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看看清朝最出名的八大疑案(1-4)

看看清朝最出名的八大疑案(1-4)

最近幾年來,出現了「清史熱」很多人開始關心清史,尤其是宮廷疑案。大清王朝296年,他留下了很多疑惑,出現了一個又一個疑案,我們今天就說說最出名的八大疑案。

1 孝庄太后下嫁

皇太極暴病身亡後,因為沒有指定皇位繼承人,所以朝中出現了諸王爭位的局面很快形成了以皇太極的弟弟多爾袞和皇太極的長子豪格為首的兩派勢力。多爾袞與豪格各自手握重兵,一旦打起來,誰也沒有必勝的把握。一番權衡之後,多爾袞提出由皇太極年幼的兒子福臨繼承皇位。

多爾袞的建議,很快得到了各方認可,避免了關鍵時刻清王朝內部的分裂與自相殘殺。這個時候孝庄皇后有沒有下嫁給多爾袞就成了全天下的緋聞,專家們的意見分成了兩派,一派認為太后下嫁確有其事,另一派則認為此事純屬虛構。

這兩派各有論據支持,因為滿州的風俗。父親死了,兒子可以娶庶母,兄長死了,弟弟可以娶他的嫂子。那麼,31歲的孝庄盛年寡居,改嫁32歲的小叔子,完全符合科滿州風俗。在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保存的清宮檔案中,直接出現了「皇父攝政王」的字樣。因為只有孝庄下嫁了,多爾袞才可能被稱為「皇父」。還有順治的報復行為。多爾袞死後,剛剛新政兩個月的順治皇帝就開始清算多爾袞的罪行,給多爾袞定了十大罪狀,並且把他從墳里挖屈來,鞭屍、砍掉腦袋。這種清算可以看出,多爾袞曾經逼迫他的母親孝庄下嫁,所以順治一直記恨在心。

持太后下嫁觀點的人認為,多爾袞的王妃病死之後,孝庄太后就與多爾袞舉行了隆重的太后下嫁大典。對於當時的婚禮,明朝遺臣張煌言曾寫詩記述到:「春官昨進新儀注,大禮恭逢太后婚」。這首詩成為太后下嫁最為直接的證據。而否定太后下嫁的一派則認為,張煌言的詩是文學作品,有想像誇張的成分,不足為憑。除此之外,他們還針對「皇父攝政王」的檔案記載,提出了有力辯駁。幾百年來,孝庄下嫁的傳聞從沒有因此停息過,基於有限的史實,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個合理猜想。

2 順治皇帝出家

太宗皇太極第九子福臨在叔父攝政王多爾袞輔佐下即了帝位,改元順治,成為清入關後的第一位皇帝。多爾袞獨斷專行,多智多謀。只有在其病逝後,順治才開始擺脫傀儡地位,儘管順治很想有番作為,但終因他周圍尚未形成一支以他為主導的強有力的政治勢力,致使他在與朝中勛舊大臣的較量中敗下陣來。

政治上的失意,使順治帝沉湎於與其弟媳董鄂氏的愛情之中。隨著與佛教高僧木陳忞等人的交往,他產生了遁入空門的思想。當他摯愛的皇貴妃董鄂氏死後,他的精神支柱完全崩潰。

順治皇帝是一位痴情皇帝,屬於那種「不愛江山愛美人」,追求純真愛情的人,比其父皇太極有過之而無不及。他對愛情專一,願為心愛者拋棄一切,甚至為她去死。

順治帝因身邊太監的鼓動,遂於南海子召見了當時的佛教高僧憨璞聰。聽了他的一番關於佛教經義的談論後,順治帝很是高興,從此便對佛教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不久又延納南方高僧玉林琇、茆溪森,木陳忞等入京師,供奉之於西苑萬善殿,對他們崇禮優握。

順治十六年,順治帝竟請玉林琇為他起法名,順治自擇「行痴」,號「痴道人」。順治帝虔心佛事,每以講經釋教為常事,甚至董鄂氏也在他的影響下由不信佛到篤信於佛,直至「口呼佛號而終」。在順治帝御制《端敬皇后行狀》中也說:「後素不信佛,朕時以內典禪宗諭之,且為解《心經》典義,由是崇敬三寶,專心禪學。」

