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國內農業生產成本快速攀升,大宗農產品價格普遍高於國際市場,農民如何掙錢?

國內農業生產成本快速攀升,大宗農產品價格普遍高於國際市場,農民如何掙錢?

點擊上方「兵團植保」 可以訂閱!

2004年以來,我國經濟高速發展,農業生產領域取得了巨大成就,糧食產量實現「十二連增」,農民收入繼續較快增長,農村公共事業繼續發展,農村社會和諧穩定。但是國內農業生產成本快速攀升,大宗農產品價格普遍高於國際市場成為進入新常態下我國農業面臨的新課題,如何在新形勢下創新農業支持保護政策、提高農業競爭力,是必須面對的一個重大考驗。

儘管我國農產品供給總體充足,但在國際大宗農產品價格持續下跌的態勢下,農產品國內外價格全面倒掛,進口繼續保持較高水平,預計未來一段時期內國際農產品價格仍將低位運行,國內農產品價格仍然將高於國際農產品價格,進口價格「天花板」將日益擠壓國內農產品價格的合理上漲空間,同時我國農業承包的「地板」剛性抬升將擠壓農民的種糧增收空間。

從2010年起,我國糧食價格已經全面高於國際市場離岸價格,近年來價差逐漸擴大。以2013年為例,小麥的國內價格比國際價格高出25.8%,稻米價格高出22.3%,玉米價格高出40.3%,大豆價格甚至高出49.6%。其他農產品的國內價格也不同程度的高於國際價格。

目前研究農產品價差形成的原因成為熱點。國內主要的學術觀點集中認為我國的農業生產能力差,勞動力效率低下,有少數學者發現人民幣匯率在近幾年的劇烈震蕩中導致了價差問題的加劇,這些研究多集中在對農業內部因素的分析,而對於農業內外部雙重因素,特別是對農業外部因素的分析還比較欠缺。

農產品價差形成的因素分析

我國糧食價格一路上漲,而上漲的根本是成本的上漲。在成本因素中勞動力增長速度最快,占成本的比重最大;其次是土地租金成本,隨著土地流轉情況日益普遍,土地流轉的租金在不斷上漲,所佔比重也在不斷上升,而物質費用成本儘管在絕對值上還在上漲,但是所佔比重已經開始下降。 與中國國內各成本因素普遍上漲相對應的是,世界主要農產品出口國(以美國為例)的農產品價格保持基本穩定,各成本因素也保持在穩定狀態,這與中國的情況形成鮮明的對比;美國主要農產品生產成本並不一直是在價格之下,也出現過劇烈波動,但是美國通過收入保險補貼、目標價格(參考價格)等補貼手段穩定了美國主要農產品的出售價格,同時也保障了農戶的收入利益。

當前對主要農產品國內外價差形成的原因,不同的研究得出不同的結論,本研究通過深入分析,採用一價定律等方式量化剝離各因素對形成價差的貢獻,認為造成國內外價差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首先,匯率變化與國際價格對價差的影響貢獻在60%左右。人民幣堅挺走高,使國際農產品折算後的價格低於國內市場價格,加劇了國內外農產品比價關係的失衡。2014年美元對人民幣的平均匯率是1美元兌換6.14元人民幣,而在中國加入WTO的最初幾年的2001年到2004年,美元對人民幣的匯率是1美元兌換8.27人民幣。人民幣的升值推進了我國進口國外農產品,國外農產品相較於從前更為便宜。從表面上看,匯率的變化只促進了價差提前到來,而通過數據分析,發現匯率的波動對於國內價格的影響更是巨大,成為影響價差形成最大的佔比因素,對價差的貢獻高達60%以上。隨著2015年12月1日,人民幣被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納入到特別提款權一籃子貨幣中,人民幣的國際化道路會越走越遠,人民幣與世界接軌也意味著未來人民幣會更多的受到世界經濟與金融形勢的影響,也會為匯率帶來更多的變數。

其次,國內農產品生產成本上升導致價格的提高,對價差的貢獻影響佔20%左右。2013年我國主要農產品的生產成本都不同程度的比2007年上漲一倍以上,其中小麥上漲1.08倍,玉米上漲1.25倍,大豆1.14倍,稻米上漲1.07倍。上漲的成本中又以勞動力成本上漲最快,每畝家庭勞動日工價由2007年的18.9元/人上漲到2013年的68元/人,漲幅超過3倍,儘管勞動天數(家庭)根據作物不同,都有明顯下降(以稻米為例,家庭勞動天數從2002年的12.6天下降到2013年的6.2天,其他作物也大體相同),但是勞動力的總成本卻在不停上漲。土地成本上漲接近一倍。物質費用投入的成本雖然佔比有所下降,但是絕對值仍然在上漲,其中由於受到化肥價格低廉和擔心大幅度減產的影響,農戶針對減少化肥使用的意願並不顯著。總體而言,成本的上漲可謂十分迅猛。根據數據分析,成本各因素對於價差產生的貢獻占約不到20%。

