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國學常識:原來這些成語被我們誤解了這麼多年!

國學常識:原來這些成語被我們誤解了這麼多年!

成語凝練、經典,如果使用合理,不僅可以使語言簡潔生動,而且還可以增強語言的書卷氣和節奏感;但如果使用不當,則不僅達不到效果,反而會弄巧成拙,貽笑大方,甚或誤傳信息。大多數成語使用上的錯誤都與人們想當然地拿來就用有直接關係。

其實有很多成語都是這樣被勿用的,我們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知字面不知來源……危險的是,以偏概全,久而久之,原來的意思就被曲解了。以下慢師傅就帶你去看看那些常年坑你的眾多成語。

I| 始作俑者

始作俑者

原文:仲尼曰:『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為其象人而用之也。——《孟子·梁惠王上》

釋義:俑:古代殉葬用的木製或陶制的俑人。始作俑者,其無後乎:這是孔子少見的罵人的一句話,意思是最早用偶人殉葬的人,應該斷子絕孫。後來引申為惡劣風氣的創始者。

慢師傅按:坦白講,用同相貌的人俑來代替活人給帝王或者諸侯殉葬,的確是一大進步,起碼不是太殘忍。但對於重倫理道德且又信鬼神的古代中國社會來講,人俑與活人是「五十步笑百步」的區別。所以,這是一個正經的貶義詞,是譴責開創惡風氣的人。不過如今卻搖身一變,混進褒義詞圈子了。

II| 首當其衝

首當其衝

原文:「鄭以小國攝乎晉楚之間,重以強吳,鄭當其沖,不能修德,將斗三國,以自危亡。」——《漢書·五行志》

釋義:鄭是小國,能逼處於晉楚(聯盟)的中間,其分量之重可及於強大的吳國。因為在晉楚鄭三國中,鄭國處於衝要地帶,如果鄭國不自修德政,將來三國相鬥,便會自取危亡。比喻最先受到攻擊或首先受到災難。

慢師傅按:這個成語的詞根是「當其沖」,後來將「鄭」換為「首」,意為首先受到災難。雖然這個詞算一個中性詞,但絕對是不能作為「第一個做……事的人」來用哦。

III| 空穴來風

空穴來風

原文:「臣聞於師:枳句來巢,空穴來風。其所託者然,則風氣殊焉。」 ——宋玉《風賦》

釋義:我從老師那裡聽到過這樣的說法,枳樹彎曲的枝丫上會招來鳥雀做窩,空穴之處會產生風。鳥窩和風是根據環境條件的不同而出現,那麼風的氣勢也自然會因環境條件的差異而有所不同。

慢師傅按:其實簡言之就是「洞穴里有個小縫隙,風才可以吹進來」,所謂,有因才有果。那麼當然就是事出有因的意思。

IV| 不忍卒讀

不忍卒讀

原文:「閩督何公小宋,挽其夫人一聯,一字一淚,如泣如訴,令人不忍卒讀。」——清·淮陰百一居士《壺天錄》

釋義:卒的意思就是盡、完。不忍卒讀,意思就是:不忍心讀完。

慢師傅按:「一字一淚,如泣如訴」已經講得很明白,自然只有文章寫得極佳,才會不忍心讀完。而不是文章寫得太差,不願意看。千萬不要用錯咯!

V| 不刊之論

不刊之論

原文:「是懸諸日月不刊之論也。」——漢·揚雄《答劉歆書》

釋義:刊意為削除。古時候,人們將字寫在竹簡上,如果有錯誤,就會用刀削去。那麼不刊,自然就是指完全正確、不可修改的。不刊之論,比喻不能改動或不可磨滅的言論,用來形容文章或言辭的精準得當,無懈可擊。

慢師傅按:語言是很奇妙的東西,不同時期語言會有不同的變化。就一個刊字便可見端倪,所以咯,以後如果有人說你文章寫得很爛,是不刊之論,永遠也不能發表的。那麼你默默地笑,並嗤之以鼻吧!

VI| 不經之談

經之談

原文:「無傳無經之談,無聽毀譽之語。」——晉·羊祜《戒子書》

釋義:不經,不合道理。不經之談,意為不合理、沒有根據的話。

慢師傅按:如果有一天,你不經意說了什麼不該說的,千萬別說不經之談了,不然會被笑的。

VII| 目無全牛

目無全牛

原文:「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牛者;三年之後,未嘗見全牛也。」——《庖丁解牛》

釋義:眼中沒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結構。比喻技術達到了得心應手的境界。

慢師傅按:很多時候,我們很容易從字面上解釋,眼睛看不到整頭牛,表示觀察不到全局,眼光短淺。但其實事實並非如此。我們都知道庖丁解牛的故事,說的是一個技藝高超的屠牛者,在他眼中,牛已不再是牛,而只剩下了筋骨結構,因為他看到了最本質的東西,所以就可以得心應手地解剖一頭牛了。

VIII| 司馬青衫

司馬青衫

原文:「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唐·白居易《琵琶行》

釋義:在座的客人誰的眼淚流下的最多,是江州司馬(白居易),因為江州司馬的青色長衫已經被淚水打濕了。

慢師傅按:白居易的長詩,最為印象深刻的有兩首。一為,《長恨歌》;一為,《琵琶行》。這個成語就是出自後者:白居易任江州司馬,在送客上船時,偶然聽得琵琶聲,於是邀請琵琶女演奏。在和琵琶女對話中,白居易了解了琵琶女的身世,覺得他們兩人命運相同,寫出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驚人句,並為之淚濕青衫。很多時候會認為極度悲傷,這原本也沒錯。可如果結合上下文,是否能夠得出這樣的解釋「因情形遭遇相似而表示同情」呢?

IX| 不以為然

不以為然

原文:「右臣先曾奏論前衙一役,只當招募,不當定差,執政不以為然。」——宋·蘇軾《再乞罷詳定役法狀》

釋義:然意為正確。不以為然,不認為是正確的。

慢師傅按:不以為然,雖然有點輕視。但絕對不是「不放在心上」。例句:聽他說洋人不是,口雖不言,心下卻老大不以為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經典文學大家讀 的精彩文章:

唯美,藏在詩詞里的雨!
汪曾祺:人生如夢,我投入的卻是真情
宋代之美:來看看宋朝人是怎麼吃的,太有智慧了!
很少人知道,紅樓夢裡三次寫中秋節的暗喻!
品讀紅樓夢:誰才是《紅樓夢》里情商最高的女子?

TAG:經典文學大家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