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人生能否真正幸福,90%取決於這一點

人生能否真正幸福,90%取決於這一點


「你能控制情緒,才能控制人生」


from海藍博士





海藍,情緒管理與壓力釋放專家

她被稱為「這個時代最需要的人」







人的一生,從出生到求學,到成年,成家立業,直至走向終點,都是懷揣對愛的希望與夢想。




可現實總會讓我們品嘗痛苦與迷茫,究竟是什麼阻礙了我們通往幸福的路?




在這裡,與大家推薦

海藍博士公眾號




長按二維碼,關注公眾號




人生的起點,是什麼阻礙我們快樂成長?


 


 

我的父親早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卻懷才不遇,一度被派去挖煤,鬱悶、壓抑,對前途的絕望等等負面情緒充滿他的內心,又無法疏導…...




於是胡亂髮泄成了他本能的一種釋放,而幼小的我則成了他發泄暴躁情緒的對象,看著那陰沉不笑的臉,我總是小心翼翼,生怕做錯什麼事、說錯什麼話惹怒他,招來一頓冷眼、說教、吼叫,甚至打罵。

 





有一次,再次被打後,我離家出走了。




天那麼黑,越來越冷,昏暗燈光下,我孤零零蜷縮在商店櫥窗外,看著街上越來越稀少的人群,滿心恐懼與無助,暗自想著:

等我長大有了孩子,絕對不打他,好好愛他,有話跟他好好說


 


父親的負面情緒,給我帶來了很大的影響,覺得父親的不高興都是因為自已不夠好、不被認可、不被喜歡,無論怎樣努力都對自己不滿意,

在成長歲月的很長一段時間裡,我不知道如何與男性相處,與父親的心理距離始終很遠。




上中學後,我的學習成績名列前茅,卻又品嘗到羞辱。




一天,應數學老師要求在黑板上給全班同學解完一道題後,他皺著眉頭,輕蔑地說:「這個題解得是什麼?連放屁都不如。放屁還有點味道,你這解法什麼味道都沒有。」




我當即羞愧難當,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





後來,他發現我的解題是對的,卻沒有道歉。我還記得他那種不以為然、輕描淡寫的態度,讓我感到被冤枉後的羞辱和憤怒。




從那以後,我開始討厭數學,儘管知道數學非常重要,我依然倔強地拒絕和數學有關的一切。以至高考時,數學只考了33分,嚴重影響總成績,還好其他科目成績優異,才不至於高考落榜。




1990年,海藍在內蒙醫學院電教室進行畢業答辯


 


在多年的心理諮詢工作中,我聽到過,有太多的父母和老師因為某種原因,把負面情緒以強勢講道理、要求、訓斥甚至打罵的方式發泄到孩子身上,使很多孩子內心孤獨、壓抑、沒有自信,感到世界灰暗、人不可信。




父母和老師的負面情緒,能很容易地毀掉一個孩子。




在毫無覺察中,孩子起始的人生底板被塗上了灰色。直到多年以後,靜觀人生梳理,我才看到父親負面情緒背後的各種原因,才開始慢慢理解了他的難處。





成年後的我們,面對生活中各種境遇


如何才能回到自已,從容應對?


 


醫學院畢業,我遵從父母願望,走上從醫之路,並跟隨「中國眼科之父」郭秉寬先生攻讀博士,再去美國讀醫學博士後。




這些同行眼中夢寐以求的機緣,一路走來,我卻總有逆水行舟之感,除了辛苦,就是疲憊…





▲海藍與中國眼科之父郭秉寬的合影




我開始尋求自己內心真正的歸宿,問自己,人生的意義究竟是什麼?什麼是我喜歡做的事?就是倒貼錢、倒貼時間、倒貼精力都願意做的事。


 


1999年,38歲,我做了人生中第一個重要的選擇——放棄在醫學上已取得的成就,把自己變成一名學生,選擇了自已最愛乾的事,進入美國田納西州范德堡大學皮博迪教育和人類發展學院攻讀教心理學碩士。


 


人生第一次,我有了如魚得水的感覺,以無比輕鬆的心情,徜徉在校園、教室和書海之中,學習如何用心理學方法幫助別人又可以幫助自已,真的感到幸運又幸福。





 


然而,隨著2000 年美國IT 行業大滑坡,愛人失業2年,家庭經濟來源斷絕,還背負著債務和高昂的學費,四處借錢,女兒上學都沒有新衣服,我開始打工。




維持每天的基本生活成了我家的大問題,夢想與拮据的現實交錯著……




但讓我感到驚喜和安慰的是,我所學到的情緒應對方法,使我在面對這一切時有了不同以往的心境:沒有強烈的恐懼,沒有焦躁不安,反而有一種相對的淡定。




在歲月的磨鍊中,我慢慢地形成了一個新的思維習慣——碰到不如意的事,首先會想:




