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是個關於一個三歲幼童的故事!值得所有父母深思!

這是個關於一個三歲幼童的故事!值得所有父母深思!

這是關於我侄女的故事

小侄女出生在我離開家鄉,遠赴他鄉讀大學的第一年,因為路途遙遠且獨立意識的增強,三年時間內,和她見面的次數不過是春節的幾天。

前天,媽媽來電話說,小侄女十分的任性,難以管教,她覺得力不從心,十分的辛苦,此時的她剛好三歲,一個月前才剛剛入園。

在我的印象中,剛出生時候的小侄女特別的好照顧,不哭鬧,能自娛自樂,剛學會走路的時候就喜歡跑出去玩,媽媽每天都會帶她去商超的兒童樂園或者是附近的娛樂廣場,乖巧又聰明,也十分活潑,一歲多就能背下很多唐詩,大大的眼睛像兩顆清澈的水晶球,被視為全家人的掌上明珠。

所以,我向來覺得照顧她除了體力的消耗外並不是什麼難事。

哥哥和嫂嫂因為常年在外,獨留小侄女給我爸爸媽媽照顧,爸爸媽媽都是早一輩的國企員工,思想較為保守,爸爸把小侄女寵上了天,媽媽看不下去就會在她不乖巧的時候訓導她,她都會乖乖的哄媽媽說:「奶奶不要生氣了」,撒起嬌來嘟著嘴,任誰都生不氣氣來了,可是這種訓導的方式在她三歲的時候就徹底「失靈」了。

「啪啪,以後還氣不氣人了」

「氣」

再啪

「你怎麼不聽話」

「就不聽話」

「不聽話又要打你了啊,疼不疼?」

「不疼不疼就不疼」

(是不是用力太小了啊?啊?)

「你快要把我氣死了」

哇就哭起來了

噔噔噔的跑開,用老媽的話說就是能氣上半天不說話,然後依舊做不允許她做的事情,到處吵吵鬧鬧,擾民不說,在醫院看望病人的時候也吵的好幾間病房聽得到,罵也不聽,還生氣。

這些是媽媽的陳述,「脾氣跟你一模一樣,又愛生氣又倔強的要死,脾氣上來了幾頭牛拉不回,又整天愛哭,特別愛哭,侄女似家姑,說得一點沒錯」(笑,關我什麼事啊)

不過說真,聽到媽媽這樣說,我挺在意的,我跟媽媽說,她已經三歲了,有了自己的意識,不能再用教訓她讓她聽話,要講道理給她聽,慢慢的教她懂事,三歲之後,很多話慢慢講給她聽,她都能夠理解的了,媽媽一臉茫然,說自己哪懂要怎麼教啊,只是被氣的頭都大了。但是有了自己的想法開始反抗家長,我覺得是件好事,我勸媽媽不要生氣,只需要正確的引導她。

所以,這篇是寫給媽媽的,也是我彌補從來沒有陪伴過小侄女成長的一點遺憾。

也希望能讓所有面對孩子束手無策的家長或者爺爺奶奶能夠有一點點的啟發。

孩子不聽話並不是件壞事,家長大可不必感到焦慮。

著名德國心理學家海查曾做過如下的實驗:他對2-5歲時有強烈反抗傾向的100名兒童與沒有這種傾向的100名兒童,作了長期調查。結果發現:在反抗強烈的兒童中長大後有84%的人有果斷的判斷力和堅強的意志力,而在反抗性不顯著的孩子中,真正稱得上有意志力和判斷力的只佔24%。我們每個父母都喜歡自己的孩子聽話,但並非是從孩子的自身發展需要出發,而大多數是為了維護自己的面子,喜歡孩子在當著別人面的時候對你俯首帖耳,這時你可能覺得挺風光。可當因自己的孩子順從聽話得意之時,不要忘了這有可能扼殺了孩子的意志力和判斷力的形成。由此看出,一味地要求孩子聽話未必是件好事;同樣,孩子「不聽話」也未必是件壞事。所以家長不要整天埋怨自己的孩子不聽話和反抗你,要耐心地教育孩子,等待我們的不聽話的孩子慢慢長大,孩子就會由不聽話變成一個有果斷判斷力和堅強意志里的孩子。

要找到問題根源,我們必須先了解3歲孩子的年齡特點:

