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但願人長久 千里共嬋娟——中秋節 蘇軾用詩詞表達對弟弟的思念

但願人長久 千里共嬋娟——中秋節 蘇軾用詩詞表達對弟弟的思念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丙辰(chén)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què),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qióng)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從古到今,中秋賞月感懷思人的詩詞不少,最讓人喜愛的當屬《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該詞的主旨是表現了那種熱愛生活與積極向上的樂觀精神,但也反映了作者由於政治失意,理想不能實現,才能不得施展,因而對現實產生一種強烈的不滿,滋長了消極的思想。在這種人生失意之時又逢中秋佳節,自然就會倍思親了。作者在詞前的小序里就已經明確交代:喝了一夜的酒,喝醉了,特別思念弟弟蘇澈了。可見他們兄弟感情是很深厚的。

「蘇門三學士」中的老爸蘇洵(字明允,號老泉)在27歲那年才開始發奮讀書做學問,為蘇軾(字子瞻,號東坡)、蘇轍(字子由,號穎濱)兄弟做表率。蘇軾、蘇轍就是在蘇洵言傳身教之下,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良好的品行。兄弟之間真是做到了兄友弟悌。蘇軾十分疼愛弟弟,有一塊糖他總是塞到弟弟嘴裡,看著弟弟開心,他笑在臉上甜在心裡。因此蘇轍對哥哥是又敬又愛,生平學問也深受其兄影響。

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蘇澈18歲時,與蘇軾一起中進士。不久因母喪 ,返里服孝。後來為讓哥哥安心當官他又回家照顧父親,就「奏乞養親」。此後曾任大名府推官、河南推官,與兄長蘇軾政見相同,都反對王安石變法,曾經上書神宗,力陳法不可變,又致書王安石,激烈指責新法。

宋神宗熙寧九年(1075年)蘇軾在密州為官。這一時期,蘇軾因為與當權的變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見不同,自求外放,輾轉在各地為官。他曾經要求調任到離蘇轍較近的地方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會。到密州(今山東諸城)後,這一願望仍無法實現。這一年的中秋,皓月當空,銀輝遍地,與胞弟蘇轍分別之後,轉眼已七年未得團聚了。此刻,詞人面對一輪明月,心潮起伏,於是乘酒興正酣,揮筆寫下了這首名篇。

元豐二年(1079年),蘇軾以作詩「謗訕朝廷」罪被捕入獄。蘇澈上書請求以自己的官職為兄贖罪,不準,牽連被貶,監筠州鹽酒稅。兄弟情深感人,足以垂範後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謝流石 的精彩文章:

曾經為毛澤東講讀文史的蘆荻,後來投身於小動物保護工作
蔣介石早期的貼身侍衛金佛庄是被軍閥孫傳芳殺害了嗎
1955年授銜獲上將以上軍銜的紅四方面軍高級將領都有誰?
張國燾和毛澤東鬧矛盾時 誰被夾在中間左右為難呢
「共享女友」行業最早的操刀者是春秋時期政治家管仲

TAG:謝流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