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京式、蘇式、廣式,誰才是歷史上月餅界扛把子?

京式、蘇式、廣式,誰才是歷史上月餅界扛把子?

【文/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額爾瑾】

又到一年一度吃月餅的時節,關於月餅的甜咸之爭也如常上演。這月餅因為與中秋節搭配,在我國糕點行業中地位特殊,我國的月餅不僅僅可按甜咸分,還可分為很多流派:「京式」、「蘇式」、「廣式」、「滇式」、「港式」、「台式」、「潮式」……,但我們最常見到的也就是前面三種。每一年,圍繞著三種月餅的口味,網路上也頗有一番爭論。

中國人吃餅的歷史很悠久,《周禮·醢人》鄭眾注述:「酏食,以酒酏為餅」。賈公諺:「以酒酏為餅,若今起膠餅」,這裡的「膠」通「酵」,酏食算是我國較早的餅類食物了。

秦代以後,發酵原料普遍應用,餅迎來了它餅生中的「第一春」,從漢劉熙《釋名·釋飲食》中已載:「餅,並也,溲麵使合併也。胡餅作之,大漫冱也,亦言胡麻著也。蒸餅、湯餅、蠍餅、髓餅、金餅、索餅之屬,並隨形而名之也」。

這裡頭值得一提的就是胡餅,「胡餅」之意是在餅的表層上有胡麻,「漫沍」指餅非常大,而這個胡麻即芝麻,其名早見於《神農本草經》記載。

不過,胡餅的「胡」除了本身的含義之外,也有「胡地」和「胡人」的意思,是其地其民的烹制工藝這樣的深層內涵,《續漢書》中指出「靈帝好胡餅,京師皆食胡餅,後董卓擁胡兵破京師之應。」由此可見,胡餅也有可能因為胡人好尚的胡地之物而得名。

到了唐代以後,胡麻餅開始有了新的變化。從敦煌文書官府或寺院的《破歷》來看,胡餅多作為午餐食用,是一日飲食中最重要的一餐。不同於漢魏時期的製作方法,烤制時不再加入胡麻,而是添加一種叫「草豉子」的調味品,放入專門烤制胡餅的餅爐進行烤制。

到了宋代,胡餅在品種上出現了諸如白肉胡餅、白鬍餅、豬胰胡餅等,孟元老《東京夢華錄·食店》記載:「大凡食店,大者謂之分茶,則有頭羹、石髓羹、白肉胡餅……」,這個時候還真有一點月餅的雛形了。

高台縣博物館藏魏晉《庖廚圖》畫磚,桌子上很有可能擺放的是胡餅一類的麵食,圖片來源:作者供圖

唐高祖李淵說過「應將胡餅邀蟾蜍」,這個時候胡餅就有點月餅的作用了。而「月餅」這個詞首次出現,應該是宋代周密在《武林舊事》里最早提到。該書卷七之「乾淳奉親」條提到,南宋首都杭州街面上共有如下「蒸作從食」出售:子母繭、春繭……睡蒸餅、千層、月餅……但這裡面的月餅是蒸出來的,是不是今天我們吃的那種還很難說。

在中國面點史上,「餅餌」則是糕餅的泛稱。而中國的餅餌業的發展,與歷代封建帝王的「宮廷御點」分不開。封建時代,一般較為有名的制餅技師都被召入宮,為宮廷服務。

月餅真正迎來它的「餅生巔峰」是在明代以後,特別是朱元璋對月餅有著特殊的喜愛,每到中秋宮廷里就要互贈月餅,而這種習俗在民間也非常普遍。明代田汝成的《西湖遊覽志余》中說:「八月十五日謂之中秋,民間以月餅相贈,取團圓之義。」

明清以後,不止是吃月餅的記載多,關於月餅的做法和流派也逐漸形成了,拉開了各大月餅派系粉墨登場的序幕。

北方一開始比較流行的是發麵皮的京式月餅,比較流行的有「自來紅」、「自來白」和「提漿月餅」。有意思的是,京式月餅並非創始北京,應該是我國的中原一帶,也就是如今河南、陝西東部地區。在宋代之前,中原地區都是中心地帶,因此發酵技術比較成熟,應用的也比較多。

