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一個人徹悟的程度,等於他受痛苦的深度

一個人徹悟的程度,等於他受痛苦的深度

有溫度 有深度 有廣度

就等你來關注

一個人徹悟的程度,等於他受痛苦的深度

原編:丹尼爾 | 圖:Pinterest

轉載請在後台輸入授權

林語堂,福建龍溪(今漳州)人 ,中國現代著名作家、學者、翻譯家、語言學家。早年留學美國、德國,獲哈佛大學文學碩士,萊比錫大學語言學博士。回國後在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廈門大學任教。

1945年赴新加坡籌建南洋大學,任校長。曾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美術與文學主任、國際筆會副會長等職。於1940年和1950年先後兩度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曾創辦《論語》、《人間世》、《宇宙風》等刊物 。

作品包括小說《京華煙雲》、《啼笑皆非》。散文和雜文文集《人生的盛宴》、《生活的藝術》以及譯著《東坡詩文選》、《浮生六記》等。1966年定居台灣,1967年受聘為香港中文大學研究教授。1976年在香港逝世,享年80歲。

一個人徹悟的程度,等於他受痛苦的深度

1895年,生於福建龍溪一個基督教家庭,父親為教會牧師。1912年入上海聖約翰大學,畢業後在清華大學任教。1919年秋赴美哈佛大學文學系獲碩士學位,後到萊比錫大學攻讀比較語言學獲博士學位。回國後任職北京大學教授、北京女子師範大學。

他的妻子廖翠鳳是鼓浪嶼首富廖家的二小姐。廖母認為林語堂家太窮而有異議,但擁有基督信仰廖翠鳳,還是堅決與林語堂成婚。婚後,他徵得妻子同意,將結婚證書燒掉了,他說「結婚證書只有離婚才用得上」。

婚後不久,兩人赴美哈佛大學留學。儘管婚後生活清貧,但林語堂認為,「只有苦中作樂的回憶,才是最甜蜜的回憶。」婚姻並不以善變的愛情為基礎,而是愛情在婚姻中滋長。男女互補所造成的幸福,是與日俱增的。

一個人徹悟的程度,等於他受痛苦的深度

林語堂在《信仰之旅》中說:30多年來,我惟一的宗教是人文主義。相信人有理性的指引就不假外求,只要知識進步,世界就自動變得更好。可在觀察20世紀物質主義進展後,我發現人類雖日益自信,卻未變得更好。

人越來越聰明,卻也越來越缺少在上蒼前的虔誠謙恭。我不知不覺轉向童年時代的基督信仰。我好像初次悟道一樣,重新發現耶穌的教訓,簡明純潔得無以復加。沒有人說過像耶穌那樣充滿憐憫的話:「父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作的,他們不曉得。」

還有很多微妙亨通的話,比如:「凡為我的名接待一個像這小孩子的,就是接待我。」這是多大的啟示!是無可比擬的教訓!

我極受感動,信仰的探索也在耶穌基督里,圓滿地結束了。

經 典 名 言 摘 錄

1

一個人徹悟的程度,等於他受痛苦的深度

幸福是什麼?

