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嫦娥奔月的傳說真相 還原一個真實的愛情故事

嫦娥奔月的傳說真相 還原一個真實的愛情故事

蝦餃提前祝大家中秋快樂~

古書上有種種不同的說法。根據《淮南子》的記載,后羿到西王母那裡求來了長生不死之葯,嫦娥卻偷吃了全部的長生不死葯,奔逃到月亮上去了。

嫦娥奔月以後,感到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於是,很快就後悔了,她想起了丈夫平日對她的好和人世間的溫情,對比月亮里的孤獨,感到十分凄涼。

後來,嫦娥對丈夫說:「平時我無法下來與你團聚,唯獨在月圓的時刻才可以,明天等到月圓之時,你用麵粉做丸,團團如圓月形狀,放在屋子的西北方向,然後再連續呼喚我的名字。到三更時分,我就可以回家來了。」

第二天,后羿按照妻子的說法做後,發現妻子果然從月亮中下來與自己團聚了,而這也就成了當今的人們中秋吃月餅的習俗。

《淮南子·外八篇》中還有一種說法:后羿從西王母處求來長生不死之葯,後來,這件事被一個叫逢蒙的人知曉,於是,這個人就想去偷竊,結果,偷竊時被嫦娥發現,逢蒙就想加害嫦娥。

情急之下,嫦娥吞下不死之葯飛到了天上。飛到了天上的嫦娥由於難以忍受與后羿的離別之苦,就滯留在廣寒宮,催促吳剛砍伐桂樹,讓玉兔搗葯,想配成飛升之葯,好早日回到人間與后羿團聚。

此外,民間還有這樣一種說法:據《全上古文》輯《靈憲》上記載:「嫦娥,羿妻也,竊王母不死葯服之,奔月。將往,枚占於有黃。有黃占之:曰:『吉,翩翩歸妹,獨將西行,逢天晦芒,毋驚毋恐,後且大昌。』嫦娥遂託身於月,是為蟾蜍。」

意思是說嫦娥由於經受不住天上生活的誘惑,於是她偷偷在后羿外出狩獵的時候吞食了不死之葯,嫦娥因為背棄了丈夫,擔心天庭諸神會排斥她,就投奔月亮女神常羲。

然而,月宮的生活並不如她的意,甚至十分冷清,此時,她感受到了孤獨和悔恨,慢慢地變成了月精白蛤蟆,被罰在月宮中搗不死葯,生活非常凄涼悲哀。

解讀歷史

還原一個真實的愛情故事

關於嫦娥的這些美好傳說,流傳了數千年,然而,當今歷史學家卻將這個一直以來流傳為佳話的美好傳說打破,還原給世人一個真實的嫦娥與后羿的故事。

據歷史學家們發現,在中國的歷史中,原本有兩個叫「羿」的人,一個是射日的后羿,一個是曾經奪取夏政權的夷羿,而後人所傳說的嫦娥與后羿的故事,正是根據這個名叫夷羿之人的原型而塑造出來的,他的妻子也叫嫦娥,也有著與嫦娥相似的經歷。相傳嫦娥是夏朝初期一位部落酋長的女兒,居住在今山東省樂陵市。

她有著人們傳說中后羿妻子那樣美麗的容顏,並且能歌善舞、智慧聰明,而且她對占卜之術了解甚多。相傳,只要到了占卜或者祭祀的時候,嫦娥就在祭台上占卜祭祀,猶如從天而降的仙女。

後來,這位聰明而且智慧的女子嫁給了今山東省德州濱州北部的一個大部落首領夷羿,並且生了一個兒子。而夷羿也同人們謠傳的后羿一樣是個神射手,在過去那種沒有高科技征戰的社會中,夷羿憑藉自己的能力打敗了其他部落,成了東夷族的最高統治者。

後來由於夏朝的統治者大禹的孫子太康執著於享樂,不把百姓當人,致使民眾紛紛怨聲載道,推翻太康統治的起義群眾波濤洶湧,在這種情形下,夷羿以武力推翻了太康的統治,結束了百姓的苦難生活,並推舉太康的弟弟仲康為夏朝最高統治者。

