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秋知多少?給孩子們講講中秋的故事

中秋知多少?給孩子們講講中秋的故事

皓魄當空寶鏡升,雲間仙籟寂無聲。

平分秋色一輪滿,長伴雲衢千里明。

狡兔空從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靈槎擬約同攜手,更待銀河徹底清。

歲月流逝,月華輪轉,颯爽的秋風送來了月圓的氣息,又是一年中秋時!中秋節是一個喜慶團圓的日子,那麼你知道中秋節從何而來嗎?關於中秋節的起源有很多美麗的傳說,其中最凄美的當屬后羿和嫦娥的愛情故事了。

追溯根源話中秋

有說法稱中秋節的起源和農業生產有關。

八月中秋,農作物和各種果品陸續成熟,農民為了慶祝豐收,表達喜悅的心情,就以「中秋」這天作為節日。

神話故事探中秋

關於中秋的神話故事廣為流傳的當屬嫦娥奔月了。

遠古時候天上有十日同時出現,曬得莊稼枯死,民不聊生。

一個名叫后羿的英雄,拉開神弓,一氣射下九個多太陽,並嚴令最後一個太陽按時起落,為民造福。

后羿妻子名叫嫦娥。一天,后羿到昆崙山訪友求道,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葯。據說服下此葯,能即刻升天成仙。后羿把不死葯交給嫦娥珍藏。

后羿率眾徒外出狩獵,心懷鬼胎的逄蒙假裝生病,沒有外出。待后羿率眾人走後不久,他持劍闖入內宅後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葯。

嫦娥危急之時她轉身打開百寶匣,拿出不死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藥,身子立時飄離地面、衝出窗口,向天上飛去。

由於嫦娥牽掛著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后羿思念妻子,便派人到嫦娥喜愛的後花園裡,擺上香案,放上嫦娥平時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裡的嫦娥。

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後,紛紛在月下擺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從此,中秋節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了。

我國正式有「中秋節」這個概念,則是唐朝以後的事情了。清人張英、王士禎《淵鑒類函》卷二十引《唐太宗記》載:「八月十五日為中秋節,三公以下獻鏡及盛露囊。」從這一文獻中可以看出,貞觀年間(627~649)中秋節已有節日雛形。

《淵鑒類函》中可以看出

貞觀年間已出現「中秋節」的表述

一般認為,中秋節定於宋朝,並由此興盛。到了明清時期,中秋節已經成為中國的一大傳統節日,一直傳承至今。

傳統民俗品中秋

1

祭月

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

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

祭月(圖片來自於網路)

2

賞月

賞月來源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鬆的歡娛。到了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待到宋時,形成了以賞月活動為中心的中秋民俗節日。

賞月(圖片來自於網路)

3

吃月餅

《洛中記聞》記載,唐僖宗在中秋節吃月餅,感覺味道極美,便命御膳房用紅綾包裹月餅賞賜給新科進士們。這可能是我們能夠看到的最早關於月餅的記載。到了宋代,月餅有「荷葉」、「金花」、「芙蓉」等雅稱,其製作方法也更加精緻。詩人蘇東坡有詩稱讚說:「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酥是油酥,飴就是糖,其味道甜脆香美可想而知。

月餅(圖片來自於網路)

4

觀潮

在古代,浙江一帶除中秋賞月外,觀潮可謂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觀潮的風俗由來已久,早在漢代枚乘的《七發》賦中就有了相當詳盡的記述。漢代以後,中秋觀潮之風更盛。明朱廷煥《增補武林舊事》和宋吳自牧《夢粱錄》也有觀潮記載。這兩書所記述的觀潮盛況,說明在宋代中秋觀潮之事達到了巔峰。

觀潮(圖片來自於網路)

5

燃燈

中秋夜燈內燃燭用繩繫於竹竿上,高懸於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燈砌成字形或種種形狀,掛於家屋高處,俗稱「樹中秋」或「豎中秋」。富貴之家所懸之燈,高可數丈,家人聚於燈下歡飲為樂,平常百姓則豎一旗杆,燈籠兩個,也自取其樂。滿城燈火不啻琉璃世界。看來從古至今中秋燃燈之俗其規模似乎僅次於元宵燈節。

燃燈(圖片來自於網路)

6

玩兔兒爺

兔兒爺是北京市的漢族傳統手工藝品,屬於中秋應節應令的兒童玩具。人們按照月宮裡有嫦娥玉兔的說法,把玉兔進一步藝術化、人格化,乃至神化之後,用泥巴塑造成各種不同形式的兔兒爺。

兔兒爺(圖片來自於網路)

7

飲桂花酒

每逢中秋之夜,人們仰望著明月,聞著陣陣桂香,遙想吳剛砍桂,喝一杯桂花蜜酒,歡慶合家甜甜蜜蜜,歡聚一堂,已成為節日的享受。

桂花酒(圖片來自於網路)

中秋之夜一家人在一起品嘗著美味的月餅、暢飲著濃香四溢的桂花酒欣賞當空皓月,是古人過中秋節的常態,而在文人墨客中,中秋之夜飲酒作詩似乎別有一番韻味,也因此誕生了不少名篇佳作。盛逢中秋佳節之際,小奧為大家精心挑選了幾首美到令人窒息的、具有代表性的中秋節古詩詞來跟大家分享,一塊兒來看看吧!

訴說親情類代表作

《月夜》

唐·杜甫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雲鬟濕,清輝玉臂寒。

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

雄渾磅礴類代表作

《望月懷遠》

唐·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冷清寂寥類代表作

《月下獨酌》

唐·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相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相期邈雲漢。

科幻類代表作

《木蘭花慢》

宋·辛棄疾

可憐今夕月,向何處,去悠悠?是別有人間,那邊才見,光影東頭?是天外,空汗漫,但長風浩浩送中秋?飛鏡無根誰系?姮娥不嫁誰留?

謂經海底問無由,恍惚使人愁。怕萬里長鯨,縱橫觸破,玉殿瓊樓。蝦蟆故堪浴水,問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齊無恙,云何漸漸如鉤?

中秋詩詞的傑出代表

《水調歌頭》

宋·蘇軾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關於中秋的習俗和詩詞,今天就跟大家分享這麼多啦,歡迎大家在下方評論區留言,說說你家鄉的中秋習俗、你喜歡的中秋詩詞、以及對親人的思念和祝福!最後,小奧衷心祝願全天下的中華兒女中秋快樂、闔家團圓、幸福安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班班通教學技術 的精彩文章:

如何把孩子培養成,像周瑩一樣能抗住世界的人?
新部編人教版一年級語文上全冊單元知識要點複習提綱
新部編一年級語文上冊第5單元 知識要點複習提綱
九年級數學自學提分秘技
北師大版一年級語文上全冊朗讀及精講

TAG:班班通教學技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