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普的製作工藝詳解
柑普的製作工藝看似只有反覆的幾個簡單步驟:摘果、洗果、乾燥、切帽、取肉、晾曬、入茶、乾燥。但成品柑普的成效還得看最後乾燥的「火候」。
根據最後乾燥工藝的不同來劃分,分生曬、高溫烘焙、低溫烘焙、半生曬,不同的乾燥工藝對應著的直接就是柑普的價格高低,下面,小編為你分辨一下孰優孰劣。
1、生曬
指純生曬,在天氣晴朗的情況下,利用日光曬至完全乾燥,要完全晒乾的話需要十幾天到三十幾天不等,在漫長的時間中物質之間得到了自然的轉換。
日光中的紅外波段(中波紅外為主)效果是當代的人工乾燥手段無法替代的,這樣的獨特性賦予了柑普茶皮色啡紅柔潤,香氣沉實,回甘清雅,口感甜潤生津的特點。
純生曬柑普茶前三年口感融合度不夠,茶味和果香味不交融,需要在陳放三年後才能達到一個很好的口感融合度。
除此之外,純生曬還有一個致命的缺點,就是靠天吃飯,天氣說變臉就變臉,如果遭遇天氣突如其來的變化就容易出現柑普霉變、潮濕等現象。
所以現在企業一般不會採用純生曬的工藝,除了天氣不好掌控外,還有就是時間慢、產量低。
2、高溫烘焙
溫度70-80度,用烘乾設備烘至足干。
高溫烘焙時間短,成本低,且不受天氣影響,烘焙出的柑普適即時飲用。但高溫烘焙因為溫度過高,就會使柑皮的焦油含量高,褐黃有油潤感,且柑普里的各種物質不能得到良好的轉化,製作出的成品柑普較次。
現在市場上研究柑普的行家普遍認為高溫烘焙出來的柑普不具備陳化價值,即使存放再久,也不能轉變成陳皮普洱。
但因高溫烘焙時間短,便宜,產量也就高,利潤也高,一些商家為貪圖利益就會選用此方法來製作。不要擔心,這裡小編為大家支一招,高溫烘焙出來的柑普果皮相對較脆且表面呈現油潤感。
3、低溫烘焙
不高於45度,用烘乾設備烘至足干。
低溫烘焙相對高溫時間較長,但保持了一定的後期轉化空間,價格成本也就略高一點。但比生曬時間又短,不過不用承擔生曬柑普的各種天氣變化出現霉變的風險,因為它能人為掌控。
低溫烘焙具備提香、徹底干透、保持活性的優點,且比高溫烘焙出來的柑普口感要好很多,是現在著重追求品質的廠家常採用的烘焙工藝。
4、半生曬
即半生曬低溫烘焙,指生曬和低溫烘焙相結合的方法。根據天氣情況可以先曬再烘,也可以先烘再曬,其活性依舊保持。
半生曬低溫烘焙既保證了口感,又使柑普中的各種物質得到了良好的轉化,也降低了因天氣變化帶來質變的風險,但消耗時間較長,此方法制出的柑普質量僅次於生曬柑普,一般茶葉愛好者會認為此方法製作的柑普口感較好。


※普洱茶評判:名山、古樹茶等於好茶?
※蒲潤特級工夫紅茶:泡的方便,喝的舒適
※普洱散茶應該如何沖泡?
※放久了的茶葉,試試這樣來泡
※怎樣鑒別明前西湖龍井茶?
TAG:新茶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