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詩歌的意境

詩歌的意境

意境的本質

詩中意象講究實筆,意境講究空靈,竟境由意象產生

如果說意象入詩,其本質,可以理解為詩人按照自己的審美理想,對生活,對世界進行取樣、重組,試圖建立一種藝術秩序。那麼意境的本質是什麼呢

有論者認為:「意境就是准宗教主體追求生命自由的精神家園,就是主體為自由心靈而創設的獨特(即審美的)而又廣闊的精神性空間,這便是意境本質論。

「這一論點自有其精闢之處。春天的意境,良宵的意境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的意境,「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的意境,大約就是詩人為心靈自由而營造的精神空間。

但意境本質的這一定義還不完整。這一定義大抵只是屬於浪漫主義詩歌的。

事實上,意境這一精神空間,並不總是我們所要追求的,並不總是我們所想創設的。有時,它也會是客觀世界所強加給我們的,恰恰是我們所急於逃避的。

例如「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的意境

「斷腸人在天涯「的意境

「冬天的風雪,狼一樣嚎叫「的意境

警笛凄厲警犬狂吠的白色恐怖的意境。這往往就是現實主義的意境。詩中營造這種意境,並不表明詩人嚮往它,而只是慨嘆它,無奈它,怨恨它。

追求自由的精神家園,嚮往理想的精神空間

同時,控訴精神牢籠,逃避人生噩夢,這才是詩歌意境的全部本質。

而嚮往心靈自由,仰望生命的形而上,「我欲乘風歸去「,是古今詩人不變的精神追求,意境也就成為古今詩歌不變的審美範疇。

古今中外詩歌中的意境

理論滯後於創作,是正常的藝術生態。意境理論問世之前,意境已經出現於中國詩人的一些作品中,這一推論應該是不會有錯的。

試讀屈原《九歌·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嫋嫋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分明已是迷人的詩境

到唐代,意境理論形成之後,詩人們更自覺地在其作品中營造意境。

被《唐宋諸賢絕妙詞選》推為「百代詞曲之祖「,傳為李白所作的這首《菩薩蠻》

「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鏡頭由遠及近,又緩緩搖開去,平林、暮靄、寒山、暝色、樓上美人、空中歸鳥,以及空空歸程,長亭短亭……有序的意象群落,撐起一片詩意空間。以意境論,也自是詩中上品。

再看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唐]杜牧《寄揚州韓綽判官》

相傳揚州有二十四座橋,一橋一景,各臻其妙,或者說二十四橋即吳家磚橋,古時有二十四位美女亭亭玉立於橋上吹簫,因而得名

詩人杜「十年一覺揚州夢「,離開揚州之後,仍然魂牽夢繞。

這首詩以調侃的口吻,詢問在揚州為官的友人韓綽

值此秋深月明之際,你在哪座橋上與你的紅顏知己們吹簫按曲呢

這裡,將想像中的揚州城的才子佳人歌吹冶遊的畫面,與傳說中的二十四位美人吹簫於橋上的動人情景,巧妙地疊印在一起,二十四橋的兩種解釋皆可通,「玉人「指才子或指佳人也都可解。令人彷彿想見月上中天,晚風習習,吹簫的美人冰清玉潔,風情萬種,依稀聽到悅耳的簫聲如泣如訴,散佈於月光如水的南國秋夜,夢裡江山……詩境極為圓融透徹、幻美空靈。

二十世紀的新詩人們,更為傾心於思想和情感的直抒,

不再專註於意境的營造。即便如此,新詩以意境見長者也並不罕見

如郭沫若的《鳳凰涅槃》在鳳與凰自焚和新生的情景描繪和情節推進中,渲染生命和世界新舊更替的悲與喜,境界恢弘廓大;

朱湘的《採蓮曲》意境悠遠,和著淡淡的幽怨,古色古香;

