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揭秘江西十大豪門!來頭不小!有你家族嗎?

揭秘江西十大豪門!來頭不小!有你家族嗎?

  中秋節,月圓人團圓,

  那些離家已久的人兒,

  是不是已回到家鄉

  和父母,和伴侶,和孩子,

  其樂融融的賞月聚餐。

  異鄉的風景再美,燈光再亮,

  都不及家鄉的樹,屋裡的燭。

  中國人講家國天下

  家族觀念深入每個人的骨髓血液

  你知道嗎?江西曾有十大家族

  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

  留下燦爛的篇章

  現在仍是人才倍出,熠熠生輝

  看看是不是你的家族!

  ↓↓↓

  德安義門陳

  江西省德安縣車橋鎮義門村陳姓一族,被譽為「天下第一家」。而且這個家族龐大到當朝的皇帝都怕給自己帶來危機和壓力。

  宋朝時,陳姓人口大約有300萬人,是當時第六大姓。陳姓第一大省是福建,有62萬多人。其次是江西、浙江、四川,這3地的陳姓總人口接近110萬人。四川的陳姓人,以總人口數量成為當時四川的第一大姓。另外,河南、廣東、江蘇、湖南4地的陳姓人口大約有78萬人。

  至今仍最具影響力的義門陳,在唐朝中後期開始出現並逐漸形成,到宋朝時,發展成舉世聞名的大家族,家族過於龐大,給義門陳帶來生存壓力的同時,也給朝廷帶來說不出口的壓力:「這麼多人住在一起,萬一……豈不……」 驚動了朝廷,最終被迫分家,族人分散到全國各地,其中不少到了四川。

  唐中和四年唐僖宗首旌「義門陳氏」,後又屢朝旌表,歐陽修、蘇軾、黃庭堅、朱熹等名儒也大加褒讚,「義門陳」遂名傳天下。

  義門陳可說是中國歷史上最為罕見和神奇的家族,就像一個縮微的國家,具有和國家機制相對應的各種功能,有自備生產、生活用品的各種設施,是中國古代自給自足、自成體系的田園社會的典型。

  汪山土庫程氏

  程氏族人於汪山土庫聚族而居。逾經百年,歷經七、八代長盛不衰,汪山土庫以江南園林建築、徽派建築與清朝宮庭建築相結合,是座典型的江南民居與皇家建築相結合的清代建築。

  這種建築風格、建築規模、建築藝術在江南都是很罕見的,在民間素有「江南小朝廷」之稱。這裡青磚瓦房有25棟,房間有1443間,天井572個。除了住房,這裡還有私塾,廣場,最熱鬧的時候這裡住過1000多人。程氏家族共出進士4名,舉人11名大小官員、名流100餘名。

  在程氏眼中,書香府第才可以算作「延世澤」的門第。他們曾倡導和建立「賓興會」,為當地貧困子弟進京科考提供盤纏和食宿。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是程家人奉行的頭等大事,程家子弟沒有不讀書的,只有讀不進書的,「讀書為榮,不讀書可恥」的時尚蔚然成風,也就創造出一門三督撫的人文輝煌。

  正是因為程氏子女因為有良好的家教家訓和勤奮讀書的傳統,使他們在良好的教育中,具有深厚的儒學文化素養,從小接受倫理道德熏陶,樹立修身、齊家、報國的自覺性,所以從汪山土庫走出去的程氏家族繁衍到現在,全世界20多個國家、國內許多大中城市都有他們的身影,其中一些人至今身份、地位依然顯赫。

  鄱陽劉氏

  鄱陽劉氏,從唐代始遷祖劉汾到明代劉應麒,其間數十代里,人才輩出,這與其優良的家風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

  劉應麒(1539-1612年),生於古縣鄱陽,從小受清廉家風、鄉賢文化浸潤。明代著名廉吏。因不願與當權者同流合污,劉應麒幾次辭官歸鄉。每當離任,除來時行裝,別無長物。其祖父劉文桂,受封為通議大夫,父親劉濟眾則累封為中憲大夫、廣東按察司副使等職。

  因此,官府特為其祖孫三人豎立「三世九卿」牌坊,以彰顯三人清正廉明的質樸氣節。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永修「樣式雷」

  「永修八代樣式雷,中國半部古建史。」

  ▲「樣式雷」燙樣

  「樣式雷」家族長期為皇家進行建築設計與營造,先後參與或主持設計重建、新建了兩宮(北京紫禁城、承德避暑山莊及外八牆)、三海(北海、中海、南海)、三山(萬壽山、香山、玉泉山)、五園(圓明園、頤和園、靜宜園、靜明園、暢春園)、兩陵(東陵系列、西陵系列)等許多重要工程。

  「樣式雷」家族還留下了2萬多件被稱為「傳世絕響」「民族瑰寶」的「樣式雷建築圖檔」。2007年,「樣式雷建築圖檔」被列入「世界記憶名錄」。

  「樣式雷」建設的每棟建築,事先都有精確的設計圖紙,表現平面布局或建築的立面情況及裝修細部,再通過紙、秸稈、木料等最簡單的材料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平面設計圖演化成立體微縮模型小樣,稱作「燙樣」。

  燙樣示其形象輪廓和區域的群體配置,上面標註建築的主要尺寸與做法。「樣式雷」燙樣有兩種類型,一種是單座建築燙樣,一種是組群建築燙樣,打開燙樣的屋頂,可以看到建築物內部的情況,如梁架結構、內檐彩畫式樣等。燙樣與圖紙、做法說明一起組成古建築設計,充分展現了中國古代高超的建築設計水平,也填補了中國古代建築史研究的空白。