提漿月餅的做法原是北方少數民族的主要餅食,金兵入主中原後,和中原漢人的面制食品融合起來,逐漸形成了今天的京式月餅。因此,京式月餅算是起源於中原,發展於京津。

明清時期的宮廷膳食影響了月餅這一類糕點的做法,因此京式月餅的主要特點是甜度適中,口感香脆、酥鬆、油潤,皮、餡比一般為4:6,屬於硬皮月餅類。傳統京式月餅的主要有自來紅月餅、自來白月餅、提漿月餅、翻毛月餅、五仁月餅等品種。

京式翻毛月餅,圖片來源:作者供圖

自來紅月餅烤色較深,餅皮紅潤,表面有一道黑紅色的圓圈;餡料使用白糖、冰糖、果仁等。自來白月餅的餅皮純白,用棗泥、豆沙、豌豆、山楂、白糖等做什錦餡。提漿月餅就是用蛋白液將糖漿中的雜質清除掉,用這種糖漿調製麵糰做成餅皮。翻毛月餅就是月餅表面的酥層向上,就像表層長了一層毛,因此稱呼翻毛。

京式月餅中最佳者,應屬東四八條西口瑞芳齋的翻毛月餅了。崇彝《道咸以來朝野雜記》載:「內外城糕點鋪……當年以東四南大街合芳樓為最佳。此店始於道光中,至光緒庚子後歇業。全部工人及貨色,皆移於東四北瑞芳齋,東城惟此獨勝。」瑞芳齋創建於同光時期,融合了這合芳樓的人員和技藝後更加昌盛。

翻毛月餅是瑞芳齋最有代表性的糕點,不止在中秋才賣。這翻毛月餅跟現在的玫瑰餅很相似,周身通白,層層起酥,薄如粉箋,細如綿紙,從外到內可都鬆軟無比,咬起來完全不硬。這翻毛月餅的餡一般是棗泥的,甜淡相宜,搭配外面的酥皮很是美味。

清代京城的月餅上印著各種各樣的花色,什麼月宮、蟾蜍、玉兔等等圖案。清末李靜山在他的詩集《增補都門雜詠》中記述北京月餅:「紅白翻毛製造精,中秋送禮遍都城,論斤成套多低貨,餡少皮干大半生。」這可惜後來瑞芳齋歇業了,現在也只能在稻香村裡吃到這類糕點了。

蘇式月餅起源並非蘇州,而是江蘇揚州。蘇式月餅的「蘇」確切地講應該是「酥」。唐末五代時期,連年的戰亂和北方少數民族的入侵,使北方很多能工巧匠,文人墨客流落江南。揚州緊靠六朝古都金陵,經濟和文化相當發達,月餅的做法此時已有了「酥」和「飴」了。蘇東坡詩中曾有:「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

酥皮在點心和餅食的應用廣泛,「酥皮月餅」也就應運而生了。南宗定都臨安之後,蘇杭一帶的飲食點心也開始迅速發展,「酥」通「蘇」,把「酥皮」稱作「蘇皮」,這也許便是蘇式月餅的最早得名了。蘇式月餅自宋代發展以來,到了晚清,逐漸成熟,形成了流派。

蘇式月餅重油多糖,層酥相疊,甜、咸、葷、素品種多樣。蘇式月餅的口味有玫瑰、百果、椒鹽、豆沙、薄荷、火腿、鮮肉、蔥油等,甜軟油滑之感引入垂涎。由於蘇式月餅的油太大,因此月餅下通常都會放一張紙。

早年的上海月餅僅限於豆沙、白糖、玫瑰、五仁等口味,到了晚清時,上海的飲食也受到了蘇杭一帶的影響,月餅品種增加了鮮肉、火腿、雞肉、蝦仁等微鹹的口味。當時上海的老字號杏花樓里,也有賣蘇式月餅的。

蘇式月餅在上世紀80年代還曾遭遇了一次致命打擊,因為蘇式月餅油重糖厚,包裝酥皮易碎,不便運輸。很多月餅廠家為了降低成本,不重視蘇式月餅餡料的選擇,在餡料中加入太多的劣質原料和粉類,使蘇式月餅的聲譽日下,80年代後期至90年代初,蘇式月餅差一點退出了市場。

上世紀80年代買月餅的老照片,圖片來源:作者供圖

90年代末以後,蘇式月餅使用的油脂,已從過去單一的使用動物油脂發展成多種油脂,餡料方面更加講究,蘇式月餅才開始逐漸復甦。

杏花樓除了賣蘇式月餅,最出名的還是廣式月餅,而這個廣式月餅也是現在我們最常吃、並且迅速佔領大江南北的月餅種類。

大多數人印象中,廣式月餅就是蓮蓉或豆沙等軟餡月餅。凡是軟餡包上蛋黃的就是廣式月餅。因此,自廣式月餅風靡全國以來,蛋黃月餅幾乎成了廣式月餅的代名詞。但實際上,廣式月餅最大的特點餅皮採用轉化糖漿,加入植物油和梘水,製作成皮,差不多可以稱作提漿月餅的改良版。