戴望舒的《雨巷》以人生之旅的孤獨迷濛,幻化為雨巷的寂寥,丁香的愁怨和來去無蹤的丁香姑娘的嘆息,與詩心深處流淌出來的哀婉旋律次第盪開,不刻意造境而境界自出。

再看

落葉完成了最後的顫抖

荻花在湖沼的藍睛里消失

七月的砧聲遠了

暖暖

雁子們也不在遼敻的秋空

寫它們美麗的十四行了

暖暖

馬蹄留下踏殘的落花

在南國小小的山徑

歌人留下破碎的情韻

在北方幽幽的寺院

秋天,秋天什麼也沒有留下

只留下一個暖暖

只留下一個暖暖

一切便都留下了

──瘂弦《秋歌──給暖暖》

這是瘂弦(1932-)的一支秋歌

暖暖是誰,是詩人的初戀情人,還是其人生理想的化身

湖沼閃動的藍睛,秋空美麗的十四行詩般的雁字,馬蹄踏殘的落花,遠方迴旋的感傷琴

湖沼閃動的藍睛,秋空美麗的十四行詩般的雁字,馬蹄踏殘的落花,遠方迴旋的感傷琴韻……一系列隨意而刻意的意象布局,構成一種遼遠憂鬱令人魂牽夢繞的幻美意境。從中,我們依稀領略到暖暖的倩影和風神。

更多的時候,新詩的作者們對於意境的營造並不在意。

艾青《維也納》的中心意象是,維也納「象一個患了風濕症的少婦「,「坐在古舊的圈椅里,兩眼呆鈍地凝視著窗戶「,中間卻即興跳出幾節,嵌入「維也納,像一架壞了的鋼琴「,「像一盤深紅的櫻桃「等喻象,破壞了意境的完整。

也許,意境只屬於擅長直覺妙悟的中國人,只屬於追求天人合一、

和諧靜穆之境的中國人。意境作為中國獨有的一個詩學和美學範疇,西方人一直不曾意識到它的存在。當龐德讀中國的唐宋詩詞,拜倒在中國古典詩歌意象腳下的時候,他是難以進一步窺探意境,這個不無神秘色彩的中國審美範疇的堂奧的。

然而,西方詩人可能不知意境為何物,卻不能排除他們在創作中偶然不自覺地營造出意境來。

畢竟詩的創作是靈性驅遣的,不大受制於理性規範。畢竟西方人寫詩並不總是直抒激情、直言理念,他們也會藉助意象表達,儘管「這全然不是東方的那種意象,它閃動、跳躍、受苦、分裂,有時還變形、扭曲、荒誕,決不給你虛靜的內省,而是生命力的高揚。「(14)但我相信,其意象特徵未必總是這樣,偶爾也可能表現得較為沉靜、雋永,並在不經意間體現出某種秩序,這樣,即便不像英美意象派刻意模仿中國詩歌,其詩作也有可能呈現出某種類似的東方意境來。

讀法國詩人阿波里奈爾的《病秋》(15),便領略到一種我們熟悉的凄美之境,便有了他鄉遇故知的親切感:

多病而又被愛的秋天,

當暴風掃盡玫瑰地,

當寒雪飄白果樹園,

你將逝去……

你將逝去,可憐的秋天,

在金光閃耀的豐果

和素白的雪片之間。

天空里,鷂鳥群

飄翔在那些殉情的水女們

鋪散的綠髮之上。

而遠處,鹿鳴呦呦,

在那深林的邊緣……

唉,季節,我愛你的喧嘈。

熟果墜落了,沒有人拾撿。

西風伴著高樹同聲哭泣,

它們的淚在秋天點點滴滴。

積葉

踏扁

火車

去遠

生命

天邊

而曾經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德語小說家和詩人赫曼·赫塞(1877-1962)因仰慕東方智慧,深入研究過老莊哲學和中國古典詩歌,他曾力摹中國古詩意境,寫過一首《中國的詩》(16),頗得中國詩之三昧:

月光透過白雲的空隙,

把根根竹梢輝映,

波光粼粼的水面,

印著古橋的清晰倒影。

景緻幽雅,愉悅人心,

夜色蒼茫,萬物一新;

景如夢,筆傳神,

莫道明月不等人。

桑樹下醉倚著詩翁,

他把盞揮筆,狂書不羈,

描繪著醉人的夜色、

舞動的倩影和月光的蜜意。月如銀,雲如水,

在詩翁的眼前浮動,

在詩翁的筆下復出;

這稍縱即逝的詩情畫意,

被賦予了柔情,

被賦予了靈魂和生命。

這詩情畫意,千古流傳以至永恆。

本文摘於網路,如有侵權請告知

更多詩詞資料,盡在:詩詞軒

薦讀

99本歷代名家詩話分享,下載收藏吧!

讀寫必備|100本詩詞電子書下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詩詞軒 的精彩文章:

南鄉子 詞牌寫作探微
絕美相思詩詞十首,多少紅豆可以熬成傷口
詩詞含蓄立意一二三
剪段春光飛入畫,素箋留白好題詩 微塵詩詞選輯
分享一位文學社女社長的優美詞集

TAG:詩詞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