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出遊鄙視鏈:自駕游成主流,回老家最跌份,最頂端的竟然是....
終於到國慶假期了,為祖國母親慶生的同時,當然少不了出去玩了。在這形形色色的國慶出遊人群中,有一條鄙視鏈在暗流涌動。它在人們討論旅遊這檔事時,就已經瀰漫開來。好了,下面跟著主頁君一起來看看到底哪種旅遊方式處在頂端,哪一種容易被別人嫌棄呢?
文|張五毛
From 張先生說
微信號:zhangxianshengshuo
國慶旅遊無非是這樣。
長城兩邊層林盡染的時節,望去卻是飽滿的人腚。歷經千年的青磚上,少不了成群結隊的「小紅帽」。
高速路免費通行的日子,望去卻是行不通的車流。平日里車輛飛馳的路上,少不了幾對踢毽高手。
潮濕嘈雜的曼谷街頭,黃色人承包了整個城市,黝黑的南亞人倒像是來自他鄉的旅者。
以為出了國就可以放飛自我的悶騷男,迫不及待地把手伸向人妖胸前,卻被身後的同胞一把拉開:兄弟,輪到我啦!
在這形形色色的國慶出遊人群中,有一條鄙視鏈在暗流涌動。
它在人們討論旅遊這檔事時,就已經瀰漫開來。它是看別人朋友圈時心不由衷的贊,不屑一顧的「切~」。
回鄉游者必定要曬秋色曬瓜果的,朋友圈裡一派田園懷舊風。看似秋高氣爽,一片祥和。內心卻極為焦慮。
他們念念不忘的是返程車票怎麼買?熊孩子到底應該放在老家還是帶在身邊?到底是該多陪爸媽嘮嘮嗑,還是去和同學喝頓酒?七大姑八大姨到底要不要去挨個走一遍?
小時候最喜歡的小吃店不見了!曾經暗戀多年的姑娘已經沒法看了!
回鄉游者是一群念舊的人;是
一群去不了遠方,也忘不了故鄉的人。
我便是其一。
回鄉游是一頓撒滿各種調料的心靈燒烤,回去了五味雜陳,不回去沒著沒落;
回鄉游者之所以處在鄙視鏈的底端,不是因為風景不好,也不是因為吃得不爽,而是,這原本就不是旅遊!
人們常說旅遊就是離開自己活膩歪的地方,去別人活膩歪的地方看看。而回鄉游,是
離開現在呆膩歪的地方,去小時候呆膩歪的地方,再看看。
跟團游有充分的理由鄙視回鄉游。
回鄉游者在小縣城,小農村曬瓜果秋色的時候,跟團游者在全國著名景點擺POSE,喊茄子。非5A景區不去,非40人以上的大巴不坐,什麼內蒙羊肉山東棗,江蘇的螃蟹滿地跑,都不過是年輕人玩的小情調。我們跟團游者天天都是座上賓,頓頓都是流水席。
保溫杯和小紅帽是跟團游者的兩大法寶,前者是養生神器,後者是團隊番號。有這兩件法寶,跟團游者就像一支紀律嚴明的隊伍。起床聽號,排隊領票,定點撒尿。走到哪兒都是一道風景。
30年前,中國人不知旅遊為何物。農耕文明把老百姓鎖在土地上,畢其一生,最遠也就能到個縣城、省城。能雲遊四海的是李白,能去東南亞的是唐僧,能跑到非洲去的那得是鄭和。
中國人真正有旅遊概念是近30年的事。
作為所有旅遊形式的鼻祖,跟團游有著幾十年輝煌的歷史。
在其鼎盛時期,新馬泰跟團游是中國人彰顯優越感的最佳符號。鄉鎮企業家發財了要跟團游一下;年輕人結婚了,要跟團游一下;優秀職員受表彰了,也要跟團游一下。曾經,跟團游是一枚人生勳章,像今天自媒體人的十萬+,中產階層的學區房。
三十年過去了,跟團游終歸是逃脫不了「上車睡覺,下車撒尿,景點拍照」的俗套,終歸跳不出
假導遊,真導購
的陷阱。終歸是落魄了。互聯網和汽車的普及讓自駕游成了年輕人的新寵,人們再也不需要一個口蜜腹劍的蹩腳導遊。跟團游的光環煙消雲散,成了腿腳不靈便的老頭老太的夕陽紅。
在自駕游眼裡,跟團游是小學生玩夏令營。真正的旅遊是自駕,只有自駕者才有權利唱響許巍的《藍蓮花》:
沒有什麼能夠阻擋,我對自由的嚮往……
與跟團游不同的是,自駕游者不屑於5A級著名景點。他們追求的是人跡罕至,新鮮刺激。他們去福建不看土樓,要去奇達村;去安徽不上黃山,要去查濟;去西藏不去岡仁波齊,要去昌都。
自駕游者品味甚高。他們不屑於登錄攜程,去哪兒;途牛、螞蜂窩、貓途鷹這些和動物有關的網站才是他們的最愛。