它的好處是什麼?它給我帶來的意義是什麼?它需要我在什麼方面去提高?相信一切的不順利,都潛藏著需要的成長和能力。





在美時期的海藍


 


生活不是一帆風順,當我們學會控制好情緒的方法,既便身處逆境,也能給自已關懷,儘快回到理性的自已,減少痛苦的時間,迅速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也越來越快擁有復原的力量,而不會深深地陷入失望,長久地駐留在悲傷、焦慮或憤怒的情緒之中。




反,我們會對困難帶來的成長充滿好奇。





 

當災難降臨,是什麼讓我們的心倍受傷害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發生了,數百萬人無家可歸,山河破碎,家園被毀,人們哀傷、麻木、迷茫。當基本生存問題得到解決,心理創傷慢慢顯露,短暫的救援很難解決根本的問題。




感受到祖國的召喚,災區心理建設的需要,我先後兩次回國趕赴災區救援,在大地震發生5個月後,我和愛人帶著10歲的女兒一起,回到仍處餘震中環境惡劣的汶川,投入災區的心理援助工作。





我帶領「5·12心靈守望計劃」心理援助團隊,駐紮四川3年,為災區師生提供心理援助、壓力管理、兒童抗挫力的培訓、危機干預服務和放下過去的梳理,將多年治療心理創傷的經驗和理論用於大規模的實戰。


 


在汶川3年,我震驚地發現,但相比於地震,更大更多的傷害來源於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孩子和父母的關係、夫妻關係、老師和學生的關係,以及其他各種關係。




有一家三口,震後安然無恙,房子也沒有倒塌,可妻子非要和愛人離婚。她說原因是,地震發生時,她和愛人、不滿1歲的孩子在睡午覺,被震醒後,丈夫抱個枕頭就跑了,沒管孩子,也沒管她。




她認為,連孩子也不顧,太自私,這種在生死關頭極端自私的人,怎麼可以做丈夫?怎麼可以做父親?太失望了……她的丈夫渾身是嘴也說不清,一臉的無辜和懊悔。


 


其實,這對夫婦不知道的是:人在危難之中的反應是下意識的動物本能的反應,也就是說遇到危險時,人會不自覺地躲開或逃跑。





▲海藍博士給災後人民做輔導




人與人相互間的誤解,導致負面情緒,不信任,使彼此關係受到損害,在災後群體中很常見。





能否獲得真正的幸福,90%取決於這一點


 


世界上,所有人不管做什麼,忙什麼,其實都在為兩個字而忙,那就是——幸福。


 


不管是災區,還是普通人的生活中,對幸福生活造成困擾最多的,是和周圍人關係的矛盾衝突所引發的負面情緒——




對自己不接納,對父母抱怨,對愛人失望,對孩子擔憂,對領導和同事不滿,被他人誤解、欺騙、指責、不尊重、不認可甚至攻擊。


 


生活是否幸福,過得好與不好,是否完滿,不僅僅在於成就了什麼,擁有了什麼,也不在於是否有負面情緒,而在於不能任負面情緒肆意宣洩,傷人傷已。




只有學會把握情緒的能力,我們才能面對一切境遇快速讓自已回到內心寧靜,才能看清人與事的方方面面做出真實的解讀,才能與自已,與外界建立和諧的關係,才能決定我們幸福的多少。



 


每當我聽到身邊各種抑鬱、焦慮、自殺、暴力等案例,想到導致中國15~35歲群體死亡的第一原因不是疾病,不是意外,而是自殺時,我就想大聲吶喊:




作為學校、媒體、家庭,最需要關注的不是成績、業績、成功,而是一個人在遭遇各種不如意時,在失望甚至絕望中,是否能學會調整、梳理、關懷、穩定自己的情緒,不自傷,也不傷人,少患病!


 


總結自己和曾經幫助過的許許多多的人的生命歷程,深深覺得,人生應該學的第一門功課就是情緒管理;如果人生只學一門課,也應該是情緒管理。


 


因為掌控了情緒就把握了命運,掌控了情緒就把握了幸福!現實是我們絕大多數人從不知道有這樣有一種決定幸福的根本方法,不知道如何與負面情緒相處。





 

▲海藍

與主持人楊瀾、秋微




在這裡,與大家分享

海藍博士公眾號

,讓大家看到情緒背後的真相,掌握簡單有效的情緒管理方法,聆聽更多真實故事的改變,使所有不堪的時刻,都變成托舉我們向上的能量,成為生命更加豐厚的起點。






長按二維碼,關注公眾號






只要願意改變,只要開始學習,只要踐行,不管是什麼年齡都為時不晚,你的心境都可以變得淡定而寧靜,從容應對人生,生命越發美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世界華人周刊 的精彩文章:

颶風來襲?別怕,祖國接你回家!400名同胞感動齊唱《我愛你中國》
同樣重視教育,我們為啥比不過猶太人?
印度對中國真正的威脅是什麼

TAG:世界華人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