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恥辱感最強的亡國之君,卻被污衊為慳吝之君!

恥辱感最強的亡國之君,卻被污衊為慳吝之君!

明朝滅亡,迎來的不簡單是一場改朝換代,而是一場文明的空前浩劫。明末大儒顧炎武說道:「有亡國,有亡天下。亡國與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號,謂之亡國;仁義充塞,而至於率獸食人,人將相食,謂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後知保其國。保國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謀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

明朝滅亡,誠令人悲痛,而崇禎帝殉國,更顯此事悲壯。然而,作為自秦朝以後,恥辱感最強的亡國之君。在其以身殉國後,卻被一些人潑了一身髒水,被污衊為慳吝之君。然而,如此惡毒的污衊卻禁不起簡單邏輯的推敲。

很多人都聽過這麼一個傳言,說明朝滅亡之後,崇禎的內帑(皇室私人錢庫)被搜出多少兩白銀,以此證明崇禎是位慳吝昏愚之君,明朝活該被滅亡。據較為有影響力的《明季北略》記載:..舊有鎮庫金,積年不用者,三千七百萬錠,錠皆五百兩,鐫有永樂字,每馱二錠,不用包裹。

也即是說,崇禎的內帑有185億兩白銀。什麼樣的概念?直到兩百五十年之後,滿清與日本簽訂的《馬關條約》賠銀兩億三千萬兩,尚不足崇禎內帑的零頭。這到底是要證明明朝有多富足?還是要證明崇禎有多慳吝?

而據毛奇齡《後鑒錄》:..「余宮中內帑金銀器具以及鼎耳門環鈿絲裝嵌,剔剝殆遍,不及十萬。賊聲言得自內帑,惡拷索名也。」其他同類的史料就不再舉了,總之一種說法是,崇禎的內帑里有很多銀子;而另一種說法是,崇禎的內帑早已經空了。

至於哪種說法更接近真相,我們可以根據常識與邏輯去判斷真假,謊言儘管可以混淆視聽,但總會有破綻,而禁不起推敲。

明朝的皇帝中,最為斂財的要數萬曆皇帝,萬曆皇帝喜歡派太監到各地徵收礦稅銀,以增加其內帑銀,很多史學家都認為明朝實際上就亡於這位萬曆皇帝之手。然而,皇帝的內帑並非完全是皇室私用。如據《明實錄·神宗顯皇帝實錄》記載:萬曆二十二年三月丁亥:「內閣傳出 聖諭 兩宮聖母,聞河南饑荒。發內帑銀三萬三千兩,著該部解去濟賑,部請分發河南、山東、江北,得允。」...萬曆三十一年四月己亥:「戶部揭稱:各鎮請餉數多,逋負催征無期。請內帑百萬,與太僕寺五十萬,一時齊發輔臣以聞……伏惟 皇上俯念邊情最急,仍諭照數速發。」

萬曆皇帝雖斂財有道,但花銀子的地方也多,除了自己過著奢侈無度的生活外,還給其最寵愛的兒子福王朱常洵大量賞賜。此外,萬曆三大征以及後期的薩爾滸之戰等等,長期的大規模戰事早已耗空了大明朝的國庫。當國庫耗空,自然就得動用皇帝的內帑了。

自萬曆以後,明朝的財政基本上就已經寅吃卯糧了,欠餉問題日益嚴重。而自崇禎皇帝嗣位之後,外與女真的戰事不斷升級,內有李自成、張獻忠等人的大規模起義。崇禎又不愛斂財,生活過的極為節儉,史載:其「雞鳴而起,夜分不寐,往往焦勞成疾,宮中從無宴樂之事」。連崇禎的內衣破舊了都捨不得換,而被大臣看見了,都覺得難為情。在軍餉都屢征不齊的情況下,崇禎已到節衣縮食的地步,又怎麼會有那麼多內帑銀呢?

再則,崇禎是恥辱感極強的皇帝,在最後關頭,其令皇后、貴妃等自殺,又砍傷、砍死公主,最後自己上吊於煤山。臨終前還留下遺言:朕涼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諸臣誤朕。朕死無面目見祖宗,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無傷百姓一人。崇禎的恥辱感如此之強烈,如果其內帑真多那麼多銀子的話,還會有顏面留下這番話?

崇禎或許不是位好皇帝,但在品行上絕對無虧。而別有用心之人,卻為了其篡奪明室江山而尋求某種道義上的法理依據,便肆意抹黑了崇禎帝。可如此低劣的抹黑手段卻被很多人信以為真,不亦悲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朝 的精彩文章:

有一股神秘的力量,總會在關鍵時刻出現,讓全世界都害怕中國
清史雜談:5天3場大戰滅明軍5萬人 薩爾滸戰役 清朝奠基之戰
為什麼人們對明朝的印象不好?
橫行一時的明朝西廠提督,對這位官員卻禮讓三分,背後有何玄妙?

TAG:明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