由於順治帝沉迷於佛事,當他最心愛的人病逝這一無情現實的打擊下,便產生悲觀厭世,企望遁入空門,以求精神上的解脫。他曾命茆溪森為其削髮剃度,決心出家,孝庄皇太后百般勸解,命人急召高僧玉林琇抵京,玉林琇聞知後,一面痛責弟子茆溪森,一面命人取來柴薪,倘若茆溪森敢引順治帝為僧,就要將其燒死。無奈,順治帝才勉強答應蓄髮留俗。順治出家不成,後來只好命他的親信太監吳良輔作替身,入憫忠寺修行。

他想為愛妃而死,自然不成,況且在封建社會裡,身為帝王,且上有高堂,覓死便為大不孝。既死不成,又欲遁跡空門,願清燈古佛,伴其終生,以求精神上的解脫,然而又有皇太后「挂念」,想「隨老和尚出家去」,也未成行,皇冠仍然戴在他的頭上,死也不行,皈依佛門也不行。從此一蹶不振,終日鬱鬱寡歡。使這位身體素質本來就十分羸弱的皇帝更加虛弱。結果,時年24歲,在愛妃董鄂氏死後僅半年就染上天花,不久便死在養心殿,追隨著他的愛妃而去了。只留下風流天子愛美人的佳話。可能歷史上順治確實有意出家,並曾剃度,但最終出家未果。

3 雍正皇帝繼位

關於雍正是怎麼當上皇帝的學術界歷來有兩種意見,一種認為他受康熙遺詔繼位,是合法繼承;一種認為康熙並未傳位與他,雍正是矯詔奪位。那麼,雍正到底是繼位還是篡位一起來看看吧。

據野史記載,關於雍正篡位的傳說,竟有五種之多。

其一、康熙本來是把皇位傳給十四子允禵的,可雍正卻暗地裡把詔書中的「十」字改成「於」字,這樣詔書就成了「傳位於四子」。雍正繼位後,將允禵調回北京關押起來,太后想見允禵,雍正不準,太后一氣之下撞柱而死。

其二、是「隆科多改詔說」:隆科多是當時的步軍統領。康熙病重時發諭旨叫遠在西寧的允禵緊急回京,要傳位給他。可是隆科多把遺詔捏在手裡,沒有發出去。等到康熙駕崩,隆科多假傳聖旨立了四皇子胤禎。

其三、「隆科多改詔說」的另一版本:康熙剛咽氣,隆科多趕緊從「正大光明」匾後取出密藏在那裡的詔書,把「傳位十四子」改成「傳位於四子」。

其四、「雍正投毒說」:康熙病重時,胤禎進了一碗參湯,康熙喝了就歸天了。

其五、「年羹堯改詔說」:年羹堯是當年的川陝總督,傳說雍正的母親曾與他私通,雍正是年羹堯的私生子,改詔的事是年羹堯乾的。這些傳說都把雍正描述成一個弒父逼母、改詔篡位、殘害兄弟的暴君,而所有傳說中,最關鍵的就是雍正是篡位還是繼位。按照學術界的研究,傳位詔書修改其中的某些字來改變詔書的內容是不可能的。因為清代的傳位詔書同時用滿漢兩種文字書寫,戲說者說的增加漢字比劃來改變意思是做不到的。同時詔書中會直言皇子的名字,而不會只寫其是第几子。

從雍正年間時,對雍正繼位的談論便不絕於耳。雖然史學界對皇位合法性尚無定論,但流傳的把「十改於」的改詔之說是不成立的,因為現存於遼寧省檔案館的康熙遺詔是雍正登基後擬就並頒布天下,並非康熙真跡,所以遺詔不能說明問題。而針對「雍正進參湯下毒」說:康熙對醫道頗有研究,曾多次說人蔘宜於南方人,對北方人不合適,所以雍正要做手腳也不會用進參湯這一招。「隆科多偷改詔書」說:同樣不符合歷史,將秘密諭旨放在正大光明匾後的制度,是從雍正才開始的。雍正是年羹堯私生子之說:更是無稽之談,雍正比年羹堯還大呢!

