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無私奉獻的父母,為何總把孩子教成巨嬰

無私奉獻的父母,為何總把孩子教成巨嬰

以前有句話叫:「父母不教育孩子,社會會替你狠狠教育他。」對於這句話的正確性我深以為然,可問題是社會教育所需要付出的成本是高昂的,過程經歷是慘痛的。

我記得很久之前看過一期調解家庭矛盾的節目,女兒消費習慣很不好,四處借債消費,拆東牆補西牆式還債,但後來資金窟窿越搞越大,直到高利貸找上門。

可能很多家長會說:這女兒長那麼大一點都不懂事,不能養家糊口就算了,但不能給家裡添麻煩啊。

無私奉獻的父母,為何總把孩子教成巨嬰

可問題是,孩子會變成這樣,會養成那麼不好的消費習慣,難道家長就沒有什麼錯嗎?不只是消費習慣,現在之所以會出現那麼多巨嬰生活不能自理,消費習慣差,畢業找不到工作,宅家啃老,說到底父母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父母們總以為用付出可以幫助孩子成長,讓他們少走彎路。但事實卻是他們用付出甚至是溺愛剝奪了孩子選擇的機會。

我媽的同事杜阿姨家裡有個小蘿莉,天生動手能力強,從小喜歡玩橡皮泥、搭積木更是樂高的粉絲。可媽媽覺得一個女孩子怎麼能玩這些,橡皮泥髒兮兮的,積木適合男孩。杜阿姨自作主張給孩子報了個鋼琴培訓班,美其名曰陶冶情操,培養藝術氣質。

可多年之後,當小蘿莉長成了青春少女,其音樂天賦,藝術氣質並沒有變得特別突出,反而變得跟普通小孩一樣毫無特點,成績平平,對周遭事物也毫無興趣。看著家裡存放了好幾年的樂高積木,女孩再也搭建不了任何充滿想像力的新奇玩意兒。

無私奉獻的父母,為何總把孩子教成巨嬰

我相信每個孩子從誕生之日起就被賦予了特殊的能力,但是在長大的過程當中這些稜角都沒磨平了。孩子不是沒能成長,而在成長的過程當中被過多加入了父母的期待和幻想,所以長大後的孩子既沒能成為貝多芬,也沒能成為達芬奇。

但普通的孩子已然可以適應社會的發展和日常的生活,但總有不幸的家庭在孩子成年過後依然免不了父母的焦慮和操勞。

比如我家隔壁就有個兄弟曾經特別讓老媽操心,因為大學畢業過後很長時間找不到工作,可這位哥們兒連海投簡歷的想法都沒有。整天宅在家裡玩遊戲,或者跟其他沒有上班的朋友一起玩。而媽媽卻發動了自己所有的關係幫兒子找工作,在經歷了無數次失敗的面試之後,才總算找到一個收入還算不錯,工作還算輕鬆的職位。

父母以孩子出人頭地的標準來培養孩子,但幾乎都把孩子培養成了巨嬰,直到孩子快到而立之年,父母仍然在用「巨嬰式關懷」幫助孩子。

北京中山公園和上海人民公園的空地上常年聚集著為子女張羅對象的大爺大媽,這兩個全國聞名的相親角,父母用各種「京籍戶口」、「城區有房」、「不能屬羊」的標準為兒女篩選對象。但不論父母如何操勞,巨嬰子女仍然不能建立起完整的家庭、婚姻和職業生涯的人生觀念。

無私奉獻的父母,為何總把孩子教成巨嬰

父母期望他們長大,但兒女們僅僅只是達到了生理標準的成年,卻還未能達到心理標準的成年。

成長的美妙之處在於獨自面對人生的一切不確定性,不論人生之路荊棘密布還是春暖花開,每個人都能在成長的過程當中學到自己的人生經驗。

無私的關愛不會讓孩子挺起脊樑,只會讓把孩子教成巨嬰。最偉大的親情是放手,最好的陪伴是讓孩子獨自前行,最優質的課程是讓孩子有能力離開父母。

真正的愛不是無私的給予,而是讓孩子明白父母的每一分付出都如此珍貴。



也許你還會喜歡歲流年的其他文字,點擊下方鏈接閱讀更多:

晚安心語:不要覺得生活虧欠了我們,其實是我們做的努力不夠

你的人生前景如何,看你作出的選擇就知道了

《我的前半生》中教會我的五個真理:就連小三兒也在與時俱進

無私奉獻的父母,為何總把孩子教成巨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歲流年 的精彩文章:

二十多歲的時候善待金錢,四十歲的時候生活才不會捉衿見肘
人生是道選擇題,選對了不堅持是白搭,選錯了慢慢磨也能起飛
這五個細節讓你明白身邊哪些人最靠譜
歲月讓我知道了除了快遞我誰都不必等
男人最令女人起疑心的五個舉動

TAG:歲流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