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在古生物學家中建立了屬於大熊貓譜系的新屬新種

在古生物學家中建立了屬於大熊貓譜系的新屬新種

祖熊的下列特徵與現生熊類相比更具有鑒定意義:體型小,與狼的尺寸接近;犬齒更側扁,具有明顯的前、後嵴;前臼齒總是4枚,相互之間有齒隙。除了上第四前臼齒,其他前臼齒都很簡單,沒有次級小尖。第二和第三前臼齒雙根。上第四前臼齒的下後尖刀片狀,其原尖相當靠後,內齒帶發達。臼齒的冠面強烈褶皺。上臼齒長方形,長度略大於寬度,每枚臼齒具有兩個外齒尖和兩個內齒尖,內側基部強烈隆凸,外齒帶發達。上第二臼齒具有短的跟座。下第一臼齒大,其下三角座遠高於下跟座,具有強壯但低矮的下次尖和小的下內尖。下第二臼齒的下原尖低,但下後尖相當發達,無下前尖。下第三臼齒瘤狀。

後來,隨著在早、中中新世沉積中發現的主要是孤立牙齒的新材料的增加,祖熊逐漸成為一個相當混雜的屬。到目前為止,一共有11個種被描述。在古生物學家中,對於為何將這些種歸入祖熊屬的理由有很大的差別。至少有兩個種,即U. depereti和U. elmensis後來被正式排除在祖熊之外。Kretzoi在1942年根據從匈牙利中新世最晚期地層中發現的一些孤立牙齒建立新屬郊熊貓(Agriarctos)時,將U. depereti的正型標本置於其新屬內,並歸入較小的種Agriarctos vighi。主要基於下第一臼齒的鑒定特徵,如牙齒短而寬,具有強壯的向前位移的下後尖並由此形成相當封閉的下三角座,郊熊貓被Kretzoi認為是介於祖熊和郊熊-印度熊譜系之間的過渡類型。 邱占祥和祁國琴在1989年根據產自雲南祿豐古猿化石地點原來歸入祖熊的材料,建立了屬於大熊貓譜系的新屬新種祿豐始熊貓(Ailurarctos lufengensis)。

Ginsburg和Morales在1998年根據原來的Ursavus elmensis建立了一個新屬安盧熊(Ballusia)。這個新屬的鑒定特徵包括:體型通常小於祖熊,上臼齒由原尖和後小尖形成的舌側嵴寬闊地分隔於唇側的前尖和後尖,內齒帶更寬、更彎曲,上第二臼齒明顯呈橢圓形,具有短而寬的跟座;下第一臼齒相似於豺熊(Hemicyon)和菲氏熊(Plithocyon),都具有更高的下三角座。他們認為東方祖熊接近於這個譜系的根部,因此邱占祥和邱鑄鼎在2013年暫時將U. orientalis改歸入Ballusia屬之內。

最近,Abella等人在2012年創建了一個新屬克氏熊貓(Kretzoiarctos),其材料是在西班牙發現的帶有左第四前臼齒和第一臼齒的下頜骨殘段,原來被描述為郊熊貓的一個新種。根據支序系統分析,Abella等人認為Kratzoiarctos beatrix是大熊貓譜系中已知最早的成員。他們的大熊貓亞科包括兩個支系:印度熊支系和大熊貓支系,大熊貓屬一開始就與其支系的其他成員分開了。邱占祥等人的分支系統分析顯示克氏熊貓是其他兩個屬,即郊熊貓和始熊貓的姐妹群。由於始熊貓從牙齒形態上看肯定是大熊貓支系已知最早的祖先類型,因此克氏熊貓可能並不是大熊貓的直接祖先。事實上,克氏熊貓並不具備大熊貓的關鍵性狀:前臼齒加大,尤其是前、後的附屬齒尖和下第一臼齒短的V形下三角座。另一方面,這些性狀以及上第四前臼齒的小前附尖和雙原尖可以在印度熊中發現。因此,非常可能的是,克氏熊貓是印度熊支系而不是大熊貓支系的祖先類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愛科學見真理學常識 的精彩文章:

通過改善微環境來減緩幹細胞衰老,從而能夠減緩人類衰老
前往火星的旅程
食蟲植物的食蟲演化之路是極為有趣的
每一個星系在其中心都有一個超大質量黑洞
肺魚是現今僅存的活化石

TAG:愛科學見真理學常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