  潯陽陶氏

  潯陽陶氏從東晉開始,就為世人所知。名將陶侃出身寒門,打破門閥,平息叛亂,名震敵國。唐德宗時將陶侃等歷史上六十四位名將供奉於武成王廟內,被稱為武成王廟六十四將。宋徽宗位列宋武廟七十二將之一。

  陶侃母親湛氏,與孟母(孟子母親)、歐母(歐陽修母親)、岳母(岳飛母親)一起被譽為中華「四大賢母」。她與兒子陶侃以他們的言傳身教成就了一個著名的家族——潯陽陶氏,影響了很多陶氏後裔,造就像陶淵明這樣的曠世奇才。

  據《陶氏史記》記載,唐宋以來,潯陽陶氏考取進士者共75人,文武舉人者約182人,他們繼承先祖遺風,廉潔為官,謹守法度,贏得後人的景仰與讚譽。

  修水黃氏

  位於江西省修水縣的雙井村自古民風淳樸、人文薈萃,僅宋代雙井村黃氏家族就出了48位進士,其中最著名的當屬宋代大書法家、著名詩人黃庭堅。「吾族敦睦當自吾子起……」

  黃庭堅,北宋著名書法家、詩人、文學家。黃庭堅擅文章、詩詞,尤工書法。書法精妙,獨樹一格。詩風奇崛瘦硬,力擯輕俗之習,開一代風氣,為「江西詩派」開山鼻祖。

  黃庭堅雖仕途多舛,但他所倡導的「當官莫避事,為吏要清心」「不以民為梯,俯仰無所怍」的從政主張,貫穿於他一生的仕途之中,深受後人景仰和愛戴。

  婺源朱熹

  一代大儒朱熹把儒學精華和自身的教育思想融入到家規家訓之中,寫就三百餘字的家訓名篇《朱子家訓》。他的著述成為欽定的教科書和科舉考試的標準。

  八百多年來,朱熹後裔繁衍生息,已歷經三十多代,子孫遍布各地,達數百萬之眾。然而不管身處何處,《朱子家訓》始終是朱子後裔共同的人生指引。

  婺源詹氏

  除了朱熹,婺源也是我國首位鐵路總工程師——詹天佑的故鄉。

  606年,棄官歸隱的南朝陳代東陽郡贊治大夫詹初定居於此,史稱廬坑詹氏一世祖。歷經一千四百多年的繁衍生息,廬坑詹氏成為歷史上的徽州望族。

  江西婺源詹氏歷史悠久,周宣王封支子姬至泓為詹侯,第五代詹侯姬禮「指爵為氏」開始姓詹。

  詹氏遷居廬坑後,又以廬坑為中心,不斷向外遷徙,在古徽州形成了百餘個詹氏聚居的村落,被《新安名族志》列為望族。目前居住在婺源的詹氏有二萬餘人,據《中華詹氏統宗譜》編纂委員會搜集到的近千冊全國各地詹氏族譜資料顯示,從婺源外遷的詹氏後裔有百萬之眾,約佔全國詹氏人口的百分之八十。

  金溪陸氏

  「勞我以生天理定,若還懶惰必饑寒,好將孝悌酬身命,更將勤儉答天心……」這首朗朗上口的歌謠時常回蕩在金溪陸坊古村,歌謠雖然簡單,卻包含了金溪陸氏一族千百年來的治家之道。

  金溪陸氏始祖為晚唐宰相陸希聲之孫陸德遷,為避戰亂,五代末年陸德遷攜家遷至撫州金溪縣青田裡(今江西省金溪縣陸坊村),一直數世同堂,未分田畝,合灶吃飯,保持著「詩禮簪纓」的大家遺風,被稱為「青田河畔樵農客,雲林山下宰相家」。

  陸氏治家有兩大特點:一是「鼓磬聚合,為歌寓警」。陸九韶把訓戒之詞編為韻語,供家人謁祖先祠唱誦。《宋史·陸九韶傳》記載:「九韶以訓戒之辭為韻語,晨興,家長率眾子弟謁先祠畢,擊鼓誦其辭,使列聽之」;

  二是奉行「家國同構」理念,由家長一人主持家政,組織生產,眾子弟輪流協助管家,余則各司其職,各有制度,使得陸家農、商、儒三業並進,成為金溪名門望族。

  泰和周氏

  在贛中吉泰盆地,有一個由皇帝御賜村名的千年古村——爵譽村。

  始建於南唐的爵譽村,至今已有一千多年,是文化厚重、人才輩出的典型代表,村中先賢既有忠臣良將,又不乏文人義士,堪稱「文章節義之邦」。值得提及的是,村中周氏家族從五代後唐天成二年(927年)始,至清光緒庚子年(1900年)止,共湧現了二十四位進士。

  其中,擔任過監察御史和按察使的有九位之多,被史學界稱為「監察世家」。

  這些家族都是咱們江西人的驕傲

  我們不能遺棄祖輩留下的財富

  讓我們一起轉發

  傳承下去!

  來源:江南都市報綜合網路

  轉載請取得授權

  編輯:陳陽、陳不三

  小編工資已與此贊掛鉤,一贊五分錢,求!打!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黃庭堅 的精彩文章:

以懷素筆法、黃庭堅書風,融合當代審美,寫一手頗具韻味的好字!
來頭不小!揭秘江西十大豪門 有你家族嗎?
荊州的朋友知道嗎?黃庭堅曾經與荊州有過一次偶遇
黃庭堅《寒山子龐居士詩帖》超清分享:真的是從未被超越
黃庭堅行書《陰長生詩三篇並跋》,遒勁有力

TAG:黃庭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