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羞羞的鐵拳》:喜劇電影仍是國產電影的富礦

《羞羞的鐵拳》:喜劇電影仍是國產電影的富礦

在被稱為「史上最擠」的國慶檔中,已經在幾番映前戰中讓觀眾充分領略。調檔、撤檔、票補、路演,燥熱的資本再次推動著內地影市前行。

最終,「史上最強國慶檔」留下了六大「種子選手」在接下來的十天中展開激烈的對決。目前,六大「種子選手」全部亮相,似乎票房梯隊異常明顯,但若細分,市場也僅僅是喜劇和動作兩大類型的直接「對壘」。

喜劇電影仍是國產電影的富礦

單日9萬場,8小時票房破億,兩天破3億,助攻大盤暴增230%,同天壓製成龍、甄子丹等巨星主演的影片,沒錯,這就是這個國慶檔《羞羞的鐵拳》。

《羞羞的鐵拳》與2015年國慶檔票房冠軍《夏洛特煩惱》一樣,改編自開心麻花舞台劇。《夏洛特煩惱》作為開心麻花第一部喜劇電影,當年以一匹黑馬的姿態殺出重圍,斬獲了超過14億元票房,豆瓣評分7.4。2016年,開心麻花的第二部黑色幽默電影《驢得水》雖然票房收入不及前者,但票房收益率476%,豆瓣評分8.3。今年,夏洛特原班人馬出演的《羞羞的鐵拳》是開心麻花第三部電影,能否延續前兩部舞台劇改編電影的良好成績,成為業內外關注的熱點話題。

電影講了個俗套的「男女互換身體」的故事,艾倫飾演的拳擊手艾迪生自一場拳王比賽落敗後,自暴自棄靠打假拳為生。而馬麗則演了個正直的體育記者馬小。兩人在搶奪馬小錄下的艾迪生打假拳的錄音時,陰差陽錯因為一個閃電而互換了身體。一覺醒來,艾倫變成了馬麗,馬麗變成了艾倫。性別錯亂後,兩人互坑互害,惹來一堆麻煩,也揭開假拳界的秘密。最終,兩人在高人指點下,向惡勢力發起挑戰。

馬麗代表了女生的「羞羞」,艾倫則是純爺們的「鐵拳」。電影的笑點,也都集中在了男女主角性別意外互換產生後的戲劇性衝突。一米八幾大高個卻扭著腰在醫院跑動的艾倫,演起女生頗具喜感。在拳擊場上,披在上身的毛巾被人一把扯掉,條件反射地捂住自己的胸的「女艾迪生」也被艾倫演出了那股女生的嬌羞勁。目前《羞羞的鐵拳》豆瓣評分7.7,超過了《夏洛特煩惱》的7.4。

因為開心麻花是舞台劇班底出身,所以一直以來的電影都被人詬病帶有太多舞台劇的影子。例如《夏洛特煩惱》在笑點表現上,依然有許多戲劇舞台的手法,有些場景直接有追光,立馬變成了舞台效果,而《驢得水》更是被有些人認為缺乏電影該有的視聽語言。但《羞羞的鐵拳》在笑點的設計上,幾乎脫離了原本戲劇舞台的限制。

有一段,艾迪生為了搗亂,故意在馬小的採訪鏡頭裡,直接脫下游泳選手內褲的瘋狂場景,就是舞台劇沒法呈現的喜劇效果。

而沈騰扮演的教導馬小速成打拳的掌門人張茱萸,算是電影里的點睛之筆。從開場就讓人印象深刻。他作為卷蓮門副掌門,一出場本是帥氣地一躍而起,卻撲通跪倒,還要硬撐著副掌門的面子。

說起這部電影和前幾部的區別,艾倫說,這部電影可能是最貼近開心麻花初心的喜劇。而麻花的初心就是為了讓觀眾開心,「就是想做個喜燃喜燃的喜劇,我們麻花從來不想給觀眾講大道理。」

回想一下今年春節檔的影市情況,四部「種子選手」近乎貢獻了檔期的全部票房,四部影片的最終票房總和達到了52.02億,其中《功夫瑜伽》17.48億,《西遊伏妖篇》16.52億,《乘風破浪》10.46億,《大鬧天竺》7.56億。雖然這四部影片的題材和風格不盡相同,但按照類型劃分皆屬於喜劇範疇。

從國慶檔這幾天的票房和排片成績來看,觀眾對喜劇片的熱衷與偏愛熱度依舊不減。喜劇片在中國電影類型中佔有重要比重,內地影史票房前20中就有8部喜劇片或是在喜劇範疇的影片,觀眾對喜劇片的倍加支持使得喜劇類型成為目前中國電影發展最好的類型之一。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喜劇電影都能像以上面那些電影票房大賣,在內地市場,喜劇片票房潛力雖然更大,但做好一部喜劇片卻沒那麼簡單,《擺渡人》《陸垚知馬俐》《歡樂喜劇人》《絕世高手》《瘋岳撬佳人》等喜劇電影皆因口碑不好而導致票房不如預期,那些不知名的撲街喜劇電影更是不計其數。

那些名利雙收,票房大賣的喜劇電影,看似表面簡單易拍,一蹴而就,其實都滲透了創造者的辛勤汗水,一部高質量的喜劇片,通常需要好幾年的細細打磨。

舞台劇票房冠軍遇上電影導演處女作

開心麻花的慣例是先用舞台劇試試水,《羞羞的鐵拳》也不例外。雖然《羞羞的鐵拳》在劇本開發階段就定位於「電影劇本的方向」,但還是先排了舞台劇。2014年年底,開心麻花先推出了《羞羞的鐵拳》賀歲舞台劇,根據《2015年中國商業演出票房報告》發布數據,《羞羞的鐵拳》位列2015年度中國大劇場舞台劇票房第一。

