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最是人間好時節,願得年年,常見中秋月

最是人間好時節,願得年年,常見中秋月

中秋,一個寓意團圓安康的節日。

一家人,一枚圓月,幾塊月餅,

人月兩團圓,

構成這個節日里最美好的人間情味。

中秋,最是人間好時節

中秋節,農曆八月十五,這一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節」,也叫「仲秋節」。

中秋,還有多個名字,因這個節日在秋季的八月,所以又稱「八月節」、「八月會」;又因有祈求團圓的信仰,所以稱「團圓節」;因為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亮」進行,所以又俗稱「月節」、「月夕」、「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在唐朝,中秋節還被稱為「端正月」。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這一節日凝聚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深厚情感。對於中國人來說,過中秋不僅是一種民俗,更是一種盼望家人團圓、祈求安康的精神寄託。

如今,許多人離開家鄉在外拼搏,而假期越來越短,與家人團聚的時間也越來越少,又到一年中秋日,又是一年團圓時,時光不等人,當下與親友相聚的月夜光景,都需我們倍加珍惜!

仲秋月半,秋報豐收

中秋,農曆八月十五,正是農作物成熟豐收的時節。古人春天播種時,要祭祀土地神以祈求保佑豐收,叫做「春祈」;秋天收穫後,還要祭祀土地神以感謝神靈佑護,同時祭祀穀神以報告豐收,這叫做「秋報」。

中秋節的一個源頭就是「秋報」的遺俗,所以中秋節也被稱作「秋收節」。自古以來,人們就在這個時節飲酒舞蹈,喜氣洋洋地慶祝豐收。在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中有描寫:個個糧倉都裝滿了糧食,婦女孩子喜氣洋洋,然後宰殺一頭長著彎彎雙角的黑唇大黃牛,用來祭祀土地神和穀神。

慶祝豐收之外,有的地方還有「偷秋」的風俗,就是在中秋夜裡去別人的田地里偷瓜果,主要是南瓜,偷來後放在小媳婦的床上,祈求來年「結瓜生籽(子)」。

中秋節與科舉也有著聯繫,我國自隋唐設立「科舉制」以來,開科取士是統治者十分重視的一件大事,而三年一次的秋闈大比,恰好安排在八月里舉行,人們便將應試高中者,譽為「月中折桂」或「蟾宮折桂」。

中秋望月,人月兩團圓

天上月圓,地上人圓,「花好月圓人團聚」,這是中國人最嚮往的人間美景。看著天上的圓月,就自然聯想到人間的團圓。

《帝京景物略》記載,「其有婦歸寧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團圓節也。」中秋這一天,已經結婚的女兒一定要返回夫家,以喻團圓之意,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無論平時親人是否分隔兩地,但只要這一天,家人團圓、親友團聚,共享天倫之樂,人們就會感到格外的滿足與歡暢。

在中國人的傳統思維方式中,天人合一信仰佔據相當重要的位置。中國古人相信,天上的某種現象印證著人世間的某種現象,二者遙相呼應。月亮的陰晴圓缺,恰好契合著人世間的悲歡離合和人生際遇,因此當天空高高懸掛一輪圓月的時候,人們滿心祈望人世間的一切都美滿如意。

「圓」代表了圓滿、周全和完備。對「圓」的期待就意味著天地萬物都呈現出一種圓滿美好的和諧狀態。在這樣的心理期待中,八月十五的月亮作為一年之中最圓滿的時刻,就特別令中國人感到滿意和滿足。

中秋圓月引發了人們強烈的共同期許——團圓與和諧:生活安定,事業和順,家庭和美,天下和平。

中秋拜月,夢想成真

中秋有「祭月」和「拜月」的習俗。「祭月」是上古的儀式,與對月亮神的崇拜相關,早在夏商時期我國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禮記?祭法》中說「夜明,祭月也」。

如果說「祭月」是一種國家的祭祀儀式,「拜月」則更民間化,這種風俗源於北宋京師。中秋夜,滿城人家都要焚香拜月說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拜月時一般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或對明月或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帝京景物略》記載,「八月十五日祭月,其餅必圓,分瓜必牙錯,瓣刻入蓮花。」