廣式月餅除了這一特點外,還有「皮薄餡靚」的特點。廣式月餅皮一般最多為皮2餡8的比例,甚至還有1:9的。在中國所有的月餅品種中,廣式月餅的皮子是最薄的。現在廣式月餅一統天下,但在廣東及港澳地區以外的地區生產的廣式月餅,月餅的皮子卻比真正廣東產的廣式月餅皮厚的多。

廣式月餅能一統天下,最重要的一條是廣式月餅的原料,這個原料就是蓮蓉。早在1889年,當時廣州城西的一家叫「蓮香樓」的糕酥店,將蓮子熬成蓮蓉作餡料,做成的酥餅清香可口,大受歡迎。後來,蓮香樓的生產者將這種蓮蓉餡料的餅點定型為月餅,逐漸形成後來的廣式月餅。

從清末民國初期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蓉餡還是採用人工鏟制,這種方法一直延續到解放以後。鏟制「蓉口」工作既是一項又苦又累,而且技術較高的活兒。鏟「蓉」之前,必須把蓮子或紅豆泡透撈起瀝干水分,蓮子還必須泡前煮熟去衣,紅豆蒸熟後還要去皮脫殼洗沙。蓮子去衣將其蒸煮至熟透能剛好捻成粉。然後將蓉沙倒入特製的紫銅鏟鍋,加入糖和花生油,然後用特製的大鍋鏟,不停的翻底鏟翻,以防止蓉類沾鍋底燒糊,又要防止蓉口「返生」結塊。(陳平《中國月餅要術》)

那個時候,燒鍋用的還是木柴和煤,不但又臟又累,還要掌握好火候。蓉口鏟得不夠度,包出來的月餅會全盤坍塌,而且月餅不到三五天即發霉變質。但如火力太大,則蓉口很容易結塊,根本不能使用。

改革開放後,廣州的一些較有名氣的大酒樓、茶樓才紛紛從國外引進了鏟蓉機械或廣州本地生產的蓉餡機械,大大降低了鏟蓉工人的勞動強度,鏟蓉的銅鑊也改為夾層不鏽鋼鍋,燃料也改用柴油或蒸汽,不但節約了大量的勞動力,提高了生產效率,既降低了生產成本,也提高了產品質量。這也直接促成廣式月餅在大江南北的流行,畢竟機器生產出來的月餅既便宜又好吃。

廣式月餅的發展,是離不開廣州地區的茶樓的。清光緒年初,廣州才開始興起了一些有「茶」無「樓」的「二厘館」,這些「二厘館」里喝茶,茶價只有「二厘」,因此得名。「二厘館」除賣茶水以外,兼賣糕點,來消費的也全是一些勞苦大眾。

光緒中期,廣州開始出現一些稍微高檔點的「茶居」,「居」有別於「二厘館」,這些「茶居」除了供稍微上層一些的苦力人飲茶外,也吸引了一些閑人消費,因為稍高於「二厘館」,有時也會有一些商賈光臨談生意和閑敘。

民國時期的廣州茶客,圖片來源:作者供圖

到後來,那些高級的茶樓也要開始賣餅餌供客人食用,特別是中秋時,月餅就成了不二之選。隨著茶樓越來越多,隨著改革開放之後香港與內地的融合更加緊密,廣式月餅迅速擠佔了月餅界,加之其味道好、價格低,以至於現在成了最受歡迎的品種。

其實,月餅嘛,就是寄託了人們在中秋節美好願望的食物,不管是甜的還是鹹的,不管是京式、蘇式還是廣式,好吃不就行了。至於中華美食的傳統做法,在機器面前敗下陣來,自然也是有人欣然接受,有人惋惜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觀察者網 的精彩文章:

「深海勇士」國產化率達95% 南海潛4534米海試歸來
拉斯維加斯槍擊案讓法國小哥感慨:在中國從未感覺不安全過
平安!北京石林峽景區一7歲遊客從纜車上不慎摔傷
鼓勵付費安撫新聞機構 谷歌宣布取消「首次點擊免費」政策
世預賽第五張罰單 FIFA警告國足:未遵守媒體規範

TAG:觀察者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