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出境游熱潮下,安全意識待更新

出境游熱潮下,安全意識待更新

要點 | 速讀

1、因為十一出境游熱,中國人切身感受到環球同此涼熱,世界並不太平。

2、槍擊案改變不了美國人對槍的認識,但可以改變中國人對世界的認識。

3、世界在快速劇烈的變化中,體驗出境游的普通人應當有所準備。

文 | 郭墨墨

美國拉斯維加斯露天音樂節槍擊事件已造成59人死亡,527人受傷。這起發生在大洋彼岸,傷亡空前的槍擊案帶給中國人的感受和思考,和以前不一樣。

這次的切身感受不一樣

這次槍擊案一個特點是,很多中國人第一時間上網或是詢問親友情況,或是主動報平安。恰逢十一假期,遍及世界的中國旅遊者更真切的感受到了什麼叫「環球同此涼熱」。

香港藝人古巨基與妻子當時正在事發酒店附近,幸運避過一劫,兩人均未受傷。3日凌晨,古巨基在微博報平安,並講述避難經過,感恩一路遇到的好心人。

圖註:古巨基的微博

事件當晚,高曉松主動發表微博感謝大家關心,表示自己不在音樂節現場,提醒大家注意安全。

6名來自杭州的遊客親歷了事件。金女士在一夜無眠後,拍下了清晨的拉斯維加斯,再次在朋友圈裡報了平安。「太陽照常升起,我們都在一起。」

圖註:當晚6名中國遊客與其他國家素不相識的遊客一起獲邀棲身在瓜地馬拉遊客的房間

當晚收留她們的瓜地馬拉人不大的酒店房間里,躲進了10多人,這其中有德國人、中國人、美國人、瓜地馬拉人。「這個夜晚,來自世界各地的我們就像一家人。」

這些故事的背景是,根據攜程旅遊發布《2017十一黃金周旅遊趨勢預測報告》稱,今年十一長假將有超過6億人次國內游、超600萬人出境游,創歷史新高。其中最受青睞的前10個目的地分別是泰國、日本、新加坡、美國、越南、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澳洲、俄羅斯。

槍擊案改變不了美國人對槍的認識,但可以改變中國人對世界的認識

和以前的重大槍案一樣,媒體第一時間投入了美國控槍問題的討論,但是也和以前一樣,多數美國媒體認為,事情並不會給擁槍的美國帶來什麼改變。

並且每一次槍擊案都反過來刺激了槍支的消費慾望,美國槍械製造商個股周一普漲。歷史數據顯示,這通常與大規模槍擊事件發生後的政治討論和民眾心理有很大關聯。

槍支問題是一個獨特的美國問題,槍擊案改變不了美國人對槍的認識,但可以改變中國人對世界的認識,和平與安寧隨時可能被打破,世界並不太平。

一個具體的安全問題值得中國遊客重視,那就是大型演出開始不斷被恐怖襲擊盯上,不論是有組織的,還是獨狼式的。而如今很多人境外游的一大樂趣,正是親身體驗當地演出、球賽這類大型娛樂盛事。高曉松就微博提醒雙節到歐美旅遊的朋友,「盡量不去露天人群聚集的場所」。

除了此次聚集3萬人的拉斯維加斯Route 91 Harvest Festival外,僅梳理近兩年的相關事件就足夠令人觸目驚心:

2015年11月13日晚,巴黎發生多處恐襲,恐怖襲擊分子沖入巴塔克蘭音樂廳,當晚美國加州搖滾樂隊Eagles of Death Metal正在此進行演出,劫持事件導致89人喪生。

2017年5月22日,美國歌手A妹在英國曼徹斯特體育館的演唱會發生恐怖襲擊,自殺式襲擊者引爆炸彈,造成22人死亡,數十人受傷。

圖註:曼徹斯特體育館爆炸案現場

2017年1月16日,在墨西哥度假勝地卡門海灘(Playa del Carmen)的一個電子音樂節現場同樣發生槍擊事件,造成5人死亡,並引發踩踏。

2016年7月24日,德國南部巴伐利亞州安斯巴赫市一名申請庇護被拒、面臨遣送往保加利亞的27歲敘利亞難民,在一個音樂節場地附近引爆炸彈自殺,導致15人受傷。警方調查疑兇的手機,發現他效忠極端組織「伊斯蘭國」。當地媒體報道,音樂節可能是襲擊者的真正目標。(《海外音樂現場恐襲連連 全球大型演出面臨空前嚴峻的安保問題》界面,作者:BOX先生)

世界在快速劇烈的變化中,體驗出境游的你應該有所準備

這個假期里,其他熱門旅遊國家也不同程度暴露出各種各樣的安全隱憂。

圖註:當地時間10月1日,西班牙加泰羅尼亞舉行獨立公投,地方當局之後單方面宣布公投勝利。西班牙政府全方位阻撓此次公投,當天300多名加泰羅尼亞平民在騷亂中受傷,另有至少10名警察受傷

圖註:法國時間10月1日下午1時45分,在馬賽聖夏爾勒火車站,一名男性兇徒持刀攻擊路人。馬賽警察首長稱有兩名女性路人被刺死。圖為軍警沖向現場

當前世界正進入快速劇烈的變化中,利益和意識形態紛爭日益劇烈,各種遺留問題紛紛浮出水面,動蕩與不安成為日常。

和之前樂觀的思想家們估計的不一樣,世界的前路並不清晰。對個人而言,直接影響就是出境游中的安全問題,此時已敲響警鐘。

普通人對變化中的世界需要更新認識,避險意識、戰術修養應該成為普通人所能觸及的課程。

圖註:當意識到槍擊發生之後,除了應該迅速蹲下尋找隱蔽物之外,還應該馬上判斷射擊的大概位置

軍事專欄作家朱江明指出,「當意識到槍擊發生之後,除了應該迅速蹲下尋找隱蔽物之外,還應該馬上判斷射擊的大概位置。」「尋找隱蔽物和研判形勢,才是有經驗的人的首選」,而不是盲目跟隨或逆向人流逃奔。「燈光陰暗處、路邊的水泥隔離帶或者車輛都可以為你提供暫時的庇護。逃跑的過程應該是不斷選擇隱蔽物、躍進式的衝刺跑,這也是戰場上士兵躲避機槍掃射的唯一方法。」

談到槍擊案,身邊社交媒體上支持控槍與反對控槍的意見,大多是些脫離實際的過度解讀,泛政治化,理想化。鮮有人能從戰術層面出發給出有操作性的思考和建議,這當然首先是因為社會對持槍知之甚少,另一方面更說明了居安思危意識的稀薄。

即使是在如拉斯維加斯槍案一樣的突發、危急的情況下,擁有戰術修養和居安思危意識的普通人,還是更能把握命運。

第4034期出品 騰訊評論

版權聲明:本文系騰訊評論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日話題 的精彩文章:

家長反對亂收費被踢群,家委會怎樣才能真正起作用
疼痛就該忍著?中國人為什麼害怕吃止痛藥
修手機比買新手機還貴,都怪維修人員心太黑?
「好人法」能鼓勵見義勇為,糾正社會風氣嗎
連雙筷子都省不了,你還有什麼資格抱怨外賣垃圾

TAG:今日話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