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水月多情——十五夜,團圓

水月多情——十五夜,團圓

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自古便有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流傳至今。

從有記憶開始,中秋節的意義是誦讀古人的詩歌學到的。

在李白的《古朗月行》里我們笑:「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在蘇軾的《水調歌頭》里我們悟:「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在艾青的詩里我們知:「八月中秋的月亮,也是最亮最圓的,無論山多高、海多寬,天涯海角都能看見它。」

小的時候對節日是特別感興趣的,喜歡接過月餅的禮盒,親自打開分給家裡人,然後再撕開月餅袋子一口一口地細細品嘗。也喜歡在家裡陽台上看看月亮是不是真像詩里寫的又圓又大,或是略微失望的自言自語說;「啊,跟詩里寫的不大一樣嘛。」

長大以後,中秋之於我們,更多的是對回不去的美好時光里的想念與感慨。

古人往往對自然有一種嚮往和敬畏,也因此構想出了「嫦娥奔月」、「玉兔搗葯」之類的神話傳說。同時流傳下來的,除了美麗傳說,還有不少有趣的習俗。

1、吃月餅

首先,中秋節必不可少的當然是月餅啦,俗話說:「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一詞,源於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那時僅是一種點心食品。到後來人們逐漸把賞月與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寄託思念。同時,月餅也是中秋時節朋友間用來聯絡感情的重要禮物。

2、祭月、賞月、拜月

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在少數民族中,同樣盛行祭月的風習。

3、猜謎

農曆八月十五這一天,在公共場所掛著許多燈籠,人們都聚集在一起,猜燈籠身上寫的謎語,因為是大多數年輕男女喜愛的活動,同時在這些活動上也傳出愛情佳話,因此中秋猜燈謎也被衍生了一種男女相戀的形式。

4、賞桂花、飲桂花酒

中秋之夜,仰望著月中丹桂,聞著陣陣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歡慶合家甜甜蜜蜜,已成為節日一種美的享受。到了現代,人們多是拿紅酒代替。

5、燃燈

中秋節有燃燈以助月色的風俗。如今湖廣一帶仍有用瓦片疊塔於塔上燃燈的節俗。江南一帶則有制燈船的節俗。近代中秋燃燈之俗更盛。看來從古至今中秋燃燈之俗其規模似乎僅次於元宵燈節。

《小王子》里說:「儀式感使某一天和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刻和其他時刻不同。」生活中需要儀式感,它就像鬧鐘一樣,提醒我們在特定時間做特定的事。一如中秋,我該啟程去往誰的身邊,與誰團聚了。

我們立志為大家推送更多更好的文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藝莘文化 的精彩文章:

川瀨敏郎:待花如待人
藝莘 九月展訊

TAG:藝莘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