!《月光聖女三世情緣-傳奇故事長篇小說(連載中,已經超過八十多萬字?)》,其他詩詞等原創作品數百首!敬請關注各大詩歌朗誦群及網路發布原創作品!】感謝愛護支持。

相約2046那年的夏天

作者:勝鬘夫人(月詩人 - Véronique )已授權

不能再說明什麼

曽經想起穿越時空

只是閉眼想看你

集中注意力你在的地方

像靈魂出竅一樣

你在夢鄉里

坐在你的床邊

看著你熟睡的樣子

輕輕的撫摸你的臉龐

一時觸動心扉

內心滴淚 你全然不知

無法釋懷來時路

輕輕的向你告辭

你喃喃夢囈

問妳要去哪

一時間心碎如花兒似

後來才知道你的牽掛

你偷走了靈魂的快樂時光

穿越時空成了愛情故事的一環

在孤寂中掙扎歲月的流逝

你仍然什麼事都沒有

不曾留下的遺憾莫過於穿越過去

願你的一切就像音樂那樣

音樂會照亮你的靈魂

不再寂寞地在黑夜徘徊

只能相約在2046那年夏天

遺棄了曾經的孤寂

聽聽「海頓老爹」的弦樂四重奏,以更平和幽默的心態面對生活。

古典音樂主播:詠臻

弦樂四重奏的興起

巴洛克時期,樂器製造業,特別是提琴,在義大利蓬勃發展,阿瑪蒂家族、瓜奈里家族和斯特拉迪瓦里家族制出的提琴音色飽滿,工藝精湛,越來越成為了音樂家們喜愛的樂器。這一時期也出現了奏鳴曲、協奏曲、三重奏、組曲等純器樂體裁,它們大多是為提琴這種樂器創作的。

喜愛古典音樂的人都知道,現代交響樂隊中人數最多的是提琴手,小提琴手、中提琴手、大提琴手和倍大提琴手。他們坐在舞台的最前方,是整個樂團最重要的樂器組。這種配置也是對當時繁盛發展的提琴工業和弦樂隊的延續。時過境遷,一度風光的宮廷貴族已不復存在,但他們的音樂喜好逐漸為普通百姓所享用,人們可以買票到音樂廳、歌劇院欣賞到最新最好的音樂。

說回到弦樂四重奏,其實就是用四把提琴演奏出的小型交響樂。兩支小提琴,一支中提琴和一把大提琴,三個音區,四個聲部,由於它們的形制和發聲原理相同,所以就具有比較統一純凈的音響質地,而且又能各自在不同音區玩出花樣,用歌德的話說,就好像是「四位智者在交談」。

《海頓在演奏四重奏》1790年,

現藏於維也納國家博物館

海頓之前有弦樂四重奏嗎?

嚴格來說,沒有。

你或許很驚訝,在海頓之前,確實沒有「弦樂四重奏」這一種說法,但卻已經有為兩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和一把大提琴而作的作品。

而在晚期巴洛克時期,一種新型曲式——嬉遊曲(Divertimento)開始在德意志地區興起。「嬉遊曲」,顧名思義就是娛樂用的音樂作品。海頓自己也寫了不少為兩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和大提琴而作的嬉遊曲。這些嬉遊曲最終變成了弦樂四重奏。海頓的弦樂四重奏創作間隔非常長,真的是「十年磨一劍」。

第一個十年實驗

這樣的創作始於1750年,當時海頓正在維也納做鋼琴老師,通過他的學生女伯爵瑪利亞·威廉米娜·圖恩-霍恩施坦(Maria Wilhelmine Thun-Hohenstein)認識了費恩貝格男爵(Baron Carl von Joseph Edler von Fürnberg)。費恩貝格男爵是一位音樂愛好者,他在維也納郊外的城堡中組建了一支四重奏組合,他邀請海頓為他創作一些曲子,最好是弦樂四重奏。於是海頓寫出了以Op.1和Op.2兩組作品,但是這些作品長期散佚,Op.1在1930年才被找到。

女伯爵瑪利亞·威廉米娜·圖恩-霍恩施坦

這兩組作品很有意思,它們依然保持著巴洛克的遺風。從編排上看,這些五樂章作品都以六首為一組成一個系列,就像是巴赫以六首為單位編配的器樂組曲;它們的結構是對稱的,調性布局也大概一致;部分還保持著巴洛克三重奏鳴曲的特徵等等。但是海頓已經開始了他的試驗:聲部之間形成了多樣的組合方式,新穎的音響效果和他典型的風趣詼諧的音樂語彙都在此時出現。