1、源於身體活動能力的提高。

3歲孩子大肌肉的發展較快,身體動作也較前協調,而且大都喜歡跑、跳。(例:哪兒不好走走哪兒,馬路牙,有水的地方、凹凸不平的地方等。)三歲兒童身體活動能力已經較強,日常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可以自己去做.因此他們就渴望擴大獨立活動範圍,不斷嘗試去獨立完成新的事情。即使完不成也要試一試,不管結果怎樣。但這些要求往往會受到家長的阻攔和限制,為什麼制止呢?因為這些事情在大人看來根本沒有結果,比如說:孩子在用積木搭房子,他把兩個圓球放在底下做房柱,大人明知道這樣做的後果,就會告訴孩子這樣做不行,孩子可不買你的帳,因此就會產生反抗。我們做家長的這時就會說:這孩子真不聽話。

2、源於孩子自我意識的發展。

三歲的孩子正處於自主敏感期,三歲以前還不能區分自己的意願和別人的意願。三歲以後他們已經清楚地知道哪些事情是別人讓「我」做的,哪些事情是「我」自己想做的。因此,他們就頑強地想表現自己的意志。但是這種表現往往與成人的要求相抵觸,於是孩子就會有挫折感,從而導致反抗行為。

3、源於情緒和思維的發展。

因為三歲孩子在許多方面發展得還不夠成熟。情緒控制能力還很弱,一旦他們感到不滿,就會以吵嚷哭鬧等直截了當的形式表現出來,因此常常被大人認為是故意作對。三歲孩子的思維發展水平也還不高,他們的思維缺乏靈活性,因此常常顯得死心眼。還有他們的時間觀念也還不強,因此哪怕告訴他只等一分鐘他也不能忍耐,凡想做的事情必須立即去做。這些都會導致兒童的反抗行為。

因此,家長只有真正掌握、正視並了解幼兒這個時期的發展特點,才能讀懂孩子,才能走進孩子的心靈,去傾聽他們的心聲。

孩子不聽話的原因:

大人的一行一動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孩子,當孩子不聽話時,作為大人應從孩子的立場出發,設身處地的考慮一下:孩子為什麼要和自己「對著干?」你的話是否孩子非聽不行呢?若確實需要孩子非聽不行,要選擇一種能夠讓孩子樂於接受的表達方式,因為,很多時候孩子的看法有他一定的道理。

孩子不聽話有一方面是因為年齡的特點所決定的,另一方面是由家長造成的。

1、父母太過於寵愛孩子。

孩子要什麼,父母就滿足什麼,對孩子百依百順。一旦孩子的要求沒有得到滿足時,便會大哭大鬧,直至達到目的為止。這樣一而再,再而三,就容易促使孩子形成任性的習慣。作為家長首先對孩子的要求不能一味地滿足,要分清對與錯,合理的要求可以滿足;無理要求堅決不能答應。但是如果你不答應,孩子就會哭鬧,這時千萬不能採取粗暴的打罵,先「冷處理」不予理睬,等孩子平靜之後,再耐心的給孩子講道理,最好用既生動又富有教育意義的小故事予以開導。

2、父母言行不一致

有的家長認為,小孩子只能約束,無所謂信任與尊重,不然他們會不服管教。因此,家長平時不注意傾聽孩子的訴說與要求,甚至不分場合呵斥孩子,挫傷孩子的自信心與自尊心,使孩子對家長有畏懼感。有些父母認為孩子好哄、好騙,往往不假思索就許下諾言,結果實現不了,這樣就容易造成孩子心靈的傷害和對家長的不信任。久而久之,就會使孩子失去對家長的信任與尊敬,家長的話自然也就不放在心上,逆反心理會愈發嚴重。例如:家長有事要出門,不方便帶孩子去,而孩子卻鬧著要跟著,這是家長往往採取的措施是對孩子說:你在家等我回來後我給你怎麼樣或是買什麼東西,回來後孩子不鬧了也就把許給孩子的事情給忘了,這樣,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對爸爸媽媽的話失去信任。大家都聽說過《曾子殺豬》的故事吧,曾子是我國大教育家孔子的學生。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去,她的兒子哭著非要跟她去。他就哄孩子說:「你先回家,等我回來就殺豬給你吃。」妻子回來後,曾子要去殺豬,妻子去阻止他,說剛才是跟孩子說著玩的。曾子說:「小孩子是不能隨便跟他鬧著玩的。孩子從小就聽從父母的教育,今天你欺騙他,這是教他欺騙人,這種教育方法不可取。」說完馬上就去把豬殺了,燒好豬肉給孩子吃。