主張篡位說的學者中,有的認為康熙去世過於突然,未來得及留下任何傳位遺詔,而雍正和隆科多等合謀搶佔了先機;有的認為康熙生前兩立兩廢太子,對立儲君一事勞心傷神,直到臨終前才屬意皇十四子為儲君。

4 雍正皇帝暴亡

之所以說雍正皇帝是暴亡,那是因為他的死太突然了。他死於1735年八月二十二日深夜,地點是圓明園的九州晏清。時年58歲。據史料記載,八月十八日他在圓明園與大臣議事,八月二十日召見寧古塔的幾位地方官,八月二十一日他感覺有些不舒服(「上不豫」),但依舊正常接見大臣,並不像是要死的人。到了八月二十二日,突然病重,急忙召見寶親王弘曆(皇四子)、親王弘晝(皇五子)、大學士鄂爾泰等人,宣布傳位於弘曆。當日深夜死亡。

這也太蹊蹺了,且官方一直沒有確切的能說服人的答案, 「雍正暴亡」原因一直眾說紛紜,且越說越玄,終成一樁歷史懸案,至今沒有得到確切答案。

刺殺說

此說流行於各種野史秘聞。其中又以「呂四娘刺殺雍正」最為流行。而單此說又有多個版本。但歷史學家認為此說純屬子虛烏有,經不起推敲。所以此說只能當做是小說軼聞看待。

丹藥中毒說

道教的長生不老術可謂源遠流長,其中盛行的「長生不老葯」就是丹藥。丹藥的主要成分是鉛、汞等礦物、金屬,這些都是有毒的,長期服用必然中毒。

死前幾年,雍正皇帝親近熱衷丹藥的道士張太虛、王定乾等人。有記載稱此二人曾進獻金丹大葯,企圖讓雍正延年益壽。正史中雖然沒有記載雍正命道士煉丹,但是有史學家從清宮檔案里扒出了煉丹的蛛絲馬跡。

據宮廷檔案記載,從雍正九年到十三年,雍正下旨向圓明園運送煉丹所需物品157次,平均每月兩三次。累計動用黑煤192噸,木炭42噸,此外還有大量礦銀、紅銅、黑鉛、硫磺等物品,這些都是煉丹必備用品。就在雍正死前12天,還有一批200斤的黑鉛運入圓明園。

史學家們相信,正是這些所謂能延年益壽、使人「長生不老」的丹藥把雍正早早送上西天。

另外,還有一個史實也頗能說明雍正死於丹藥中毒。雍正死後三天,剛剛即位的乾隆便將雍正寵愛的道士張太虛、王定乾趕出了圓明園。並且在聖旨說,不準在外提起雍正在宮中的一言一行,如有違反,決不寬貸。且特地說明,雍正喜歡「爐火修鍊」,僅僅是「遊戲消閑」,雍正皇帝根本沒有聽信道士們關於長生不老的鬼話,也從來沒有服用丹藥。這不是明擺著「此地無銀三百兩」嗎?

雍正暴亡原因,丹藥中毒是目前證據最充分、最具有說服力的一種。

累死說

雍正之「勤政」,是歷史上出了名的。他白天親政、議政,晚上還要親自批閱奏摺。其所作批語,少則數十字,多的甚至超過一千字。這在古代真的是非常難的。我們用電腦打一千字不覺得累,但如果手寫一千字呢?用毛筆蘸墨汁寫一千字呢?沒用過毛筆的人可以試一試。雍正批奏摺,從不假手旁人,「一字一句皆出朕之心思,無一件假手於人,亦無一人贊襄於側」。雍正的硃批,多達萬件。很多人認為長期熬夜和長時間的高強度工作,可能是導致雍正暴亡的主要原因。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儘快刪除相關內容。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康熙 的精彩文章:

親自做過「囊螢夜讀」實驗的清朝君主,對西方解剖學也如痴如醉
康熙為何在孝庄死後37年不安葬?
《雍正皇帝》中康熙明明很喜愛皇十三子胤祥,卻為何一直冷落他?
七十五歲的明皇室後裔被凌遲處死?康熙用了什麼理由?
康熙祭祀孔子墓,遲遲不下跪,此大臣機智做了件事,康熙立馬跪拜

TAG:康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