第三,國際能源價格低迷與國際糧食價格下跌同步也加劇了價差的形成,對價差的貢獻影響佔20%左右。國際能源價格在2008年曾經一度達到頂峰,那個時期的研究普遍認為作為不可再生的石油、煤炭等化石類能源價格將繼續上漲,從而成為驅使國際糧食價格上漲的主要動力。然而隨著2008年金融危機的爆發,國際能源價格急轉直下,出現了近乎斷崖式的下跌。儘管此後能源價格(特別是石油價格)在一段時期內緩步上漲,但是到了2014年再度下跌,幾乎與2008年的金融危機持平,且歐佩克宣布不會單方面減產,以石油為主的化石類能源價格還將有可能進一步下跌。與之相對應的是國際農產品價格也應聲下跌,通過國際能源價格指數和國際農產品價格指數分析可以發現,國際農產品的價格走勢幾乎與國際能源價格走勢一致。在國內糧食價格一路看漲的同時,國際糧食市場價格卻隨著國際能源價格的下跌而持續下跌。且世界主要經濟體經濟復甦緩慢,使大宗產品價格繼續下行,國外糧食價格變化對國內糧食價格的變化影響進一步加深。參照2015年6月份的價格,與2011年國際糧食價格比較,國際市場大米價格2015年6月比2011年初下跌了40.4%,小麥價格比2011年也是最高價跌了39.3%,玉米價格比2011年5月份下跌了49.3%,大豆價格比2012年10月份下跌了39.2%。低迷的能源價格也令運輸成本大幅度下降。這進一步刺激了國際貿易以使得國外農產品的到岸價格更具優勢,也是形成國內外農產品價差的原因之一。這些因素對價差的貢獻大約在20%左右。

價差形成的原因是十分複雜的,而造成價差形成的各個因素並非主要來自農業本身。不可否認,我國的農業與美國、歐洲甚至日本、韓國在規模、效益、成本、環境保護等各個方面仍然存在著差異,而這種差異還將會長期存在。如果僅僅從農業本身來看價差的形成,忽略了來自外部因素對於農業的影響難免有失偏頗,對於農業的評價也會有所不公。即便是看似農業內部因素的成本,勞動力成本與土地成本的上升也不僅僅是農業本身所推動的,城鎮化和工業化進程都推高了社會整體勞動力和土地價格,而並非農業本身造成的。

思考和政策建議

1.對農產品價格應採取穩妥的保護政策和適當的補貼支持

建議有關部門在制定政策時,從國家範疇內通盤考慮,在制定宏觀貨幣政策時要考慮到匯率、城鎮化、工業化等外部環境的變化對農業造成的影響,必要的時候需要對農業進行更多的保護,而不僅僅是考慮農業政策本身的制定。

同時推進價補分離政策——價格和補貼兩條線,減少國家對糧食價格的直接干預,更多的交給市場來進行調節,逐步取消或完善臨時收儲價格等價格保護政策,避免糧食價格持續走高;而農民的收入則通過收入補貼或收入保險等形式得到保障。

2.降低生產成本,從根本上提高自身農業競爭力

打鐵還需自身硬,在國家提供各種政策支持與保護的同時,農業本身也要提高勞動生產效率,從根本上降低生產成本,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式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競爭力:

首先可以通過培育新型農民,提高勞動者素質。目前勞動者的單位時間工資是呈剛性上漲的,這一趨勢無法改變,但可以通過提高勞動者素質減少勞動時間,優化田間管理降低總體勞動成本。當前我國正在推行農藥化肥零增長,這需要農民有一定的認知水平和專業素質,提高勞動者素質,引導農民通過科技進步的手段降低成本和消耗,從而降低生產成本。

其次要推進農業生產新技術的使用。為農民提供高效、低污染的投入品(如化肥、農藥),大力推進精準施肥,加強高效新型肥料技術研發與推廣,加快適用施肥機械和設備的研發。加大對新型經營主體的支持,讓農民有安全方便的技術可以使用。

3.鼓勵適度規模經營,提高生產效率

改革創新土地流轉制度。通過土地託管、土地入股等形式,改變單一的土地流轉租金形式,既可擴大經營規模,也可降低土地租金成本。

完善社會化服務體系,讓即便土地規模較小的農戶通過享受優質完善的社會化服務,也能實現現代化的規模效益。只有通過改善人與物的投入產出,真正提高農業勞動生產效率,降低農業生產成本,才能提高我國農產品在世界範圍內的競爭力,並從根本上改善當前的價差問題。

作者: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周慧副研究員、王濟民研究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兵團植保 的精彩文章:

棉花貪青晚熟,需要百草枯殺青嗎?
2017年北疆機采棉采凈度好於往年

TAG:兵團植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