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紀念世界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成功發射60周年

紀念世界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成功發射60周年

2017年10月4日是世界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成功發射60周年。1957年10月4日,人造地球衛星-1(Sputnik-1,又稱斯普特尼克-1)在拜科努爾發射場成功發射,它是蘇聯研製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也是世界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其成功發射開啟了人類太空新紀元。

1 衛星概況

人造地球衛星-1運行軌道高度為215km/947km、軌道傾角為65.1度,採用自旋穩定控制方式。衛星呈球形,直徑0.58m,質量83.6kg,主要由殼體、衛星設備和天線組成。衛星殼體由兩個鋁合金半球殼對接密封而成,內部充有氮氣。殼體內安裝蓄電池組、無線電發射機等儀器設備。衛星外部裝有4根鞭狀天線,2根長2.4m,2根長2.9m。星載無線電發射機採用20.005MHz和40.002MHz的頻率發送無線電信號。

人造地球衛星-1結構圖

人造地球衛星-1的外殼

人造地球衛星-1在軌工作了22天,因電池耗盡而終止了信號傳輸,但在軌道中運行了3個月,期間還探測到空間微流星體,最終於1958年1月4日再入大氣層燒毀。

2 研製故事

時間回溯到衛星發射23年前。1934年2月的一天,俄羅斯「宇航之父」康斯坦丁·齊奧爾科夫斯基會見了一個充滿激情並迷戀飛行的年輕人——米哈伊爾·吉洪拉沃夫,他就是後來世界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的總設計師。齊奧爾科夫斯基詢問有關情況後,為吉洪拉沃夫的研究計劃擬定了一批重要的研究項目。吉洪拉沃夫由此確定了自己的目標:研製人造地球衛星。

由於戰爭的影響,吉洪拉沃夫沒能實施他的研究計劃。「二戰」結束後,吉洪拉沃夫著手探究發展人造衛星的可能性。但當時,他的研究和設想遭到了許多人,包括一些著名的科學家的嘲笑。所幸,著名的火箭專家謝爾蓋·帕夫洛維奇·科羅廖夫力挺吉洪拉沃夫。吉洪拉沃夫終於得以按照他的設想開展工作,並且很快就取得了一些進展。蘇聯政府出於政治因素的考慮,對人造衛星項目非常支持,吉洪拉沃夫他們一直在緊鑼密鼓地推進研製工作。1953年,他們證明多級火箭能把人造地球衛星送上太空,這是蘇聯第一個在技術上可行的衛星發射方案。

1954年5月,科羅廖夫向蘇聯國防部導彈裝備部部長、後來擔任蘇聯國防部部長的烏斯季諾夫提出了發展人造衛星的計劃,其稱:「我們已經有了洲際導彈,只要造出衛星就能發射了。」隨後,科羅廖夫致函蘇聯政府,希望批准設計和建造人造衛星,並附上了吉洪拉沃夫的研究成果,幾種質量為300~1000千克的衛星。科羅廖夫在《關於人造地球衛星報告》中寫道:「蘇聯研製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是人類走向宇宙道路上的重要一步。」

1954年10月4日,國際地球物理年特別委員會召開會議,建議有關國家在國際地球物理年期間發射人造衛星。蘇聯首先響應,1955年1月,蘇聯宣布將發射人造衛星。不久,美國也宣布將於1957年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1955年8月,蘇聯政府批准科羅廖夫建造人造地球衛星,並於同月成立人造地球衛星委員會,吉洪拉沃和科羅廖夫任副主席。1956年1月30日,蘇聯部長會議批准了發射人造衛星的立案,計劃於1957~1958年發射升空,衛星質量1000~1400千克,包括200~300千克的科學儀器。

直至1957年初,蘇聯獲知美國即將發射世界上第一顆衛星,蘇聯政府和研製團隊都著急了,衛星總設計師吉洪拉沃夫提出了「最簡單的衛星」的設想。他說:「如果我們把衛星造得小一點、質量更輕、更簡單一點……我們就能第一個發射衛星……」。果然,蘇聯很快批准了「最簡單的衛星」計劃。衛星的許多儀器和功能都拆掉,3個月就改裝了一顆衛星,質量83.6千克。1957年10月4日晚上,世界上第一顆人造衛星升空,蘇聯搶到了人類發射第一顆衛星的榮耀。

蘇聯衛星專家調試人造地球衛星-1?

1957年11月5日,蘇聯發行的世界第一顆人造衛星郵票

註:人造地球衛星-1的總設計師是蘇聯宇航科學家米哈伊爾·克拉夫基耶維奇·吉洪拉沃夫(1900年7月29日-1974年3月3日)。其曾任噴氣推進研究小組組長、噴氣技術研究室主任、國際星際航行研究院通訊院士。早年曾研製滑翔機,1930年代開始轉入火箭研究,1950年代成為蘇聯太空計劃的主要參與者之一。

AI有話說:

中秋愉快,闔家團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太空網 的精彩文章:

砥礪奮進的五年大型展覽:科技創新展品成亮點 全景展現五年輝煌成就
國產陸地觀測衛星數據在海島海岸帶動態監測中的應用
國產陸地觀測衛星數據在近岸水體環境監測中的應用
關於《星座日曆》,菌菌有一個壞消息和一個好消息……
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的前世今生

TAG:中國太空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