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深山幽谷的尋夢歲月·上——《龐中華:書寫人生華彩樂章》

深山幽谷的尋夢歲月·上——《龐中華:書寫人生華彩樂章》

龐中華少年時期,最熱衷的是航空模型。從他自己動手用硬紙板製造出第一個寫著「中國民航」字樣的玩具飛機時,就渴望長大後做一個航空設計師,獻身祖國的航空事業。初中一年級時,他又愛上音樂,經常隻身背著手風琴到重慶少年宮拜師學藝,也曾經幻想著將來當一個音樂演奏家。然而,中學畢業後,命運卻讓考上了重慶建材專科學校(今西南科技大學)地質勘探專業。18歲那年,他平生第一次在《重慶日報》發表了題為《華瑩山寄語》的組詩,散發著墨香的詩句又使他產生了將來當一個詩人的憧憬。結果,這個「美夢」也落空了。

1965年,20歲的龐中華從重慶建材專科學校地質勘探專業畢業。像那個時代的許多熱血青年一樣,他在畢業前夕提出請求,把自己分配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不久,他告別了哺育他生長20度春秋的巴山蜀水,東出夔門,來到千里之外的北方。起初,他被分配到當時的國家建材部地質公司工作。不久,「文革」爆發,他被從北京下放到河南,成了轉戰於太行山、王屋山、大別山等崇山峻岭間的一名年輕地質隊員。

龐中華硬筆書法

從大山而來,終又回歸大山,龐中華對人生命運的這次「輪迴」,沒有絲毫的懊悔和怯懦。當時在大山之外,隨處可見「造反派」們為爭權奪利而兵戈相向的刀光劍影,但龐中華所在的地質隊卻安然自得,儼然成了遠離喧囂與外界隔絕的「世外桃源」。每天除了集體念幾段「最高指示」,例行公事般地完成「早請示」、「晚彙報」以外,其餘時間大多由隊員們自由支配。

空山幽谷的冷寂,峻岭叢林的閉塞,使不甘寂寞的龐中華每每陷入對人生的剖析,對命運的審視。少年時代曾經確立的獻身航天事業、當一個音樂家或者做一個詩人等等理想,隨著人生的轉折和時代風雲的變幻,已然是不可能了。而碌碌無為,坐視時光倏忽而過,又實在於心不忍。所幸的是,他曾經讀過的不少古今中外名著,點燃了他心中理想的「星火」;那些偉人的名言,如岳飛的「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達·芬奇的「好人的天生的慾望是知識」、高爾基的「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等等,使得他不甘沉淪。通過一番艱難的「自省」,他決心像當年走出大山一樣,再從大山重新開始,哪怕是篳路藍縷,也要從荊棘叢生之處,踏出一條屬於自己的小路。

龐中華在鄭州做客大河名人熱線,左一為時任大河報副總編輯楊長春(2004年)

就這樣,龐中華進入了人生的又一個「衝刺」。他給自己制定了自學的「功課表」,確定了自學的「功課」:讀書、抄筆記、練琴、學書法。從此,地質隊的帳篷,儼然變成了他的野外書屋。白天,他置身其中讀書抄書,徜徉在知識的殿堂里自得其樂;夜裡沒有燈火照明,就拎著手風琴來到不遠處的小河邊,在滿天繁星下用音樂與大山交談,與人生對語。酷熱難耐的夏季,穿著長衣長靴以抵禦蚊蟲的叮咬。學習累了、困了,就沿著崎嶇的深山小道奔跑,邊跑邊喊著古希臘人的格言:「你想變得聰明,你跑步吧;你想變得勇敢,你跑步吧;你想變得健壯,你跑步吧!」他欽佩車爾尼雪夫斯基小說《怎麼辦》中那位睡釘子床的革命志士,於是就買來一對24公斤重的啞鈴,還自製了一付土雙杠,每天用它們鍛煉身體,磨鍊意志。

龐中華臨帖

深山帳篷里的自學生涯,龐中華最大的收穫是喜愛上了鋼筆書法。早在重慶建材專科學校讀書時,他就養成了記讀書筆記和寫日記的習慣,天長日久,竟積累了幾十本之多。這些筆記、日記,既是他學習和人生的記錄,也承載著他有意無意地對鋼筆字書寫技法的探索。直到成為一名地質隊員,又趕上那個「大革文化命」的年代之後,不甘心渾渾噩噩地虛度年華的他,在堅持不懈地記筆記、寫日記的同時,才開始有意識地思考這樣一個問題:鋼筆作為現代世界通用的書寫工具,在中國上到耄耋老者,下至孺子幼童,每天有幾億人用它寫字,然而,為何卻很少有人對怎樣寫好鋼筆字作認真細緻的研究?以至於人們提到書法藝術,眾口一辭仍舊是毛筆字。書法藝術作品和理論著作如汗牛充棟,但皆局限於毛筆的範疇。為什麼在時代發展、鋼筆廣泛流行的今天,就不能有鋼筆書法及其藝術理論呢?

(谷文雨、周亞非。連載04。待續,敬請期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思迪文谷 的精彩文章:

不為人生失意恨,心遠地偏望南山:黃昇《酹江月》詞意新解
巴山之子的少年時光——《龐中華:書寫人生華彩樂章》
中國書法是獨特抽象視覺藝術,不同於西方抽象畫
紅梅花開似火燃,暗香浮動不爭艷:國畫藝術欣賞
龐中華:書寫人生華彩樂章-連載01

TAG:思迪文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