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富麗:中秋話「月」

富麗:中秋話「月」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在農曆八月十五這一天,中國人有一邊圍坐賞月,一邊品嘗月餅的風俗。那麼,你對這「月亮」之「月」、「月餅」之「月」又有多少了解呢?你可知道它有哪些文化內涵?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賞賞「月」吧。

「月」在甲骨文中寫成等形狀,象月牙之形。可見,這個字從產生伊始就是指月亮。至於為什麼用月牙而非滿月來表示,一般認為,是因為月亮有圓有缺,而月虧之時多於月滿之時,所以,其字不用圓形以區別於表示太陽的「日」。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解釋:「月,闕也。」強調的正是月亮不圓而缺損的狀態。

月亮的盈虧變化跟太陽的起落一樣,使古人得以藉此觀測時間。沈括《夢溪筆談·象數》中說:「凡日一出謂之一日,月盈虧謂之一月。」我國農曆以月相變化的一個周期為一月,因此,「月」由指月亮發展出表示計時單位的功能。宋代蘇洵《六國論》中的「日削月割」,「日」和「月」並非指太陽和月亮,而是指它們所代表的時間周期。

一月之內的日期,農曆每月初一稱為「朔」,每月最後一天稱為「晦」。《莊子·逍遙遊》中有「朝菌不知晦朔」。朝生暮死的菌類不知道一個月有開頭一天和最後一天,可見其生命歷程何其短暫。大月的十六、小月的十五稱為「望」。因為在這一天,太陽向西方落下時,月亮從東方升起,二者遙遙相望,所以稱為「望」。朔、晦、望都是就當天的月相而言的。

「月」字的字形演變

「月」除了表示「月亮」「月份」的意思外,還可以表示「每月的」以及「形狀像月亮的」等意思。前者如「月報」「月收入」等,顯然是從「月份」的意思發展而來;後者如「月餅」「月琴」等,是由「月亮」之義引申而來的。

「月」的意思相對單純,然而,人們對月亮寄予的情感卻是豐富的。自古以來,月亮就是文人墨客反覆吟詠的對象。人們或以月寄託情思、鄉愁:「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或借月抒懷言志,探索人生哲理:「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時明時暗,或圓或缺,看似近在咫尺,實則遙不可及的月亮總能激發人的萬千思緒,引人無限遐想。

中國人對月亮的情感還體現在古詩文中俯拾皆是的關於月亮的美稱、別稱上。人們從不同的角度稱說月亮。有些以古代傳說為來源,比如,傳說月中有蟾蜍,因而有缺蟾、素蟾、圓蟾等說法;傳說月中有玉兔搗葯,因而有兔鉤、兔華、玉兔等說法;傳說為月亮駕車的仙人名叫望舒,因而有素舒、圓舒等說法。有些則著眼於月亮的圓缺、明暗、起落等不同狀態,比如說,用皓月、天眼、玉鏡等形容明月,用團欒、夕輪、銀盤等形容圓月,用微月、銀鉤、玉鉤等形容新月,用曉魄、旭月等形容拂曉的月亮,用晚魄、晚照、宵月等形容夜晚的月亮,等等,實在是不勝枚舉。

「月」後來作為部首使用,由「月」構成的字大多跟月亮或時間有關。例如:「朗、明、期、朔、朝」等。

然而,也有一批字,比如「肺、臉、腎、胃、腰」等,它們似乎跟月亮或者時間沒有什麼關係。那是因為,從現代漢字的角度來看,以「月」為偏旁的字實際上有兩個來源:一個是日月的「月」,另一個則是「肉」,後者多是跟人或動物的身體器官、部位等有關的字。究其原因,是因為「肉」的古文形體,特別是其小篆字形跟「月」的小篆字形極其相似。所以,當漢字發展到隸書、楷書階段時,用作偏旁的「肉」與日月的「月」就合二為一了,這就導致「朦朧」和「肥胖」的左偏旁是同一種形體。

有趣的是,無論是中國傳統醫學觀點,還是現代醫學實驗研究,都認為月亮的盈虧變化,也就是月相,以及與之相關的月球引力潮,確實與人體狀態存在著一定關係,可能導致人生理、心理方面的某些變化。

可見,月亮的陰晴圓缺影響的不僅僅是人的情感,還會對人的肉體產生實質性的影響。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一輪明月,承載著華夏兒女對親人、對家鄉、對祖國的萬千情愫和深情厚誼。此時此刻,願她照亮八方,溫暖你我。

選自《月讀》2017年第10期

GIF/302K

(統籌:啟正;編輯:平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華書局 的精彩文章:

李世文:推薦六種掌故書
孫犁:由雋永向理性煮文鬻字
江曉原:換一種思路看待中國古代的技術成就

TAG:中華書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