民間由祭月神逐漸衍伸出女孩子「拜月」的習俗:相傳古代齊國有個醜女叫無鹽,幼年時曾虔誠拜月,長大後,以超群德行被選入宮中,但一直未獲得寵幸。某年八月十五賞月,天子在月光下見到她,覺得她美麗出眾,後立她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來。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稱,故少女爭相拜月,期盼能「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中秋嚼月,又到一年咬月時

月餅象徵團圓,是中秋必食之品,月餅原本是祭月時供品的一種,後成為民間互相饋贈的禮品。《西湖遊覽志》稱:「八月十五日謂之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遺,則團圓之意。」沈榜《宛署雜記》中「八月饋月餅」條的「注」解釋說:「士庶傢俱以是月造麵餅相遺,大小不等,呼為月餅。市肆至以果為餡,巧名異狀,有一餅之數百錢者。」蘇軾以「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來讚譽月餅。

月餅最初起源於唐朝軍隊祝捷食品。據說唐高祖年間,大將軍李靖征討匈奴得勝,八月十五凱旋而歸。當時有經商的吐魯番人向唐朝皇帝獻餅祝捷。高祖李淵拿出圓餅,笑指空中明月說:「應將胡餅邀蟾蜍」,說完把餅分給群臣一起吃。在唐代,民間已有從事生產的餅師,京城長安也開始出現糕餅鋪。傳說有一年中秋之夜,唐太宗和楊貴妃賞月吃胡餅時,唐太宗嫌「胡餅」的名字不好聽,楊貴妃仰望皎潔的明月,隨口說出「月餅」,從此「月餅」的名稱便在民間逐漸流傳開。

中秋吃月餅的習俗,民間則傳說是由元朝末年流傳下來的。元朝初年,元統治者懼怕民眾起來反抗,採取高壓政策,每十家派一名兵監視,十家只許用一把菜刀,人民忍無可忍,便乘八月十五中秋節互贈月餅之機,在月餅里放一個蠟丸,蠟丸中裹著紙,紙上寫著誓言:「中秋夜,殺韃子,迎義軍」,餅底還貼一張紙做暗示,以此互相號召反蒙復國。人們買了月餅回到家中,看到裡面藏著紙條,於是紛紛起義反抗,此為中秋節吃月餅習俗的傳說之一。

清代月餅的製作工藝有了較大提高,品種也不斷增加。清人袁枚《隨園食單》介紹月餅:「酥皮月餅,以松仁、核桃仁、瓜子仁和冰糖、豬油作餡,食之不覺甜而香鬆柔膩,迥異尋常。」

中秋吃月餅,皎潔的明月,被收攏成手心上的圓餅,將它吞進嘴裡,彷彿將最溫柔的月光與祝願都收藏於心。

中秋賞月,美麗神話

民間中秋賞月約始於魏晉時期,但未成習,到了唐代,中秋賞月頗為盛行,到宋時,形成了以賞月為中心的中秋民俗節日。文人賞月更多的是感物寄懷,傷感別離,「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凄然北望」「西北望鄉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但在民間,中秋則是一個世俗歡愉的節日,明代《江南志書》記載:「常熟縣八月望日,遊人操舟集湖橋望月。」

「光輝皎潔,古今但賞中秋月」,中秋,天空潔凈,是賞月的最佳時節。此時一家人坐在一起,吃著月餅,欣賞皎潔的圓月,必會談起那美麗的關於月亮的神話故事。

嫦娥奔月

「嫦娥奔月」,最早記載見於戰國末期的《歸藏》:「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葯服之,遂奔月為月精」。

西漢的《淮南子》有更為詳細的記載,相傳遠古時候,有一年天上出現了十個太陽,直烤得大地冒煙,海水枯乾。這件事驚動了后羿,他登上昆崙山頂,一氣射下了九個太陽。后羿立下蓋世神功,受到百姓的尊敬,其到昆崙山訪友求道,遇到西王母,向她求得一包不死葯,據說服下此葯,能即刻升天成仙。不料這葯卻被后羿妻子嫦娥偷吃了,其飛落到月亮成了仙。

