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美國不屑中國鷹擊12高速威脅:開發神器專欺這獨眼型號

美國不屑中國鷹擊12高速威脅:開發神器專欺這獨眼型號

LRASM

筆者在之前的文章中,就提出過,面對美國海軍這樣的對手,無論做何種準備都不過分。

比如在反艦導彈的研製上,就應該實現多種不同設計方向的導彈型號並存,如此才能最大的提升整個作戰系統的攻擊手段多樣性。因為在反艦導彈的設計上,有很多性能的實現,本身是彼此相互矛盾、而且在現有技術條件下無從解決的。

鷹擊12

鷹擊12發射

比如鷹擊-12高速導彈,它的核心作戰理念,就是依靠更先進高效的氣動和控制技術,通過高速與高機動性(這是蘇聯SS-N-22導彈所不具備的)的結合;極大的壓縮對手的防空系統反應時間,使其在發現導彈來襲後,能組織起來的攔截火力次數大大減少,而且單次攔截的成功率急劇降低。

1130近防炮

這一點在末端的近程防空上體現的尤為明顯:中國自己的研究結論是,要較為可靠的攔截具備一定機動能力的超聲速導彈,近防炮需要有較大的威力——主要是較遠距離上炮彈仍然有更大的動能,而且射速必須達到每分鐘近萬發的級別。

這也是國內在搞出730近防炮以後,又緊接著推出1130近防炮的根本原因。

但也正是這個高速性能,決定了鷹擊-12必須付出很大的改進、捨棄很多其他方面的能力。比如其中最關鍵的一點,鷹擊-12導彈在末端必須全程超低空貼海飛行;而海平面上的空氣密度非常大,壓力特別大,摩擦產生的熱量特別高。

這種現象不僅使鷹擊-12必須在彈體上大量採用耐高溫的輕質結構,使得加工和製造非常昂貴以外;最大的問題就是,它不僅自身的紅外特徵會非常強烈,而且發現目標、引導自身撞擊目標軍艦的制導體制也被限制了。

圖:東風21彈道和鷹擊-12完全不同

在東風21那樣的導彈上,由於彈頭空間足夠大,而且彈道軌跡又是從大氣層上方向下攻擊;因此紅外成像觀測窗口可以開在彈頭的側面,避開頭錐部位,並且加裝液氮等主動冷卻裝置給紅外窗口降溫,依舊能實現高速下的紅外探測鎖定能力。

而在鷹擊-12這樣體積非常有限、射程末段又必須貼海飛行的導彈上,這樣的設計是做不了的。只能依靠雷達進行主動探測,這也意味著一旦遭遇強烈的電子干擾或者欺騙以後,鷹擊-12導彈甄別出真正目標的能力;將要遠遠小於具備兩種甚至更多原理,進行複合制導的型號。

圖:MK-53Nulka

比如美軍現在使用的MK-53誘餌,就是一種專門針對雷達制導反艦導彈的產品。它是由美國和澳大利亞聯合開發的,澳大利亞負責開發火箭發動機等部分,而美國則研製最為關鍵的電子載荷。

MK-53火箭採用了非常複雜的點火和飛行控制設計,能夠在空中通過實現懸浮飛行;這是它能夠模擬軍艦航行軌跡變化的關鍵。而MK-53誘餌在發射出去以後,會在飛行過程中發射電子信號,模擬出一艘虛擬的「電子船」。

發射後形成電子假目標,並遠離本艦

圖:更強信號的假目標向另一個方向開走,欺騙導彈

導彈飛向假目標

這艘「電子船」的信號特徵,會與導彈雷達探測到真正目標以後形成的雷達回波高度一致;但是它是誘餌電子戰系統主動發射出去的信號,功率等方面遠遠比導彈雷達真正的回波要強得多。因此對導彈來說,這個並不存在的虛擬船,才是最大、最顯眼的目標;隨後導彈就會被MK-53引向遠離真正目標的方向。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需要有新類型的導彈,與鷹擊-12、東風-21D、鷹擊-18等現有先進反艦型號形成有效的互補。

而類似於美國LRASM隱身遠程反艦導彈這樣,放棄高速性能、依靠隱身壓縮對方的發現距離和反應時間,採用雷達、紅外成像等多種探測手段進行複合制導;是目前中國反艦導彈體系中處於空白的方向,是一個需要補上的重大短板。

研製這類導彈,不僅是給自己增加一種有效的攻擊手段的需要;同時也是摸清美國未來主力反艦武器LRASM底牌,建設針對性手段的需要。

如果想第一時間獲取深度軍事分析文章、向作者提問互動、關注作者又在國內的專著文獻中挖掘到了哪些有意思的信息,請搜索並關注微信公眾號「候知健」或者「txzzhzj」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候知健 的精彩文章:

好戰的下場:美軍退伍兵吸毒成災,向政府施壓要求合法化
別人笑美軍死神無人機被擊落,美軍笑別人只能拿命拼機器
這軍隊射重型導彈打漁船致多人傷亡,肇事官兵僅判1到2年刑期
美俄總統保鏢火拚誰會贏?克格勃神器讓普京擁有壓倒優勢
美國終於承認中國實力:稱美中俄應聯合壟斷高超聲速武器

TAG:候知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