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風俗?丹桂飄香話仲秋

風俗?丹桂飄香話仲秋

丹桂飄香話仲秋

又是丹桂飄香的季節,中秋的月兒正慢慢變成滿圓——花開月圓,多麼讓人嚮往。八月是一個芬芳四溢的時節,暗香襲人,大街小巷到處瀰漫著桂花的芳香,在芳香中帶著一絲甜意,讓人久聞不厭,令人心曠神怡。

農曆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八月在秋季的中間,故稱 「仲秋」,因此把八月十五稱為「仲秋節」,民間又叫作「中秋節」。傳統節日的形成,主要受生產節氣和飲食習慣的制約,民間一些特定的行為逐漸成為約定俗成的習慣,便成了節日。中秋時節,天高月圓,人們對著天上又亮又圓的皓月,觀賞祭拜,寄託情懷,這種風俗在民間蔓延,漸漸形成了中國人特有的節日——中秋節。

中秋之夜,月色皎潔,古人把圓月視為團圓的象徵,因此,又稱八月十五為「團圓節」。古往今來,人們常用「月圓」、「月缺」來形容人生的「悲歡離合」,客居他鄉的遊子,更是以月來寄託思鄉的深情。中秋節更是與桂花形影不離,許多美麗的傳說都離不開月亮與桂花,吳剛伐桂、嫦娥奔月……

追溯中秋節的歷史,和其它傳統節日一樣,也是慢慢發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早在《周禮》一書中,已有「中秋」一詞的記載。到了唐宋,祭月、賞月、玩月、誦月在士大夫和文人中盛行,形成風尚,並出現了月餅,被列為節日佳品,及作為饋贈的禮物,流傳至今。

如今,每到中秋節,家家戶戶都要吃月餅,商家也趁機大做月餅的文章。隨著時代的發展,月餅種類越來越多,有蘇式、廣式、京式、潮式、滇式等百餘種。月餅餡有豆沙、花生、百果、金華火腿等。餅皮上還刻有各種不同的圖案,外觀、口感更是各具特色,工藝越來越考究。在許多地方,中秋節除吃月餅外,還有自己的應節食品和不少有趣的風俗,以增添節日氣氛。比如,南京人中秋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鴨,杭州的中秋家宴上必會有一道「蒓菜鱸魚燴」,福建閩南人有中秋吃檳榔芋燒鴨的習俗。在我們三門有些鄉村,中秋節還有吃麥焦的習俗。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全國各地大都以八月十五日作為中秋節,但台州、寧波等地卻以八月十六為中秋節。有關八月十六過中秋,各地流傳著不同的說法。寧波一帶流傳的說法是:鄞縣人史浩官至南宋宰相,且又是出了名的孝子。傳說有一年他自臨安回老家陪母親過中秋節,不料中途出了「馬禍」,不得已夜宿紹興,等到寧波已是八月十六了。鄉親們因為要等他到家才過節,所以中秋節就變成了八月十六了。

在台州,關於這個節日的由來就有三種版本。其一和黃岩人方國珍有關。元朝末年,他佔據溫、台、明三州時,為防範元朝官兵和朱元璋的襲擊而改「正月十四為元宵、八月十六為中秋」,主要是為了節日期間嚴加防範。另一種說法說方國珍是個孝子,她母親信佛,每逢初一、十五都有吃素,到寺廟上香的習慣。一般節日家家戶戶都要燒點好吃的,和上香有衝突,所以方國珍就規定將台州的元宵節、七月半等節日提前一天過,中秋節則退後一天過。還有一種說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與戚繼光有關,相傳倭寇意欲在八月十五中秋節時偷襲戚家軍, 戚繼光得知後決定設下埋伏,十五晚,倭寇中計,戚家軍大勝。台州軍民於是在十六晚慶賀勝利,中秋節就定在八月十六。

傳說歸傳說,其實不管是八月十五還是八月十六過中秋,內涵都是一樣的,不是說十五月亮十六圓嗎!每當丹桂飄香,中秋臨近,我相信家家戶戶都會購買月餅,全家團團圓圓坐在一起吃月餅的,喝著桂花茶,感受著習習的秋風,沉醉著陣陣的幽香,欣賞著窗外的月亮,合家快快樂樂度過中秋佳節。而遠離家鄉的遊子,就只能「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了,借月寄情,托月亮帶一份祝福,捎一份思念。

在三門縣,中秋節城鄉百姓大都要備酒設餚,歡聚賞月,親戚好友以月餅為節禮相互贈送。人們還習慣選在中秋節這天定親送聘,取團圓之意,象徵新人團團圓圓,和睦幸福,寄託了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此俗現在仍在盛行。在亭旁包家新庵,還要舉辦廟會,從八月十三日吳公大帝壽日開始一直到十六夜,演戲祝壽,念經誦佛,禮懺打齋。十六夜還要招待所有與會的人齋飯,垂面一碗,還有每人月餅一雙,非常熱鬧。

玩月

[清]葉永清

蟾窟飄香丹桂秋,欣逢良夜廣寒游。

圓靈含碧雲歸岫,水鏡凌空露滿舟。

皎皎重輪容可掬,盈盈匹練色無休。

等閑莫訝天衢遠,曾向青幾度浮。

中秋次雲華妹來韻

[清]葉素娘

綠雲觴漫訝來遲,正憶臨風玉樹姿。

去約飛瓊諸娣妹,琅璈一曲集瑤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鄉土三門 的精彩文章:

典故?章梫先生與《閬風集》

TAG:鄉土三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