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中秋之夜品讀蘇軾的祝福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中秋之夜品讀蘇軾的祝福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宋 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宋仁宗嘉佑二年,蘇軾中進士,入朝為官。宋英宗治平二年,蘇洵病逝,蘇軾、蘇轍兄弟扶柩還鄉,守孝三年。三年之後,蘇軾還朝,此時,震動朝野的王安石變法開始了。因為與王安石政見不合,反對新法,蘇軾的許多師友,都被迫離京。

蘇軾《水調歌頭》

宋神宗熙寧四年,蘇軾上書談論新法的弊病。王安石很生氣,指使他人在皇帝面前指責蘇軾的過失。神宗因此對蘇軾不滿。蘇軾在朝中呆不下去了,只好請求出京任職。從熙寧四年至元豐二年,蘇軾輾轉在各地為官,先後任杭州通判、密州知州、徐州知州、湖州知州。

雖然他曾經要求調任到離蘇轍較近的地方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會。但這一願望未能實現。宋神宗熙寧九年,蘇軾在密州為官。這一年的中秋,皓月當空,銀輝遍地,與胞弟蘇轍分別之後,轉眼已七年未得團聚了。此刻,詞人面對一輪明月,心潮起伏,於是乘酒興正酣,揮筆寫下了這首傳世名篇。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詞前的小序交待了寫詞的過程:「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很明顯,這首詞反映了作者複雜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一方面,說明作者懷有遠大的政治抱負,當時雖已41歲,並且身處遠離京都的密州,政治上很不得意,但他對現實、對理想仍充滿了信心;另一方面,由於政治失意,理想不能實現,才能不得施展,因而對現實產生一種強烈的不滿,滋長了消極避世的思想感情。不過,貫穿始終的卻是詞中所表現出的那種熱愛生活與積極向上的樂觀精神。

此詞是中秋望月懷人之作,表達了對胞弟蘇轍的無限懷念。詞人運用形象描繪手法,勾勒出一種皓月當空、親人千里、孤高曠遠的境界氛圍,反襯自己遣世獨立的意緒和往昔的神話傳說融合一處,在月的陰晴圓缺當中,滲進濃厚的哲學意味,可以說是一首將自然和社會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此詞上片望月,既懷逸興壯思,高接混茫,而又腳踏實地,自具雅量高致。

下片懷人,即兼懷子由,由中秋的圓月聯想到人間的離別,同時感念人生的離合無常。

詞的最後說:「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嬋娟」是美好的樣子,這裡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共嬋娟」就是共明月的意思,既然人間的離別是難免的,那麼只要親人長久健在,即使遠隔千里也還可以通過普照世界的明月把兩地聯繫起來,把彼此的心溝通在一起。但願人人年年平安,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著美好的月光,表達了作者的祝福和對親人的思念,表現了作者曠達的態度和樂觀的精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今風雅 的精彩文章:

岳飛被害,無人敢說出真相,直到四百年後,才被人一語指出

TAG:古今風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