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卧病獨眠人,無月中秋節。

淡照碧紗燈,冷看銀屏雪。

風露轉蕭寒,砧杵添凄切。

伏枕漫書空,到曉愁難說。

中秋小知識

中秋節由來——歷史記載

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

有人則認為,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是由唐明皇賞月開始的。

唐代《開元遺事》一書中記載:中秋夜,唐明皇偕楊貴妃在月下遊玩兒,游到興處,二人徑自登入月宮,唐明皇還在月宮學得半部《霓裳羽衣曲》,後來補充完整,成為傳世之作。

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這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中秋節習俗之一——觀潮

「定知玉兔十分圓,已作霜風九月寒。寄語重門休上鑰,夜潮留向月中看。」這是宋代大詩人蘇軾寫的《八月十五日看潮》詩。在古代,浙江一帶,除中秋賞月外,觀潮可謂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觀潮的風俗由來以久,早在漢代枚乘的《七發》大賦中就有了相當說盡的記述。漢以後,中秋觀潮之風更盛。明朱廷煥《增補武林舊事》和宋吳自牧《夢粱錄》也有觀潮條記載。這兩書所記述的觀潮盛況,說明在宋代的時候中秋觀潮之事達到了空前絕後的巔峰。

中秋傳說之一——吳剛折桂

關於中秋節還有一個傳說:相傳月亮上的廣寒宮前的桂樹生長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邊有一個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後,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攏了。幾千年來,就這樣隨砍隨合,這棵桂樹永遠也不能被砍光。據說這個砍樹的人名叫吳剛,是漢朝西河人,曾跟隨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錯誤,仙人就把他貶謫到月宮,日日做這種徒勞無功的苦差使,以示懲處。李白詩中有「欲斫月中桂,持為寒者薪」的記載。

《月亮升起的地方》小島

月亮升起

有雕歸巢的聲音

有魚兒躍出碧光

有琴聲演繹古老傳說

好多不知誰的眼睛

落於白樺樹上眨眨地

透出智慧和孤傲

夜裡

卻拋給月亮

無限柔情

也是那晚

貼在窗上的那些

姥姥剪出的窗花

被冰凌花裹著

在我的夢中

溶化了

中秋節快樂

台灣民謠:

《中秋旅思》

孤影看分雁,千金念弊貂;

故鄉秋憶月,異國夜驚潮。

手未攀丹桂,以猶卷緣蕉;

登樓悲作賦,西望海天遙。

明月幾時有-王菲

作詞:蘇軾 作曲:梁弘志

明月幾時有 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 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 唯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 低綺戶 照無眠

不應有恨 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 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

千里共嬋娟

我欲乘風歸去 唯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 低綺戶 照無眠

不應有恨 何事長向別時圓 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 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

千里共嬋娟

中秋節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時

關心似風,問候如雨,風輕輕雨綿綿,願平安與健康時刻伴隨著你;思念是棉,祝福似錦,棉與錦相互交纏,願開心天天纏著你,煩惱不敢靠近你。中秋將至,美麗的夜空是我對你無盡的想念,溫柔的月光是對你的深深祝福:願佳節多好運,月圓人圓事事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河北科技學院院團委 的精彩文章:

TAG:河北科技學院院團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