3、用各種方式嚇唬孩子

有些父母在孩子不聽話或達不到自己的要求時,用一些可怕的事物來嚇唬。(比如:大灰狼來咬你了,爸爸媽媽不要你了等等)平時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切記要求過高,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可憐天下父母心,但有的父母不考慮孩子的實際情況,提出一些過高過嚴的要求,這些要求超出了孩子的承受能力,就會使孩子喪失信心,甚至出現厭煩情緒,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變得多疑、膽小怕事。產生逆反心理。

4、大人的話是對的,但孩子誤認為不對,所以不聽從。

當父母對孩子發出指令時,如果孩子認為大人的指令不正確,或不一定正確,或不明確時,便會有不執行,這也就出現了孩子不聽話的現象。例如:今天的天氣很冷,媽媽要求孩子穿件比較暖和的衣服,可孩子非要穿裙子不可。整個早上,母女倆為了穿衣服來幼兒園來得很晚,媽媽沒有說服孩子,最後,還是穿著紗裙外面裹著毛衣來了幼兒園。

孩子有時不聽話原因是多方面的,通常會有下列幾種情況:

1、當孩子專註於自己的事時,「聽而不聞」。

有的孩子很任性,想做的事必須做完否則就不行,做完之後才能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別的事。對於這一點,作為父母不能粗暴的制止,可以給予一定的時間緩衝。

2、家長總是帶著氣憤、高亢的聲音和孩子說話

時間久了,孩子對成人的喊叫也就習以為常、以後成人如果不提高聲音、不重複喊叫,孩子便「聽不見」,而且孩子一旦習慣於高亢粗暴的聲音,就會逐漸對文明、文明的教育方法採取抗命的態度。

3、當孩子不聽話時,父母常常會以懲罰來控制孩子

這似乎是我們在教養孩子時最習慣的一件事,但這個習慣一旦養成,長期使用這種方法,會使父母和孩子在親子關係上出現緊張。

父母總想讓孩子按照大人的要求做事。這樣做的壞處有:

1、抹殺了孩子的好奇心和創造力。

這時的孩子對什麼都好奇,對什麼都想一探究竟,而父母卻希望孩子按照自己的意願進行教育。孩子的創造性發揮被剝奪了。

2、減少了孩子的興趣和愛好。

大人的安排不能滿足孩子的求知慾,且不感興趣,久而久之產生逆反心理。

3、感覺不到父母的愛。

一味順從父母,只知道按父母要求做事,好象父母就是在利用自己,而不是在施愛。

4、產生自卑。

孩子生活在一切都安排好了的環境中,始終走不出父母至高無上的陰影,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進而影響了孩子的心理。

所以,當你的孩子不聽話時,你應該看看自己的命令對孩子的影響,你是否是為了孩子才發布的命令?且你的命令對孩子的行為有什麼幫助?孩子到底在做什麼?你能不能按照孩子的思路去考慮一下問題?

GIF/1K

對付孩子不聽話常見的幾種方法

1、冷處理

當孩子由於要求沒有得到滿足而發脾氣或打滾哭鬧時,父母不要去理睬他,不要在孩子面前表露出心疼、憐憫或讓步,更不能和他討價還價。可以採取躲避的方法,暫時離開他。當無人理睬時,孩子自己會感到無趣而做出讓步。例如:孩子吵著買玩具,甚至在地上打滾,父母可採取不勸說、不解釋、不爭吵的方法,讓孩子感到父母並不在意他的這些行為。當孩子鬧夠了,從地上爬起來時,父母可以說:

「我們知道你不開心,但你現在不鬧了,真是一個好孩子。」並表示出自己的高興、滿意和對孩子的關心,然後跟他講道理,分析他剛才的行為對不對,這種冷處理的方法往往是比較有效的。比那種大人越吼聲音越高,孩子越鬧越凶的方法還是可取的。

2、轉移注意力

這種方法用於這個年齡段非常見效。父母可以利用孩子注意力易分散,易為新鮮的東西吸引的心理特點,把孩子的注意力從他堅持的事情上轉移到其他新奇、有趣的物品或事情上。

注意注意力後再進行溝通是最好的教育。在家庭教育中應建立良好的親子溝通關係,讓親情得以雙項交流,家庭教育就會多幾分順利,另外,做家長的要學會心理換位,設身處地的從孩子所處的位置、角色、情境去思考、理解和處理問題,深刻體察孩子潛在的行為動因,這樣親子之間的關係就會更加融洽。

3,提示在先

掌握了孩子不聽話的規律後,用事先「約法三章」的辦法來預防不聽話的發作。如:孩子每次跟父母出去總是哭鬧這要父母抱,可在出去之前就跟孩子說好:「今天上街不要媽媽抱,你要自己走,累了可以休息一會再走,不然就不帶你出去了。」

