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中國書法藝術:有情的圖畫,無聲的樂章,藝術與實用價值並存

中國書法藝術:有情的圖畫,無聲的樂章,藝術與實用價值並存

書法藝術是一種表現性的藝術。作為創作主體的個人,根據在實踐中形成的審美理想,選擇或創造一種物質形式,通過相應的感官引起審美主體特定的心理感受,這種主體感情抒發和觀照的過程就是表現。

王獻之草書手卷《中秋帖》

從本質上講,中國書法藝術是無聲之音,無形之象,以線條的形式抒發人們的情感。在我國書法史上,抒情的書藝精品不乏其例。唐顏真卿的行草書《祭伯父稿》就是極盡筆底造化、直抒胸臆的優秀藝術品,它是有情的圖畫,無聲的樂章,書家奔騰激昂的情感傾注於作品的字裡行間,賦予沒有生命的線條以極大的生命力,以其濃郁的情感洪流,衝擊著規賞者的心弦。

顏真卿《祭伯父文稿》(臨帖)

書法藝術美,著重研究書法藝術如何按照美的規律,運用書法藝術手段,在安排點畫結構和用筆氣勢中,生動曲折地表現書家的審美感情,間接反映出產生這種感情的生活,以優美的造型引起欣賞者的美感,以篆、隸、楷、行、草多種書體和每種書體的不同風格,滿足各種層次欣賞者.的多樣審美要求.提高欣賞、審美水平,陶冶人們的情操。

元沈右《風過帖》 行書

書法既離不開有實際意義的文字,又是一種能引起人們美感的藝術,所以,它既具有實用性的功能,又有美的功能。對此,郭沫若先生早有精闢的論述。他在《古代文字之辯證的發展》一文中指出:「篆書、隸書隨著時代的進展,相繼而走下舞台,不為一般所運用。但作為藝術品和裝飾品,它們依然具有生命力。今天的書法家照舊可以寫篆書、隸書,或者臨摹甲骨文、金文、石鼓文、章草、狂草、歷代。只要具有豐富的藝術性,便可以受到欣賞,發揮使人從疲勞中恢復的作用。」

郭沫若在書房

以上闡述說明以文字為書寫對象的書法藝術,既有其獨立存在的藝術價值,又有其實用價值;二者既有區別,又有如影隨形,密不可分的辯證關係。

顏真卿《祭伯父文稿》(局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思迪文谷 的精彩文章:

深山幽谷的尋夢歲月·上——《龐中華:書寫人生華彩樂章》
不為人生失意恨,心遠地偏望南山:黃昇《酹江月》詞意新解
巴山之子的少年時光——《龐中華:書寫人生華彩樂章》
中國書法是獨特抽象視覺藝術,不同於西方抽象畫
紅梅花開似火燃,暗香浮動不爭艷:國畫藝術欣賞

TAG:思迪文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