一是睡在家的床上

二是吃父母做的菜

三是聽愛人說情話

四是跟孩子做遊戲

2

一個人徹悟的程度,等於他受痛苦的深度

人生不過如此,且行且珍惜

要知自己永遠是自己的主角

不要總在別人的戲裡當配角

3

一個人徹悟的程度,等於他受痛苦的深度

其實,一個人徹悟的程度

恰等於他所受痛苦的深度

4

一個人徹悟的程度,等於他受痛苦的深度

延緩年老延長青春的第一條規矩

那就是,避免一切情緒上的煩擾

5

一個人徹悟的程度,等於他受痛苦的深度

要真正了解一個人

只要看他怎樣利用

餘暇時光就可以了

6

一個人徹悟的程度,等於他受痛苦的深度

讀書

使人得到一種優雅和風味

這便就是讀書的整個目的

而只有抱著這種目的讀書才可以叫做藝術

一個人讀書的目的並不是「改進心智」

因為當他開始想要改進心智的時候

一切讀書的樂趣便喪失凈盡了

7

一個人徹悟的程度,等於他受痛苦的深度

生活中所需的一切

不貴豪華,貴簡潔

不貴富麗,貴高雅

不貴昂貴,貴合適

8

一個人徹悟的程度,等於他受痛苦的深度

人生在世

年幼時認為什麼都不懂

大學時誤以為什麼都懂

畢業後才知道什麼都不懂

中年又以為好像什麼都懂

到晚年才覺悟一切都不懂

9

一個人徹悟的程度,等於他受痛苦的深度

目光放遠一點

你就不傷心了

10

一個人徹悟的程度,等於他受痛苦的深度

我們最重要的不是去計較

真與偽,得與失,名與利

高與低,貴與賤,富與貧

而是如何好好地快樂度日

並從其中發現生活的詩意

11

一個人徹悟的程度,等於他受痛苦的深度

小時候爸爸常告訴我

他之前曾經親眼看見

多少貧窮之家興起來

多少富貴之家衰下去

他告訴我,最重要的事

就是不要太依賴於金錢

人應當好好地享受財富

也隨時準備失去財富時

知道應當怎麼過好日子

12

一個人徹悟的程度,等於他受痛苦的深度

做人也是如此

總是看別人眼色,行事會淪為庸俗

為了彰顯個性而特立獨行也好不到哪去

13

一個人徹悟的程度,等於他受痛苦的深度

悠閑的生活

始終需要一個怡靜的內心

以及心中樂天曠達的觀念

和盡情欣賞大自然的胸懷

14

一個人徹悟的程度,等於他受痛苦的深度

只要說出你的真意

世界上不會沒有與你同感的人

15

一個人徹悟的程度,等於他受痛苦的深度

中國人得意時信儒教

失意時信道教、佛教

而在教義與已相背時

則會說「人定勝天」

中國人的信仰危機

就在於經常改變信仰

書 單 推 薦

內容介紹

此書是林語堂在西方文壇的成名作與代表作。該書用坦率幽默的筆調、睿智通達的語言娓娓道出了中國人的道德、精神狀態與嚮往,以及中國的社會、文化與生活情趣。將中國人的性格、心靈、理想、生活、政治、社會、藝術剖釋得非常美妙,並與西方人的性格、理想、生活等做了深入的比較,在海內外引起轟動,美國許多知名人士推崇備至,被譯成多種文字,在世界廣泛流傳。

林語堂在書中談論了莊子的淡泊,讚揚了陶淵明的閑適,誦讀了《歸去來兮辭》,還講解了《聖經》故事。談及中國人如何品茗、行酒令、觀山、養花、蓄鳥、賞雪、聽雨、吟風、弄月等等。將中國人曠懷達觀、陶情遣興的生活方式和浪漫高雅的東方情調皆訴諸筆下,娓娓道出一個快意人生的典型,展現出詩樣人生、才情人生、幽默人生、智慧人生的別樣風情。

本書主要記述了一代國學大師林語堂的生平及信仰之旅,是解讀林語堂的珍貴資料。正文部分是林語堂多年探求宗教經驗的記錄,記述其在信仰上的探險、疑難和迷惘,與其他哲學和宗教的磋研,對往聖先哲言論的探討等。

堅不可摧的信仰,是幸福人生的前提

一個人徹悟的程度,等於他受痛苦的深度


| 箴言 9: 10 |

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

? Copyright

丹尼爾原編作品 | 盡情分享朋友圈 | 轉載請聯繫授權

一個人徹悟的程度,等於他受痛苦的深度

喜歡請點贊 分享朋友圈 也是另一種讚賞

The more we share, The more we have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