4,激將法

利用孩子的好勝心理,激發起他們的自信心去克服自己的不聽話。

5,適當懲罰

對於年齡小的孩子,只靠正面教育是不夠的,適當懲罰也是一種極為有效的教育手段。如孩子不好好吃飯,父母不用多費唇舌,過了吃飯時間就把食物全部收走,一會兒他餓了要吃東西的時候可以適時教育告訴他著就是不好好吃飯的結果。你不用擔心餓壞孩子,一頓兩頓不吃對孩子的生長發育是不會有影響的。

6、父母教育統一

父母教育孩子的時候,觀點應保持一致。尤其在孩子任性時,父母應統一要求。如果一個嚴,一個寵,那麼孩子不聽話只會愈演愈烈,很難得到改正。

7、讓孩子選擇

讓孩子在多種選擇中做出決定,因為是他自己的選擇,他不太好意思發脾氣。我們家長應該接受「聽話是優點,太聽話是缺點」的觀點,對孩子的教育要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亂」。

這個年齡的孩子的自立形式是通過任性來表現的。把孩子的自立與合作協調起來,可以把孩子這種不完全的自立轉變為完全的自立。

講道理、多表揚對反抗期的孩子是有效的。

此外,此階段幼兒教育的重點應該在於幼兒右腦的開發、語言的學習、興趣的培養、以及及時的性教育。

愛因斯坦、達芬奇、居里夫人,這些世紀偉人有什麼共同之處呢?美國權威研究顯示:他們無不例外,都有著超強發達的右腦,有著超群的想像力和洞察力。

科學家們早已發現,人的左腦主要從事邏輯性、條理性的思維;右腦主要從事形象思維,是創造力的源泉,是藝術和經驗學習的中樞,終其一生,大多數人只運用了大腦的3%~4%,其餘的97%都蘊藏在右腦的潛意識之中。

而且,右腦的潛能如不加以開發訓練,會在成長的過程中逐漸喪失。日本研究右腦開發的著名教育專家七田真教授通過大量教學實際經驗表明,人腦在3歲以前完成60%的發育,6歲以前完成90%;右腦在3歲以前最發達,左腦則從4歲開始發達。成年期的右腦僅及3歲左右的四分之一! 因此6歲以前是開發右腦的黃金時期,千萬別錯過喲!家長可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識地對孩子進行訓練,對孩子的右腦實施一些特殊的教育。

右腦開發的訓練方法:

1、聽音樂

心理學家發現:音樂可以開發右腦,尤其古典音樂對孩子右腦的開發有很大影響。聽鋼琴曲時讓孩子用左手模仿按琴健的姿勢、聽小提琴曲時讓孩子模仿壓琴弦的樣子。此外,還可以在孩子從事其它活動時,創造一個音樂背景。

2、培養繪畫感覺能力

右腦具有繪畫感覺能力。讓孩子練習繪畫,能培養其觀察能力。盡情欣賞繪畫作品、自然風景,陶醉其中。帶孩子參觀花展、盆景展,直觀整體地欣賞作品。塗鴉也是一種綜合訓練,包括視覺感受、動手能力、聽覺描述、語言理解等能力,對右腦刺激也是多方面的。

3、干力所能及的家務

家長先有意把房間弄亂,然後同孩子一起清理房間。開始時孩子可能會做不好,分不清垃圾的種類、不知怎樣用抹布擦桌子等,家長要耐心地指導,教幾遍後孩子就會做好。

4、體育運動

右腦在運動中對形象的感知及細胞的激發比靜止狀態更快更強。每天跳半小時的迪斯科健身操、打乒乓球、羽毛球等,在打拳或做操時有意識地讓左手多重複幾個動作,以刺激右腦。

5、童話故事

童話故事是右腦形象思維能力開發的最佳方法。童話富於幻想,聽童話故事,孩子會不由自主地隨著情節的發展想像故事中的人物、場面和情景,這對右腦的圖形思維能力有很好的促進。睡前給孩子講講故事,這時右腦呈現最佳狀態,開發孩子想像力的效果比白天緊張時要好得多。

6、訓練空間識別能力

經常變化孩子的環境,送孩子上幼兒園時不妨有意改變路線;玩玩捉迷藏遊戲;只給孩子看小動物身體的某一部分,讓他想像整個小動物是什麼樣子;將一幅畫的一部分遮起來,讓他猜其他部分是什麼樣的;放一堆糖果在桌上,訓練他用目測法判斷糖果的數量;下棋也會對孩子的右腦產生很好的刺激。

