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圓覺經》普覺菩薩,欲求圓覺應除四種病相

《圓覺經》普覺菩薩,欲求圓覺應除四種病相

普覺菩薩代表普遍覺悟的,代未來的眾生,也就是我們大眾,啟問佛陀:將來末世的眾生,離佛陀在世的日子逐漸遠了。這時候有智慧、有德行的人很少出現,錯誤的觀念卻不斷地流行。那時的人們應當向什麼樣的人學習?學習什麼樣的內容?怎麼樣修行?修行時產生的偏差和錯誤怎麼矯正?他們應該發怎樣的心,才不致產生錯誤的見解?

世尊說道:各位善男子,末法時代的眾生,將要發心修行,尋求善知識的時候,應當尋找一切具備正知正見的人。他的心不執著牽掛於任何法相和現相,甚至不會貪著阿羅漢和辟支佛的境界。雖然他也會表現出一些習氣煩惱,但他的心總是清凈的。他甚至會有各種各樣的過失,但他總是讚歎離欲的梵行。從不讓眾生違背戒律和威儀。向這樣的人求學,就將能夠成就無上正等正覺。

修行都要看佛經。經文難懂,如果沒有善知識的引導,從哪裡開始?怎麼學呢?怎樣才能進行有次第的學修呢?善知識猶如一座橋樑,是我們和法之間的路,順著他的指引,就能真正體悟佛法,到達涅槃的彼岸。善知識能夠善巧地、深入淺出地、契理契機地引導我們。

《宗鏡錄》說:「佛法無人說,雖智不能了。「善知識」,就是了知因果輪迴和般若空性的人。《華嚴經》中,文殊師利菩薩告訴善財童子說:「善男子,若欲成就一切智智,應決定求真善知識。」《摩訶般若波羅蜜經》說:「當遠離惡知識,當親近供養善知識。

善知識有什麼標準呢?根據《瑜伽師地論》里講的,善知識有八種德相:「何等為八?謂如有一安住禁戒,具足多聞,能有所證,性多哀愍,心無厭倦,善能堪忍,無有怖畏,語具圓滿。」欲修行啟發覺性的法門,必須先發慈悲所有眾生的願望,誠心訪求良師益友。懇求一切對真理有通盤了解,而且認識正確的師友。

善知識所親證的微妙法門,應當遠離四種病,哪四種病呢?

第一是造作之病。倘若有人這樣說,我在自己的心中進行某種某種的修行,然後就可以求得圓滿覺性。而實際上,圓滿覺性並非造作修行所能得到。所以把它叫做造作之病。

「作」,造作,在心上生起種種造作,以求圓滿覺悟。求圓滿覺悟是應該的,但是意圖用自己心中產生意念來達成,這就是「作」病。想法和意念。佛陀說,不論什麼目的,只要生起念頭,就是妄念。造作產生的深層原因,是太相信或只相信自己,認為只有自己觀點是正確的,故而認為用自己的想像可以解決遇到的一切問題,這樣的思維一旦控制住了身心,種種造作便會生起,心魔就跟著妄動,各種陰魔也就乘虛而入,一旦進入魔境,就難以自撥。佛陀將「作」病作為「四病」的首病,具有提綱作用。作病生起,其餘三病就會因此產生。

經文;「二者任病,若復有人作如是言,我等今者不斷生死,不求涅槃,涅槃生死無起滅念,任彼一切隨諸法性,欲求圓覺,彼圓覺性非任有故,說名為病;」

第二是放任之病。倘若又有人這樣說,我們現在不用斷除生死輪迴,也不用追求涅槃解脫。對於涅槃解脫和生死輪迴不需要產生任何分別念,只要放任一切,自然隨順法性因緣就好了。倘若想這樣求得圓滿覺性的話,而實際上,圓滿覺性並非放任自然就可以得到。所以把它叫做放任之病。