第二個十年探索

在海頓創作頭兩組「嬉遊曲四重奏」之後十年,也就是1769年前後,一批嶄新的四重奏作品誕生了。這個時期正是海頓的職業生涯趨向穩定的時期,他已經在埃斯特哈齊宮廷中穩定下來。伴隨著多種因素的影響,海頓的四重奏開始迎來成熟期。

埃斯特哈齊宮中的海頓宮,也是一個著名的音樂廳

在這一時期海頓創作的三套弦樂四重奏組中(Op.9、Op.17和Op.20),四樂章制的弦樂四重奏正式確立;樂章之間迎來更鮮明的對比,早期四重奏的對稱性被打破;四件樂器比過去多了交流,第一小提琴仍是主角,但樂器之間常能互相拋擲主題樂思,中提琴和大提琴也不再一味地伴奏和甘做陪襯,有時也插手旋律的製造;音樂結構也更加完整。

這一時期,正是著名的「狂飆突進」時期,他在這幾年間創作了著名的「狂飆突進」交響曲,這也影響著海頓弦樂四重奏的創作:更多的小調作品;調性和速度更豐富多變,情感跨度也更為激烈。英國音樂學家唐納德·托維對這一系列弦樂四重奏評價甚高,他認為海頓對弦樂四重奏的探索在Op.20的六首中已經到達極致。

第三個十年成熟

這個時候已經是1780年代,海頓在埃斯特哈齊的宮廷中已經度過了非常長的時間,他在這二十年來創作了不同體裁的作品:歌劇、交響曲、器樂奏鳴曲和宗教音樂等。他在1781年重回弦樂四重奏創作,這時候出版的Op.33六首四重奏「俄羅斯」也是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如交響曲一樣,諧謔曲佔據了小步舞曲原來的位置。隨後是Op.50「普魯士」和Op.55、Op.64「托斯特」,這三套作品雖然是委約作品。

他用這十年的四重奏創作將莊嚴和通俗、宏大和細膩全部揉搓在一起,如他的交響曲一般顯現出海頓詼諧、風趣的風格,同時也充滿戲劇化和形象化。

海頓和莫扎特

有一點非常有趣,海頓在這個時期正式認識了莫扎特,兩人成為莫逆之交。後者把自己最早的弦樂四重奏題獻給海頓,而海頓這一時期的弦樂四重奏也非常「莫扎特」,吸取了莫扎特和聲寫作的寬廣和樂句組織的自由性。

第四個十年最後的歲月

此時已是1790年,海頓離開了埃斯特哈齊宮廷,成為了自由的作曲家。此時是海頓創作的另一個黃金時期:他在海外的名聲更上一層樓、創作的作品也更臻優秀。他前往了英國,寫下著名的十二首「倫敦交響曲」。同時,他繼續寫出了15首弦樂四重奏,Op.71、Op.74、Op.76、Op.77以及最終未能寫完的Op.103。

海頓在這一時期的弦樂四重奏開頭中添加了引子,它們包含了首樂章的主題元素。作品的主題動機發展也越來越多樣,譬如Op.74的第一首,開頭引子中明確的和弦解決為樂曲發展提供了所有動力,調性及其對比、旋律的上、下行級進、揚抑格樂匯、順分型節奏,海頓在此表現出對主題材料的大師級掌控。

海頓這個時期的弦樂四重奏也多了些許嚴肅、沉重和怪誕這些在前面時期見不到的東西。這個時期代表性的作品有很多,比如海頓的『日出』弦樂四重奏等。

寫在最後

(海頓弦樂四重奏建議在wifi環境下觀看)

(皇帝四重奏建議在wifi環境下觀看)

直至他77歲因病逝世,海頓完成了大量的交響樂、弦樂四重奏、歌劇、夜曲、清唱劇等不同體裁的音樂作品。儘管交響樂和四重奏都並非他首創的體裁,但這些音樂形式卻是在他手裡走向成熟,成為我們今日看到的模樣。

海頓死後葬于海頓教堂

比起其他音樂家,或許海頓的一生太過平順,使他缺少了一些反抗精神和憤怒情緒,因此容易被人忽視。然而正如瓦格納評價海頓所說「海頓就是海頓,他雖有時對屈辱的處境感到痛苦,卻能安於現狀,自得其樂。他的音樂風格正如他的個性:樂觀、親切、真誠、爽朗、幽默。」

生活並非是腥風血雨轟轟烈烈,更多時候,是平淡瑣碎和不盡如人意。不如聽聽「海頓老爹」的音樂,以更平和幽默的心態面對生活。

【古典音樂主播簡介

詠臻 :古典音樂愛好者,古典音樂主播,願和大家一起沿著這條河流,這個歷史的脈絡,來聆聽歷史上偉大的古典音樂。

- END -

音樂的鳴響是心靈的語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