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07.俠義少年 宣化上人事迹

07.俠義少年 宣化上人事迹

第二篇求道與進學

十二至十八歲(西元一九二九至一九三五年)

07.俠義少年

上人生長在貧農之家,無錢讀書,失學在家幹活兒,也做過生意。當時年紀雖輕,為人行事,卻有他不同於一般人的做法。

上人自述:

我生在一個貧苦的家庭,家裡有點田地可以耕種,但只夠維持一年的生活。那時我十三歲,和我一個哥哥去收割。譬如割高粱,他割半喇子,半喇子就是割三條壟,割六條壟是整個的;我比他小五歲,他割半喇子,而我割整的。我那時個子小,高粱高,實在不容易割。沒人教我怎麼做,我先看他們割高粱的樣子,我就有方法了。我胳臂一伸,先抱住一大把,不用花多大力量,一下子就割十幾根,大人都沒我割的多。總而言之,都能勝過他們。

十三、四歲時,我歡喜站在馬上賓士,願意拿刀弄槍學武術。我有自己的馬,我騎馬不是騎著馬,是站在馬身上讓馬跑,一點也不怕,覺得自己這麼小,就敢站在馬身上跑,令很多人都看著我,這是很威風的!有一次,遇到有一個人看我這麼玩,我也回頭看著這個人,沒想到前面有棵大樹,我一下子被樹撞跌到地下,幸好沒有傷著什麼。我那匹馬真是匹寶馬,它一看我跌掉下去,即刻停止;比汽車剎車還快,站在那兒,一步也不邁。

我小的時候歡喜看小說,尤其武俠小說,《三國》、《列國》都歡喜看,我看過七劍十三俠、七俠五義。我看完這部小說,就像看電影似的,書中人物一幕一幕地都現在我的腦海里,這個拿刀,那個拿劍;我都記得內容,隨時可以背出來給旁人聽。為什麼能這樣子呢?就因為我心專一。

我讀《三國演義》,看到關公被殺的那一段,我哭了三天。因為我覺得關公這麼忠義的人,還慘遭殺身之禍,心裡實在太悲痛了,忍不住感慨落淚。我家沒有電燈,用油燈也很省,那怎麼看小說呢?我就拿著小說到屋外,借著雪光這麼看;或者是點一枝香,用香頭的火光,一行一行地看。

那時候,我也做過生意,和人家合股來做生意。我家裡本來有五晌(東北的土地計量單位)地,東北十畝為一晌。到我這幾個哥哥的時候,守不住就把它賣了,兄弟分賣地的錢,我分到五千多塊錢。我這五千多塊錢到手,我結拜的兄弟趙懷德(音)、邵國才(音)就來和我商量,三個人合股作生意。他們說:「你這個五千多塊錢,將來可以賺到五萬塊錢,錢會一天比一天多!」他們說做什麼生意呢?用機器擀麵切面,第二天賣麵條。另外販賣麵粉,在五常縣(今已升格為五常市)買面回來,到拉林賣;又在拉林買靰鞡鞋,到五常縣去賣,這叫做小生意。我當時也不懂得什麼叫錢多、什麼叫錢少、什麼叫賺錢、什麼叫不賺錢,不懂這個。他們來遊說我,我就把五千塊錢交給他們了;可是他們兩人一分錢也沒有出,就用我這五千塊錢來買貨物,等著賺錢。

我負責幹什麼呢?我負責用機器來和面、壓面、切面;第二天,還要到街上,擺一個箱子在那兒賣面,一斤一斤地賣。有的時候都賣了,有時候就賣不了。賣不了怎麼辦呢?我就把面拿到道德會,剩多少布施多少。大概也是王老善人(道德會創辦人王鳳儀)顯靈,天天賣的很少,剩下的很多,所以道德會天天有面吃。

一冬之後,面沒有了,靰鞡鞋也都賣了,可是沒有錢。他們說生意賠了,過年就結束生意,分剩下的存貨。我分到什麼呢?三雙靰鞡鞋;那時候靰鞡鞋最多值五塊錢一雙,我五千塊錢的本錢只剩十五塊錢。我那時候覺得沒有錢也很好,免得有錢不知幹什麼好。道德會講去爭心、化貪心、圓滿良心,我覺得人都要有良心,不要爭、也不要貪、也不要求、也不要自私、也不要自利、也不要打妄語。

像這樣的事,一般人一定要打官司,可是我不和人爭。我做什麼事情都是吃虧的,不佔便宜,到現在還是這個樣子。所以我常常說我是個很愚痴的人,人家不願意的事情,我就要做,這真是非常愚痴!

【後記】靰鞡鞋是東北的特色民俗物品,「靰鞡」是滿語,意為「皮製防寒鞋」。靰鞡又寫作「烏拉、兀剌」,是東北人冬天穿的「土皮鞋」。俗話說:「關東山,三件寶:人蔘、貂皮、靰鞡草」。東北話往往把靰鞡的後一個字讀成「嚕」或「嘍」的音。過去人穿鞋一般都是自家做,很少花錢買,但靰鞡卻是例外。因為只有少數技藝熟練的皮匠才會製作,所以人們需要花錢購買或用農副產品交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宣化上人專弘平台 的精彩文章:

什麼是善根?怎麼樣叫種善根呢?
修行用此三秘訣,將來一定會有成就宣化上人語錄精選
修行這麼多年,為什麼沒有大的成就?宣化上人原聲音頻
身高2米74,四十顆牙,七位皇帝的國師,他是誰?
「盲、聾、喑、啞」是何因?

TAG:宣化上人專弘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