「任」,放任自流,當下不必去斷除生死輪迴,不必求涅槃境界,生死涅槃不會在心中升起和滅除,任由一切事物隨順本性。不去證悟菩提,任由心念蕩漾。這實際上也就是脫離了佛門,最後將滑入「順世論」之邪命外道。放任自流是與造作的相反極端,卻也是過於自信的表現,相信什麼都不必做,最後一切都將化為烏有,消失,最後必將導致及時行樂,自暴自棄,這就是沙門思潮中「順世論」的根本思想和處世原則。

經文;「三者止病,若復有人作如是言,我今自心永息諸念,得一切性寂然平等,欲求圓覺,彼圓覺性非止合故,說名為病,」

第三是止念之病。倘若另外有人這樣說:我如今在內心當中,永遠止息一切念頭,就得到了寂然平等的一切法的本性。如果想這樣求得圓滿覺性的話,而實際上,圓滿覺性並非止息念頭就可以契合。所以把它叫做止念之病。

「止」,止息,壓制。既然「作」與「任」兩個極端都不可能祛除心中妄念,於是就試圖止息妄念。息:生長,止息就是止住生長。心中生起妄念,靠壓制使其止息,如石頭壓草,是不可能的,只要你覺得有妄念,那就證明你心中丟不下妄念,試圖去止,亦是妄念。妄念往往是越止越大,越多,因為念念不忘這個「止」也。

六祖大師說:「但凈本心,使六識出六門,於六塵中,無染無雜,來去自由,通用無滯,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脫,名無念行。若百物不思,當令念絕,即是法縛,即名邊見。」唐朝窺基大師前世是一位自迦葉佛滅法時代修滅盡定的修行人,到唐朝時代幸遇玄奘法師取經因緣即轉世投胎中國,十六歲中狀元,其間迷住假樂。可見,修行如是之久,仍因「止病」而不能成就。

經文;「四者滅病,若復有人作如是言,我今永斷一切煩惱,身心畢竟空無所有,何況根塵虛妄境界,一切永寂,欲求圓覺,彼圓覺性非寂相故,說名為病。」

第四是寂滅之病。倘若有人這樣說,我如今永遠斷除了一切煩惱,身體和心靈畢竟空無所有,更何況六根六塵所組成的虛妄世界呢!當然是一切永遠寂滅了。如果想這樣求得圓滿覺性的話,實際上,圓滿覺性並非就是寂滅之相,所以把它叫做寂滅之病。

「滅」,消滅,斷除。想著:我現在要斷滅一切煩惱,身心徹底空無所有,更何況那些六根,六塵,輪迴等虛無境界,一切都將永遠寂滅。認為一切都是虛的,最後一切都是寂滅空無的觀念是小乘某些派別的妄念,所以,佛陀指出:圓覺性不是寂滅相,大乘菩薩追求的涅槃不是最後的寂滅。想著要去斷滅煩惱,那正說明煩惱還是在你心中,你的心中現在不光是你欲斷除的煩惱在擾你,而且增加了「斷滅」的煩惱,「斷滅」讓你的心增加負擔,離菩提越來越遠。

遠離以上四種病的人,應當知道,他就是清凈的善知識。進行這樣的觀察,叫做正觀;其它的觀察方法,叫做邪觀。這「四病」非是外來的魔王,而是內生的妄念。諸如貪愛心、嗔恚心及思念過去、未來種種念頭,均為禪病。

一切妄念,根深蒂固,若妄念綿綿不止,即所謂「深山靜坐也徒然」。而其副作用則是心陽獨亢,真陰日耗,陽盛陰虛,必然產生頭痛、眼暈、失眠、心悸、五心煩熱、口乾舌燥等病症。心病還須心藥醫,必須擺脫萬緣,下定一心,奮發一志,念念不忘于思想深處「返觀內照」。若本性澄澈時間多了,則妄念必然減少;到本性澄澈無障翳時,則一切妄念自然潛消、默化。「但瞭然守本真心,妄念雲盡,慧日即現」,「禪病」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實修禪凈密 的精彩文章:

真正修行,放下自己的觀點,體會更深
禪宗開山祖師留下的「安心」教法
歷代大德開悟見性後的一句話,看懂當下就成就
處事圓滑,聰明絕不等於智慧
修行不離心性善,萬法不離心圓滿

TAG:實修禪凈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