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三大改名失敗的邊關,原本霸氣外漏,一改默默無聞

中國三大改名失敗的邊關,原本霸氣外漏,一改默默無聞

中國有很多城市的名字改來改去,要說吶城市改名就比如人改名字,如果王二蛋改成了劉二狗,也無所謂,反正都一樣的鄉土氣息濃,如果是把王振武改成了王二蛋,那可就丟人丟到姥姥家了。

中國作為一個名副其實的文明古國,很多城市存在了上千年,有的名字一直沿用,有的名字改來改去,而且改不知所以然,實在是感到捉急啊,不僅城市如此,我們的一些重要關口亦是如此,今天,小編就為大家盤點一下中國三大悔青腸子的邊關改名。

第一個、鎮南關

鎮南關是中國南疆重要關口。今友誼關。始建於兩千多年前的西漢,漢朝在此設關,初名「雍雞關」,後改名「界首關」、「大南關」。

位於今廣西壯族自治區憑祥市西南15公里處,踞大青山、金雞山(古稱錦雞陵)隘口。與西北的平而關、水口關合稱「南天三關」。友誼關是中越兩國邊境線上最重要的隘口。

明洪武元年(1368)為鞏固南疆,改建為兩層門樓。後易名鎮南關。又在金雞山陡壁上修築炮台數座俯控關口。關城附近山巒重疊,谷深林茂,地勢險要,為中國通往越南的交通要口之一,古有「南疆要塞」之稱。

清光緒十一年(1885),法國侵略軍2000餘人自越南諒山進犯鎮南關,愛國將領馮子材率軍民在關內4公里處的關前隘英勇抗擊,大敗法軍(鎮南關大捷)。

光緒三十三年(1907)孫中山、黃興等發動推翻清朝的「鎮南關起義」。1938年至1944年間,胡志明曾在廣西進行革命活動,多次經由憑祥一帶進出越南。

抗日戰爭時期,日軍由越南進犯廣西,將關門焚毀。1953年改稱「睦南關」。

1965年,「睦南關」改名「友誼關」,由時任中國副總理兼外交部長的陳毅親筆題寫關名,象徵中共與越共「同志加兄弟」的革命情誼。

第二個、殺胡口殺虎口

殺虎口位於山西省朔州市右玉縣,是晉北與內蒙古的交界處,自古便是南北重要通道,殺虎口東依塘子山,西傍大堡山,在兩山夾峙之中,有蒼頭河縱貫南北,形成約有三華里寬的河谷開闊地。

遠在春秋戰國時期,便有「參合徑」之稱,後隨歷史變遷而幾經更名,唐曰「白狼關」,宋曰「牙狼關」,明王朝抵禦北擾而更名為「殺胡口」,清為緩和蒙漢矛盾,將「胡」改「虎」,沿用至今。

史載,周征獫狁,漢伐匈奴,隋唐伐突厥,宋伐契丹,明討蒙古,清康熙玄燁帝親自率兵出征蒙古葛爾丹,均經此地。

殺虎口又是歷史上的重要稅卡,作為中原與漠南(內蒙、外蒙、新疆、俄國)互貿的必經之路,清極盛時期,關稅日進「斗金斗銀」,清未,年解關稅還有13萬兩之多,所謂「大柵子」便是關卡之一,晨啟昏閉,專人守護,收取關稅。

殺虎口一度時期經濟文化十分發達,廟宇星羅,古迹棋布、商賈雲集、店鋪林立。據記載,殺虎口住戶最多達3600戶,40000餘口人,滿清時曾出翰林學士7名,將軍2名,舉人5名,可謂人傑地靈。後因軍閥內戰,京包線修通,關隘幾經失修,加之人為毀壞,多數古迹無存,關稅東流,人口銳減,漸顯蕭條。

第三個、安東市

安東地處祖國邊陲,歷朝都是軍事要塞。戰國時為燕國東部邊疆。西漢設西安平縣、武茨縣,唐朝設「安東都護府」,元朝時沿襲金制置婆娑府,明朝隸屬遼東都指揮使司。清朝光緒二年(1876年)沿用安東這一稱謂,設置安東縣,後改名為安東市。

清政府設置安東縣時,因此地為東北邊陲,戰事頻繁,連綿不斷,人民苦於戰亂,渴望和平安定生活,固取名安東,寓意為寄希望於東方平安,或為安定東方。

1937 年12月1日,根據偽滿洲國總理大臣張景惠的敕令,安東正式建市。安東市這一稱謂一直沿用至1965年,同年1月20日經國 務院批准安東市改名為丹東市,意為紅色的東方之城。

(歡迎關注看一下我的其他百篇精彩文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