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郭德綱說自己不想領導相聲,但德雲社假期三板斧奠定霸主地位

郭德綱說自己不想領導相聲,但德雲社假期三板斧奠定霸主地位

文/馬慶雲

非主流相聲演員郭德綱在某網路綜藝節目中說,自己不想當領導,更不想領導中國相聲。因為你要是真做了領導,就得給所有相聲演員找飯轍,不能看著大夥吃不上飯。要是真當了領導,自己會睡不著覺,得整天想著怎麼讓全國的相聲演員吃上飯,吃好飯。有人認為老郭的這段話是揶揄和自己不和的曲協主席姜昆。而我覺得,要給底下人找飯轍這話,不是空話,不能看做一種揶揄,相反,這是一種作為領導者的責任與義務。

不想當領導的郭德綱,十一假期這幾天,卻領導德雲社搞了三板斧。十月一號當晚,郭德綱社交賬號曬出德雲社新加坡商演的現場照片,滿場滿座,甚至可以用老郭自己的段子來開玩笑,觀眾們甚至於恨不得能夠買到站票了。而十月三號當晚,郭德綱又曬出在寶島台灣的商演,如果說新加坡恨不得賣站票的話,拿寶島這邊就恨不得賣吊票了。兩板斧砍完,德雲社又馬上轉戰中國的南方明珠澳門,這個每逢節假日必旅遊火爆的海濱島城,估計德雲社吊票都被觀眾瘋搶了。

而這三板斧以現場圖片的方式砍出來,確實殺傷力巨大。作為德雲社全球巡演的一部分,十一假期的這三場,已經讓老郭坐穩了相聲霸主地位。今年以來,老郭先是去日本巡演,後搞了一次公海游輪巡演,然後是假期的這三場,依靠華人華僑的漢語情結,把漢語文化圈中不能被外部文化複製的娛樂方式傳送過去,這是一種商業演出行為,更是對漢語文化的直接傳播。

有一些質疑老郭全球巡演的聲音,認為外國人聽得懂中國話嗎,票不還是賣給了中國人。我對此持有否定看法。我們以新加坡為例,這個城市國家90%上的常住人口是華人華僑,早先都是以漢語進行交流的,而在新加坡,官方語言竟然是英語。何以如此?正是因為中國大陸的漢語圈文化在新加坡建國之初影響力十分薄弱。

而最近一些年,隨著中國貿易的崛起,過往新加坡的國際航船,有80%以上來自中國。這座國際航船拉出來的城市,開始慢慢普及漢語文化。第一代的新加坡華人一輩子沒有學會幾句英語,而第二代的華人顯然已經將英語作為官方語言進行應用,目前的第三代華人,在爺爺奶奶們的培養下,倒是更傾向於漢語文化圈了。郭德綱的德雲社送相聲過去,把漢語文化圈的娛樂方式傳遞過去,正是讓第一代華人帶領第三代華人學習好漢語的重要外部力量。

國運不斷,繼續發展,中國的世界影響力肯定會越來越強。我們正需要一種強大的足以吸引人的漢語娛樂方式,將所有希望與中國交流的外語國家與民族吸引進來。就想我們當年要學好英文才能唱英文歌一樣,保不齊,新加坡、澳大利亞的小朋友們因為想說一段報菜名而努力學習漢語。

只有把我們最娛樂的漢語文化方式送過去,才能給這種學習以可能性。這種送,關鍵之處還在於兩點。第一點,就是好玩與有趣。新青年們都能說幾句日語,是因為我們看日本哲學家的書學來的嗎?顯然咱們認可的德藝雙馨,有別的指向。郭德綱和德雲社的相聲,正是一種流俗的文化娛樂方式,讓大夥高興,然後大夥開始跟著自發學習。不客氣一點說,當年的金庸小說風靡華人圈,不正如今天的郭德綱相聲世界迅游嘛。

第二點,送與送又不相同。我們不少的主流相聲領導和相聲團體,出國或者去兩岸三地送溫暖,都是以政策經費支持的方式進行。這種送溫暖的方式,最終成了送溫暖演員釣取經濟利益的一種方式,演出的時候,觀眾們拿著贈票前來,多少讓人覺得生不起尊重來。而郭德綱的德雲社,是賣票的,而且價格不低,觀眾們首先要尊重自己的這張票錢,從而就尊重演員們的辛苦付出。這種對等的交換,給觀眾帶去的震撼效果更強烈。

而德雲社這邊,賺的,卻是真金白銀的外匯。一個是送錢,一個是賺錢,哪個高,哪個低,一目了然。最近這些年,一直嚷嚷中國文化娛樂要走出去,但總有不少人表面是走出去,暗地裡是騙取經費。郭德綱這種真刀真槍地賺外匯的走出去,確實遭恨。但真正為中國娛樂文化負責的,不會狠老郭,相反,要給他點贊。

誠如郭德綱綜藝節目中所說,不敢做相聲的領導,不然睡不著覺。我倒是覺得,應該讓郭德綱做一下領導,就要給他壓力,讓他帶領中國相聲走出去,全面開花,全球各地搞巡演,把漢語娛樂方式傳出去,把真金白銀帶回來。這種有全球巡演經驗的人不做領導,真是太便宜他了。就應該讓老郭這樣的人睡不著覺,給他壓力,讓他出成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馬慶雲 的精彩文章:

王晶竟然認真拍了《追龍》,為何只有香港才能產生武俠與江湖
《羞羞的鐵拳》:三大敗筆,以馬麗的出演最為失敗
《縫紉機樂隊》:給雞湯加枸杞的大鵬離周星馳還差多遠
苗阜神懟郭德綱,兩小時便被破解,但懟懟更健康他好郭也好
胡玫要拍《紅樓夢》電影,姚笛楊冪趙麗穎敢不敢來呢

TAG:馬慶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