后羿知道後悲痛欲絕,仰望夜空呼喚愛妻,這時他發現,月亮格外皎潔明亮,有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嫦娥。后羿急忙派人擺上香案,放上她平時最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裡的嫦娥。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後,紛紛在月下擺設香案,向嫦娥祈求吉祥。從此,中秋節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在民間,「嫦娥奔月」還有另一種說法:嫦娥是在受到后羿弟子逢蒙的威脅後才服藥飛升的。

東漢張衡的《靈憲》則記載了「嫦娥化蟾」的故事:「嫦娥,羿妻也,竊王母不死葯服之,奔月。將往,枚占於有黃。有黃占之:曰『吉,翩翩歸妹,獨將西行,逢天晦芒,毋驚毋恐,後且大昌。』嫦娥遂託身於月,是為蟾蜍。」但在民間,老百姓更願意接受「奔月」的故事。

嫦娥奔月的故事受到了歷代文人的歌詠,唐人李商隱曾有詩感嘆:「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魯迅在小說《奔月》中則重寫了這一古代神話,賦予了其現代意義。

清 高其佩 《嫦娥》

吳剛伐桂

「吳剛伐桂」的故事,最早見於唐段成式《酉陽雜俎》,傳說廣寒宮前有一株桂樹,高達五百丈。漢朝有一位西河人吳剛,本為樵夫,醉心於仙道,但始終不肯專心學習,因此天帝震怒,把他居留在月宮,令他在月宮伐桂樹,並說:「如果你砍倒桂樹,就可獲仙術」。但吳剛每砍一斧,斧起而樹創傷就馬上癒合。因此吳剛在月宮常年伐桂,始終砍不倒這棵樹,而他也不斷地砍下去。

李白有詩云「欲斫月中桂,持為寒者薪」,毛澤東《蝶戀花》一詞則有「問訊吳剛何所有,吳剛捧出桂花酒」之句。

玉兔搗葯

相傳月亮中有一隻兔子,其身潔白如玉,所以稱作「玉兔」。早在春秋時便有了關於月中玉兔的傳說,屈原的《天問》中有「厥利維何,而顧、菟在腹」之句,其中「菟」就是白兔,晉朝傅玄在《擬天問》中也提到:「月中何有?白兔搗葯。」

關於玉兔的來歷,有多種不同的說法,一說有三位神仙化身為三個可憐的老人,向狐狸、猴子及兔子乞食,狐狸及猴子都拿出了食物接濟老人,但只有兔子什麼都沒有,後來兔子告訴老人「你們吃我吧」,就往烈火中跳了進去,神仙們大受感動,於是將兔子送到了廣寒宮成了玉兔;一說是兔仙不忍嫦娥一人在廣寒宮寂寞度日,便讓自己最小的女兒進了月宮去陪伴嫦娥;另一說為玉兔就是嫦娥的化身,嫦娥奔月後,觸犯了玉帝的旨意,於是他將嫦娥變成白兔,每到月圓時,就要玉兔在月宮為天神搗葯以示懲戒。此後,古人寫詩作詞,常常以玉兔象徵月亮,賈島《贈智朗禪師》詩:「上人分明見,玉兔潭底沒。」辛棄疾《滿江紅?中秋》「著意登樓瞻玉兔,何人張幕遮銀闕」。

美麗的傳說,為中秋蒙上了神秘的面紗,在輕盈的月光下,人們遙望夜空,似乎可以看到月宮中的嫦娥、吳剛、玉兔與桂樹。

中秋,月光如水照家還,中秋最快樂的莫過於陪在家人身邊,一起賞月,一起聊天,一起思念。

又是一年中秋,大道知行在此祝各位朋友中秋快樂,幸福安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道知行 的精彩文章:

中秋說「月」,月名趣談
重讀經典的幾個理由
仁,人之安宅也;義,人之正路也
學會聲律啟蒙,教孩子吟詩作對
中英對照丨仁,人之安宅也;義,人之正路也

TAG:大道知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