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中秋節:但願人長久,平淡是真,千里共嬋娟,團圓是福

中秋節:但願人長久,平淡是真,千里共嬋娟,團圓是福

中秋,是中國的傳統文化節日,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或團圓節,時在農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中秋。

在魏晉時候,就已經有了中秋賞月的活動,但是當時主要流行於貴族和文人圈內。到了唐代,中秋之夜,賞月、遊玩開始盛行。直到宋代,中秋節才開始成為重要的團圓節,在這一天,人們都要回家團聚,歡聚一堂,一起吃月餅、賞桂花、嘗鮮果。

宋朝大文豪蘇軾,在中秋佳節,曾寫下千古名句「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祈願天下所有的親人、友人、愛人,能夠安穩長久,團團圓圓。

一、但願人長久,平淡是真

中秋佳節,陪著家人一起吃飯,陪著孩子一起玩鬧,和親友聊聊家常,這平平淡淡的生活,才是安安穩穩的幸福。

每個人在年輕的時候都幻想過這一生要過得轟轟烈烈,要站在這個世界的中心,闖蕩出一番事業。但是,激情和豪情總會消退,等我們歷經命運的沉浮,漸漸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然不是四起的波瀾,而是平淡如水的生活。

曇花一現,絢爛之極,卻只在一瞬,綻放之前,汲取養分,發芽抽枝,長出花苞,這是長久的積澱。綻放之後,花落凋零,花房存留,日漸長大,孕育出飽滿的種子,新生的希望,而這,又是長久的緘默。

激情綻放是人生的一瞬,平淡安穩才是人生的主題。

是誰來自山川大海,卻囿於廚房與愛。那些海誓山盟的誓言,又何嘗不是落在了瑣碎的生活里,融化在了油鹽醬醋里。

林語堂說,人生有四大幸福:一是睡在自家床上;二是吃父母做的飯菜;三是聽愛人講情話;四是跟孩子做遊戲。幸福,不過就是這些平平淡淡的小事。

平淡到你不甚珍惜,直到失去才追悔莫及。

有個商人,年輕的時候在商場廝殺,到了中年,終於在城市立足,有一個溫暖和睦的家,有個聰明孝順的孩子,但是他覺得生活太平淡了,沒有任何波瀾,他覺得枯燥乏味,於是祈求神明給他一點幸福。

於是神明拿走了他的積蓄,帶走了他的妻兒,他追悔不及,痛苦萬分。然後神明又把他的妻兒還給了他。

他抱著妻兒,感謝上天賜予他的幸福。

我們都是這樣,幸福其實已經在我們手中,我們卻視而不見,真正的幸福從來不是去追逐最好的,而是珍惜當下擁有的。看似最平常的,才是最珍貴的。

當你厭倦了詩和遠方,家裡的安穩平常,才是你最終的歸鄉。

諸肉還是豬肉好,百菜還是白菜香。

中秋佳節,在外漂泊的遊子,當你歷經世事,閱盡千帆,你才會發現,平淡才是人生的真相,家裡的尋常,才是不尋常。

二、千里共嬋娟,團圓是福

中秋之月又亮又圓,民間則闔家團聚賞月,寓團圓、圓滿之意,故而中秋節又稱「團圓節」。

南宋吳自牧《夢梁錄?中秋》有云:「八月十五中秋節,……至如鋪席之家,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團圞子女,以酬佳節。雖陋巷貧寠之人,解衣貰酒,勉強迎歡,不肯虛度。」人們那時就已經把中秋節視作團圓節來過。

這一天,外出辦事或遠離家鄉者要趕回家中與親人團聚,晚上共同賞月,一起享用諸如西瓜、月餅等圓形食品,講述關於月亮的故事等等。

中秋團圓,歷史悠久,遍及整個漢文化圈,但是出於種種原因,或是工作繁忙,或是為了學業,還是有很多人在中秋之夜不能與家人團聚,只好遠隔千里,同仰明月,共懷鄉愁,寄託思念……

但是,更多的天南地北的人彙集起來,穿過車水馬龍的大都市,回到樸實的小鎮上,因為那裡,有他們牽掛的父母。

在外漂泊謀生的人啊,歷經大半年的風雨洗禮,終於再次停靠在故鄉。在這闔家團圓的日子裡,盡情享受難得一聚的天倫之樂,在這溫馨的節日里,體味咫尺之間,家人相互溫暖、呵護的團聚親情。

在這一天,漂泊的人終於得以還家,思念的人終於可以慰心,多年不見的舊友也可以再次相聚,這就是節日的意義,團圓的意義。

有了家,無論你走到那裡,不管你在那裡謀生,你都覺得自己有根,有活下去的意義和希望。心裡有了情,無論親情、友情、愛情,就有了溫暖和光亮,就不會被黑暗扭曲浸染。

電子設備再先進,也不如大家一起見面、微笑、握手、擁抱。

不祈天涯,不寄明月,只用這一雙腳,跨越千山萬水,來與家人團圓。

等到晚上,在秋天清亮澄澈的月光下,搬一張八仙桌,擺上一桌好菜,準備好瓜果月餅,一家人一起幸福地吃完,這就是最好的團圓。

作者:儒風大家

王陽明心學

|為往聖繼絕學——鑄造心學傳播第一平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王陽明心學 的精彩文章:

岡田武彥:王陽明精神的虔誠踐行者
儒家信仰的「理入」 需要豪傑勇氣與行者智慧
吾心自有光明月 千古團圓永無缺
知行合一:心中有良知、行為有擔當
人情詭詐多變 防不勝防

TAG:王陽明心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