自駕游者必有一技之長,要麼懂攝影,要麼會修車,最不濟也是個能舞文弄墨的騷客。自駕游者的行程中很少有購物,他們的鏡頭裡很少有人群,他們奉行極簡,熱愛自然。
朋友圈裡的照片多是藍天、白雲、冒著熱氣的柏油路。他們不屑於告訴別人我去過哪裡,他們只想冷冷地告訴別人:
我曾在你們都去不了的地方撒過尿。
自駕游者喜歡在路上的感覺。他們瞧不起老年旅遊團的拍照行;也看不起一出國門就直奔奢侈點的購物行;他們喜歡在車少人稀的地方,打開後備箱,雙手搭在膝蓋上,靜靜地發獃。那一刻,
放飛的不只是靈魂,還有一股油然而生的優越感。
在出境游者眼裡,回鄉游者是散財童子,跟團游是老年發獃,自駕游是文青裝X。
只有出境游的人懂得旅遊的真諦。
他們自以為站在鄙視鏈頂端,從不吝惜網路流量。從去機場的路上,就開始記錄一路的雞零狗碎,用要去移民的口吻最後一次抱怨祖國錢多人傻愛插隊。出境游者發朋友圈,要定位在T3航站樓,T2T1隻能飛向人山人海的廈門麗江青島,T3才意味著通往更遼闊的新世界。
飛機起飛的瞬間,在加速的失重感中,他們感到自己的人生也在奮力攀升,徹底擺脫了買不起學區房,上司比自己還年輕兩歲的人生困厄。
出境游者會想起半年前在網上搶票的夜晚。零點的特價大促票剛一放出,右手食指就以帕金森的頻率抖動起來。腎上腺素在支付成功的那一刻飆到頂點。
身未動,心已經置身於他國的碧海銀沙之間。
這種幻覺可以持續半年,每當生活壓得人想罵娘的時候,就想想遠方,瞬間達到了禪定的效果。出境游者的朋友圈感慨是這樣的:沒去過模里西斯就不知道海膽的鮮甜;沒去過墨西哥就不知道800元包場海邊酒店的感覺;沒去過塞班島就不知道晚霞可以這樣美……
總之
境外游讓他們不再是井底之蛙,而是擁有了全球化視野,與列支敦斯登人同呼吸共命運的使命感。
雖然他們在飽餐了血淋淋的牛排、黏糊糊的鷹嘴豆泥、膻乎乎的Feta Cheese和叫不出法文名字的紅酒之後,會莫名其妙地想念起家樓下終日熱辣沸騰的成都串串,但此刻寂寥的星空,總好過霧霾中的霓虹燈。
室內游又稱夢遊,或宅。此類遊客會在八天內以床為旅遊中心,以客廳,廚房,衛生間為三條基本旅遊路線。他們奉行的是
「世界那麼大,我派他們去看看。」
室內游者的三大護身寶器是電視、手機和書籍。他們看電影、打遊戲,刷新聞,完全進入真空世界。室內游者最大的優越感來自於「國慶出遊新聞」:哪裡又有遊客被宰啦!哪條高速又堵了五小時!哪裡又有遊客卡在了纜車上。
每每此時,室內游者就會優越感爆棚:你看看,這些國慶出遊的人多慘!幸好我哪也沒去!
室內游者有足夠的資本站在鄙視鏈頂端,因為
他們之中不乏時間自由的頂級旅行者。
他們已經預訂好了國慶節後最實惠的機票,最美的風景,以及最從容的心態。幾千年來,中國人從沒有像今天這樣熱衷於旅遊。幾乎所有人都從土地和工作中解放出來,尋求屬於自己的精神睡姿。鄙視鏈是真實存在的,
它庸俗狹隘,但又催人奮進,它是中國人精神進階的真實寫照。
本文系授權發布,本文作者:張五毛,陝西洛南人,80後青年作家,曾出版長篇小說《公主墳》,個人微信公眾號:張先生說(ID:zhangxianshengshuo)幽默不流俗,理性不學究。
歡迎分享到朋友圈,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
INSIGHT CHINA 誠意推薦

※上一秒,他們還在拍照哈哈大笑,下一秒,他們選擇自殺結束生命....
※霉霉要和撕過逼的前任在維密上海大秀同台尬唱,這波操作令人窒息
※今天祖國爸爸過生日,結果全世界都跑過來抱大腿了,連日本都....
※今年國慶,這群留美學子在萬里之外為祖國打Call,讓人熱淚盈眶!
TAG:INSIGHT CHIN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