舞台劇大獲成功,團隊繼續對電影劇本進行再創作,要求故事、情懷、結構、人物、包袱,個個都得立得住。開心麻花總裁劉洪濤曾提到「開心麻花」的一個獨特商業模式:在製作一個喜劇舞台劇作品時,故事結構要經得起推敲,要邏輯縝密;其次人物要立得住,要能被觀眾喜歡;再次喜劇包袱不僅要好笑,要力量強大,更要原創、新鮮。在電影的打磨上,他們也延續了這一模式。

雖然《羞羞的鐵拳》是開心麻花的第三部電影,但卻是開心麻花舞台劇導演宋陽、張吃魚的處女作電影。在開心麻花將舞台劇改編成電影的過程中,起用舞台劇「老」導演做電影「新」導演是需要面對的重要挑戰之一。開心麻花三部電影都起用了從未有電影執導經驗的同名舞台劇導演,劉洪濤表示,做出這個選擇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保證作品的完成度以及開心麻花的喜劇風格。畢竟作為舞台劇的編劇、導演,他們對作品的理解最深入、最透徹,在劇場數百次的演出中,通過與觀眾面對面交流,他們對觀眾需求有非常準確的把握。

那麼,電影和舞台劇到底有何區別?導演張吃魚表示,「舞台劇有舞台劇的精彩,電影有電影的魅力,性別互換的故事本身就具有天然的笑點,『鐵拳』更集熱血拳賽、黑幫色彩、局中局等諸多元素於一身,相信能滿足男女觀眾的不同審美需要。」

艾倫作為舞台劇和電影版的「雙主角」,從大銀幕到舞台,他坦言,自己感受是完全不一樣的,「舞台劇舞台的屬性是臨場感,是交流感,你能清晰感受到台下觀眾情緒的變化,能獲得很大的幸福感,所以特別期待這次巡演和全國的觀眾見面,電影也有電影的魅力,對比舞台劇,它的表現形式更加內斂,注重細節。」

舞台劇改編電影,面對的另一個挑戰是鏡頭和剪輯方面「電影感」可能有所欠缺的問題。《羞羞的鐵拳》為避免「電影感」弱的情況,在格局、節奏上下了很大功夫,還加入大量打戲,使電影更為緊湊。《羞羞的鐵拳》在藝術風格上與前兩部電影有所不同,按照導演宋陽和張吃魚的說法——「這是一部『喜燃』『喜燃』的電影。」首先,主人公的成長過程非常勵志;其次,場面也『燃』,包含大量搏擊戲。在中國的喜劇電影里,真正的搏擊打鬥而不是傳統武術對打較為少見。

不少看過電影的觀眾認為,兩位演員的演技是對電影最滿意的部分。觀眾表示,「抱著看喜劇的心情來的,笑得很滿足,但沒想到還被動作戲給燃到了。」導演也坦言,從舞台劇改編成電影,最開心的就是動作戲呈現更好了。

「舞台劇+電影+藝人經紀」互促

舞台劇改編電影,小眾走向大眾,這條路獨特而另類,開心麻花能否走通這條路?我們不好直接下定論。畢竟,好故事是一切的源頭,成長於劇場土壤中的開心麻花,有著其他電影公司不具備的先天優勢,我們不妨看看它是如何從舞台劇中準確尋找喜劇IP並進行後續開發的。

《羞羞的鐵拳》既然改編自開心麻花同名舞台劇,就有著較為成熟的劇本和故事,也經過了舞台劇觀眾的檢驗,在故事層面有一定的優勢。與時下各大電影公司都在發掘、尋找、經營自己的IP不同,開心麻花的庫存有非常多成熟的IP,這是其從舞台劇進入影視劇行當後最大的競爭優勢。

在營銷上,開心麻花也有自己獨特的模式——把舞台劇巡演作為電影路演的一種方式。《羞羞的鐵拳》電影在9月30日正式上演,其同名舞台劇全國巡演已於9月28日在北京開啟,途經成都、重慶、廣州等10個城市,共22場演出。電影上映和舞台劇巡演同檔期進行,是希望電影與舞台劇的宣傳效果形成呼應。

「舞台劇+電影」不只是營銷手段,更是開心麻花的重要商業模式。從《夏洛特煩惱》開始,電影業務拓展已成為開心麻花整體布局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此外,開心麻花另一個重要商業模式是藝人經紀,非常看重新人的培育。目前旗下擁有100多位簽約藝人,包括沈騰、馬麗、艾倫、常遠、杜曉宇、黃才倫等喜劇演員。這也是與開心麻花採取的「把舞台劇當作一個孵化項目,當這個舞台劇成熟之後,再改編成電影」這一策略有關(投黑馬>專註於文創領域的眾籌平台)。在開心麻花團隊里,演員有很好的成長機會。除了舞台劇,春晚、網劇等都為他們提供了成長空間,艾倫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所以,此次《羞羞的鐵拳》電影和舞台劇同期上演,票房成績和收入是否能超越《夏洛特煩惱》,能不能成為一個爆款,都不是最重要的。相比於票房,或許他們更在乎的是團隊的後續價值,而這個後續動力來自於自己培養的演員,這或將成為最大的價值。

(文章來源於:文化產業評論摘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娛樂黑馬醬 的精彩文章:

酷騎和小藍,這些共享單車的輸家們到底錯在哪?
主旋律電影為什麼越來越好看?
大鵬8000萬再造「小人物逆襲」喜劇片,這個國慶觀眾會買賬么?
市場VS政策,這場博弈《爸爸去哪兒5》能贏嗎?
當我們在追逐大製作時,歐洲人已經把小而精玩到了極致

TAG:娛樂黑馬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