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中秋節,最宜讀此帖!

中秋節,最宜讀此帖!

中秋將至,不知又有多少人應時應景,翻開這本《中秋帖》,或讀或臨,悠哉悠哉。

八月十五,合家團圓,庭中賞月固然廉價而溫馨,對書法人來說,書齋賞帖,豈非也是便捷而風雅的美事?

《中秋帖》是乾隆爺的大愛,他不僅題籤,還要批示:神韻獨超,天姿特秀。他把《中秋帖》與《快雪時晴帖》《伯遠帖》藏在自己書齋里,美其名曰「三希」。

當然,他也把此帖刻入了《三希堂法帖》——

不過乾隆老爺子為了節省棗木板,居然把《中秋帖》斷行翻刻,實在有點摳門兒。而從題跋來看,他對《中秋帖》是情有獨鍾,並且深信不疑的——

你看他說,大內藏的王獻之墨跡多為唐人鉤填,唯有這本是真跡,二十二字神采如新。

不能不說,乾隆還是有「眼光」的,這卷《中秋帖》確實不是唐人鉤填,也確實神采如新,因為,它出自宋人之手。

後世專家學者基本達成共識,《中秋帖》是宋人米芾的臨本。這個觀點有很多力證,比如,寫《中秋帖》的竹紙晉朝沒有,北宋才出現,字的筆畫質感也不是晉朝的筆型能寫出來的;再比如,《中秋帖》再早以前沒有刻本,反倒是有個王獻之的《十二月帖》在刻本中出現過,而且,它「包含」了《中秋帖》——

考慮到老米有以假亂真的「前科」,而且有證據表明《十二月帖》真跡曾為其收藏,專家們一致斷定,《中秋帖》是米芾從《十二月帖》減省數字,臨摹而來的。確切地說,是臨來的。因為《十二月帖》的線條風格,更接近王獻之的其他草書帖——

而《中秋帖》肉乎乎的線條,則更靠近米芾的風格了。

「中秋」這個詞很早就有,在二王的時代,中秋也叫秋中,《淳化閣帖》里收有王羲之的《秋中帖》。而中秋節是唐朝才出現,在宋朝風行起來的。所以蘇軾的「明月幾時有」那麼火爆,米芾斷章臨帖,也很可能是追這個時髦。

米芾在所撰《書史》中記載,他曾臨大令一帖,被人割裱後贈與《夢溪筆談》的作者沈括。某次聚會,沈括向眾人顯擺,米芾說:這是我寫的呀!沈括把帖往懷裡一抱,生氣地說:我家收藏好久了,怎麼會是你寫的?

不知此帖是否就是《中秋帖》。不管是不是,作為科學家的沈括都把米芾臨作當真了,也難怪數百年後的乾隆會上當。而且,乾隆雖然喜歡在古人書畫上塗鴉臭拽,但他的鑒賞水平似乎並不高明。否則《韭花帖》被人掉包,他怎能看不出來?

不過話說回來,《中秋帖》雖然山寨了王獻之,但作為米芾真跡,也是大大的寶貝了。

當然,更重要的,便是這中秋二字。佳節在望,仰晉宋之明月,發思古之幽情,豈不快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日課 的精彩文章:

《中秋帖》臨摹要點
今起有獎競臨王獻之《中秋帖》
《書譜》單字放大,筆法清晰可見
學書譜,必看此帖
你們休假吧,我要去山裡學書法了……

TAG:書法日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