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官職被很多人嘲笑,但它卻是三品大員
古代的官制,從夏朝開始,到清朝結束,每一朝代都有不同。
夏朝時,中央設:相、卿士、卜、祝、史、師。
到了秦朝,中央設三公九卿。
到了漢朝,官制內容更加豐富,但依舊是「三公九卿」制。
這一官制,一直沿用到了兩晉。
隋文帝時,創立「三省六部」制,但也有「三公九卿」制的影子。
到了明朝,太祖皇帝朱元璋廢掉中書省、尚書省及門下省,六部直接對皇帝負責,中國封建歷史中的中央官制三級制度徹底結束。
在所有官制里,有一官職,曾被嘲笑。
哪一官職呢?太子洗馬。
這一官職,在明朝時,被其他官員嘲笑,說他們是給太子洗馬的官。
可實際上呢?還真不是,它是輔佐太子、教太子政事的官職。
別小看了這官職,它曾是三品大員。
太子洗馬,始置於秦漢。
秦漢時期,不是「洗馬」,而是「先馬」,為太子侍從官,是太子出行時的先導,漢代食祿六百石。
兩晉以後,兼掌圖籍。
南朝梁陳有典經局洗馬,北齊稱典經坊洗馬,均置八人。隋朝改為司經局洗馬,置四人。之後的歷代沿置,大清末年廢除。
太子洗馬,不僅品秩高,以後的前途也比其他官員好。
太子是未來的皇帝,只要繼位,他為太子時身邊的臣子都會得到重用。
史上有很多名臣,之前都曾擔任過這一官職,後來成為朝中重臣。
李密:
泰始三年,晉武帝司馬炎立太子,下詔征李密為太子洗馬。由於李密的祖母已九十六歲,年老多病,李密只能向晉武帝上表,陳述家裡情況,說明自己無法應詔的原因。
晉武帝看了李密的《陳情表》之後感動不已,同意他暫不赴詔,還嘉獎他孝敬長輩的誠心,賞賜奴婢二人,並指令所在郡縣,發給他贍養祖母的費用。
後來,李密在祖母去世服期滿後出仕。本可到朝中任職,由於朝中權貴畏懼他的剛正,因此無人推薦。最後,他只做了漢中太守,一年後罷官歸田。
李密雖然沒當上「太子洗馬」,但晉武帝卻詔征過。假如李密沒有拒絕,以後的他也會成為朝中重臣,晉朝朝廷風氣可能會好很多。
魏徵:
武德四年五月,李世民擊敗竇建德,並將其生擒。魏徵再次入唐,太子李建成用魏徵為太子洗馬。
武德九年,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事變,將李建成、李元吉等誅殺。李世民聽說魏徵有才,因此赦免他,並任他為詹事主簿。
後來,魏徵輔佐唐太宗開創「貞觀之治」,被後人稱為「一代名相」。
劉定之:
明朝文學家,明景帝三年升司經局洗馬,成化二年入直文淵閣,進工部右侍郎兼翰林學士,成化四年遷禮部左侍郎。
張之洞:
晚清名臣、洋務派代表人物,咸豐二年中順天府解元,同治二年中進士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編修,歷任教習、侍讀、侍講、內閣學士、山西巡撫、兩廣總督、湖廣總督、兩江總督、軍機大臣等職,官至體仁閣大學士。
光緒五年的時候,張之洞補國子監司業,補授詹事府左春坊中允,轉司經局洗馬。
魏徵和張之洞,史上「太子洗馬」這一官職中最著名的大臣,都是一代名臣、重臣。
「太子洗馬」被嘲笑,讓我想起《西遊記》里孫悟空曾擔任過弼馬溫被嘲笑。
弼馬溫雖說品秩不高,活也不好乾,但權力還是很大的,管天下馬匹,管天庭戰馬等等。


※《西遊記》,是誰逼如來佛祖撒謊?與《那年花開》里的他相似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聖旨上的這句話,為何要這樣斷句呢?
※打虎英雄是武松,另一位好漢打虎更多,為何沒被頌揚呢?
※《水滸傳》,梁山受不公平待遇最多的女性,立大功,卻再沒露面
※花榮射死晁蓋?你是有多腹黑,晁蓋的結局與箭無關
TAG:萌書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