7、帶孩子逛商場

帶孩子一同去商場是開發孩子右腦的另一種有效途徑,能夠培養孩子綜合各種知識及判斷的能力。可以教孩子獨自挑選自己感興趣的東西,也可以教孩子如何根據價格來挑選麵包或水果等。

8、手指訓練

左手剪東西、抓玩具、玩石子,玩豆豆等,可以鍛煉孩子手的神經反射,促進大腦的發育;閉上眼扣扣,練習寫字繪畫,可以增強手指的柔韌性;擺弄智力玩具、拍球投籃、學打算盤、做手指操等活動,可以鍛煉手指的靈活性,玩積木、橡皮泥有利於動手能力的培養;經常讓孩子交替使用左、右手,可以更好地開發大腦兩半球的智力。

9、爬行和梳頭

平時多用梳子或以手指代梳給孩子梳理頭髮,特別是多梳右側頭髮,強化對右側頭皮的刺激,加快頭皮血液循環。從小訓練爬行,對孩子的平衡感及運動細胞都有幫助。

10、益智玩具

益智玩具是開發右腦的最佳工具。主要以拼插、組裝、遊戲等活動形式為主。電腦遊戲機也是鍛煉孩子右腦的好工具,要為孩子選擇一個以圖形為主的遊戲,如想像遊戲、猜圖遊戲等。買新玩具後,父母沒有必要按說明書告訴孩子應該怎麼玩,放手讓他們去摸索。

11、學外語(課程)

右腦開發專家研究發現,兒童學會兩三種語言跟學會一種語言一樣容易,因為當孩子只學會一種語言時,僅需大腦左半球,如果培養同時學習幾種語言,就會「啟用」大腦右半球。

12、觀看體育比賽

觀看體育比賽能夠鍛煉孩子右腦,提高形象思維能力。每一次驚險的鏡頭,都會給右腦帶來一連串的富於魅力的想像,啟發孩子根據場上的變化不斷推想可能出現的情況。

在幼兒性教育上堅持的幾個準則:

一,幼兒性教育的重點

孩子還小,許多太複雜的東西他們根本不懂。因此,在孩子性教育時要突然性教育的重點,直接讓孩子們意識到什麼是男孩子,什麼是女孩子,還要在孩子玩耍,入廁,以及睡覺時,自覺地讓孩子們明白,男孩子和女孩子是不一樣的。慢慢地,孩子就會形成了性別概念。

二,幼兒老師的正確性知識

幼兒老師必須有正確的性知識,不能向孩子們傳達錯誤的性知識。例如,女孩子為什麼要蹲著上廁所,男孩子為什麼站著上廁所。女孩子為什麼留長頭髮,男孩子為什麼都是短頭髮等等現象。

三,幼兒性心理的轉變

對於成長中的孩子來講,他們的性心理也在轉變的,不要小看了孩子們的認知能力,有一些寶寶在性認識中會引起困擾和顧慮。有些男孩子堅持自己是女孩子,主要是家長打扮過程中造成了認識障礙,性別錯亂。因此,孩子的心理轉變,必須由家長平時教育矯正。

四,幼兒自我接受

要讓孩子學會自我接受,要知道有些孩子可能在意識里不會覺得自己本身的性別是他自己的性別,會在別人說他是這種性別時,他會反駁,說不是的。因此,要慢慢地讓幼兒自我接受,而不是一直用孩子不接受性別的事實來嘲笑孩子。

五,人際關係及相處方法

小孩子因為性別意識淡薄,所以人際關係和相處的方法上也沒有建議成熟的框架。因此,幼兒老師要幫助孩子處理並養成良好的人際交往過程,尤其是幫助孩子能交到幾個要好的朋友,從而讓孩子在幼兒園裡不會寂寞。

六,尊重和保護自己的身體

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孩子的私有性後,就要教會孩子尊重和保護自己的身體。例如,不能讓孩子隨便把身體裸露出來讓其他人看到,即使是再要好的小朋友也不能。

對三歲孩子的教育問題可以說是「曲線救國」了,明明很氣,但是還要跟他好好說話,所以當家長的一定要放鬆心態,畢竟氣大傷身,同時也要有信心,相信遲早可以把熊孩子收服,但是,畢竟他們是祖國的未來,科學的進行教育還是十分有必要的。

來源:父母頻道

——如果喜歡,快分享給你的朋友吧——

幫助90後媽媽科學育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父母頻道 的精彩文章:

性教育,父母對孩子難以啟齒的那些事

TAG:父母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