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秋和國慶假期撞車了,聽說你很不高興?

中秋和國慶假期撞車了,聽說你很不高興?

十一放了八天假,你覺得自己賺到了嗎?

不,明明是中秋節和國慶撞車了導致的;不然,就天數而言,你的假期本可以更長的。

真希望所有的二十四節氣也都能放假!

?

好了,我們真正要說的其實是曆法。中國大多數的傳統節日都是按陰曆計算的,而二十四節氣卻都是按陽曆計算。我們提到的曆法大概又有陰曆、陽曆、農曆、公曆等,我們普通人對曆法的區分其實並不特別在意,如你去問問別人中國所謂的閏年到底是怎麼計算的,很少能有人解釋的清楚。那麼,這就是個很有意思的話題了。

我們經常犯的一個錯誤其實是把農曆和陰曆混淆,而這兩者真的是不一樣的。簡而言之,農曆是陰曆和陽曆的結合,即陰陽曆,這是一個極其複雜的曆法。反之,陽曆就是農曆中的「太陽曆」,按照地球圍繞太陽運行一圈時間計算;陰曆就是農曆中的「月亮歷」,按照月亮圍繞地球運行一圈時間計算。

陽曆其實在古代主要指24節氣,而24節氣又是按照地球在黃道的位置上劃分的。你可以這樣理解「黃道」,就是地球圍繞太陽運行的軌道,一圈360°,每15°劃分一個節氣。古人用日晷來測時,主要就是根據太陽投下的影子的長短和方向來劃分,每年總有一天影子最短,這一天就定為「夏至」;也總有一天影子最長,那就是「冬至」,據說「冬至」是最早被測算出來的,因為其最容易測算。這樣,當24節氣輪迴一次,就算過去了一個「太陽曆一年」,即365.24219天,或者365天5小時48分46秒。

但是在現在的平年計算中,一年就按365天算,剩下的0.24219天就不要了,這樣等4年,基本就又湊個一天出來,當年的2月就加一天,搞個「閏年」。但還有問題,這樣一加,又加多了,因為四年一閏的話平均每年多出來0.0078天,每400年就多出3天,所以要減去3個閏年,即:每400年只有97個閏年。舉個例子,2000年是閏年,但2100年縱然能被4整除也不是閏年,它還得符合被400整除才行,依次類推,2200年、2300年都不是閏年,正好減去3個。

那麼陰曆就是按照月亮的月相來劃分的。「月」即「朔望月」的簡稱,陰曆每月的初一就是「朔」,陰曆每月的十五或者十六甚至十七就是「望」。所以,我們常說「十五的月亮十六圓」,2007年出現過「十五的月亮十七圓」,可見陰曆不是特別准。月亮圍著地球轉一圈的時間是29.53日,不是完整的30日,而按照月亮圍繞地球的周期算上12月,也就是354或者355天。

那麼,這就出現問題了。陽曆一年的時間和陰曆12月的時間不對等,為了彌補兩者之間的誤差,古人非常聰明地使用了「閏月」,即:十九年七閏,秦始皇頒布天下實施的《顓頊歷》就採用這種閏月方式。就是說加上閏月一年裡有13個月,把欠下的天數補上來,這樣兩者的時間誤差會在2個小時9分鐘左右,同樣這也就意味著你的生日不管是按陽曆還是陰曆過大體上19年會重合在一天。注意是「大體」上,有時候差個1天、2天也有可能。

我們可以說:起碼在19年的周期內,我們使用的農曆大體上是符合太陽運行規律的。還記得2001年的國慶節和中秋節是同一天嗎?下一次出現這樣的情況,沒錯,就是2020年,正好相差19年;但2039年就差一天,即10月2日是中秋節。這也意味著,你的假期都打折扣了。

但是大家要明白一點,天文曆法的制定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隨著天文學的發展逐步充實的,且經歷了相當長的歷史階段。在辛亥革命之後,中國開始採用公曆;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後,在採用公元紀年的同時,又考慮到人民生產、生活的實際需要,如指導農業生產等等,還頒布傳統的農曆。

我在上小學的時候買了第一本字典,在其最後的附錄中加上了「二十四節氣歌」,事到如今依舊張口成誦: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兩節不變更,最多相差一兩天。上半年來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而在國際氣象界,「二十四節氣」被稱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堪稱中華民族古老智慧的結晶。

而我更想到:我們的那些聰明的祖先們,在星河燦爛的夜晚,遙望頭頂那片廣袤的銀河,觀測天體運行,總結規律,也想要從中求得天地眾生的奧秘。

他們的智慧和創造也正是人類向宇宙發問的結果,時至如今,往事越過千年,卻依舊熠熠生輝,讓人動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玉川布衣 的精彩文章:

TAG:玉川布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