在國家安定之後,夷羿成為管理者,然而作為管理者的夷羿並沒有因此而改變自己,反而依然對打獵遊玩興趣盎然,對國家大事疏於管理,結果導致大權落到了大臣寒浞之手。看到這種情況,嫦娥也曾多次勸誡夷羿,但無論多麼苦口婆心,都無濟於事。

後來災難發生了,寒浞殺害了夷羿和他的兒子,他垂涎於嫦娥的美色,要求嫦娥嫁給他,嫦娥固然看不起這樣一個殺死自己丈夫和兒子的小人,但為了讓丈夫和孩子的屍骨能夠得到良好的安葬,於是她暫時地答應了寒浞的要求,並以兩個條件進行交換。

第一,將夷羿父子的遺骨運回東夷封地,按照君王禮儀厚葬;第二,她要為夷羿守墓,等到拜完中秋之夜的月亮以後才可以嫁娶。寒浞由於貪戀嫦娥的美貌,於是就答應了下來。

夷羿父子被安葬了,待到中秋來臨,圓月升起時,嫦娥跳起了祭祀月神的舞蹈,以此告訴人們,她要到一個遙遠的地方去,要與人們訣別了。當寒浞到來時,嫦娥跳入了馬頰河,香消玉殞。

後來,寒浞挾持夏王仲康,對其進行嚴密的控制,實質上已經成了傀儡、失去了自由的仲康心情抑鬱,不久就死了,接著,仲康的兒子相繼承了夏朝的王位。

他曾感受過父親的悲哀,但他不希望依然像父親一樣,於是他偷偷逃出王宮,然而不幸的是,他被寒浞的兒子過澆發現,並將其殺害。此時,相的妻子後緡已經懷有身孕,她忍受了重重艱難險阻,最終生下了一個兒子,取名少康。

後來,少康攻佔了夏朝都城安邑,殺死了過澆,重新掌握了夏朝的政權。其實,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這就是人們所傳說的嫦娥奔月故事的真相。

據歷史學家發現,在今天的山東省樂陵市南部發現了距今約四五千年之前的龍山文化遺址,從東到西有3座古「冢」,最東邊的一座是「灰冢」,中間的一座是「夷王墓」,最西邊的「小冢子」相傳為嫦娥與夷羿的兒子之墓。

據考證,這3處古「冢」的年代正好是嫦娥與夷羿生活的時代。可見,嫦娥奔月的千古佳話是有事實依據的,並非像人們所傳說的那樣。

附古代中秋習俗

一、吃月餅

《洛中記聞》記載,唐僖宗在中秋節吃月餅,感覺味道極美,便命御膳房用紅綾包裹月餅賞賜給新科進士們。這可能是我們能夠看到的最早關於月餅的記載。到了宋代,月餅有「荷葉」、「金花」、「芙蓉」等等雅稱,其製作方法也更加精緻。詩人蘇東坡有詩稱讚說:「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酥是油酥,飴就是糖,其味道甜脆香美可想而知。

宋以後,製作月餅不僅講究味道,而且在餅面上設計了各種各樣與月宮傳說有關的圖案。餅面上的圖案,起初大概是先畫在紙上然後粘貼在餅面上,後來乾脆用面模壓制在月餅之上。滿月形的月餅也跟十五的圓月一樣象徵著大團圓,人們把它當作節日食品,用它祭月,用它贈送親友。

二、祭月、走月

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

中秋節之夜還有一大特色賞月活動叫「走月」。皎潔的月光下,人們衣著華美,三五結伴,或遊街市,或乏舟秦淮河,或登樓觀賞月華,談笑風生。明代南京建有望月樓、玩月橋,清代獅子山下有朝月樓,都是遊人「走月」時的賞月勝地;而解放後建的莫愁湖公園之抱月樓,則成了市民賞月的新景點。舊時南京人「走月」還有一種特殊的祈盼之舉:凡沒生兒子的已婚婦女,要去游夫子廟,隨後再跨過一座橋,相傳即可有「夢熊之喜」(意生男孩)。中華門外窯灣街的上碼頭有座「澗子橋」,中秋之夜,尚未生育的家庭男主人則來此往橋下摔瓦罐,據說能使妻子懷孕。久而久之,這座橋也訛稱「見子橋」。

三、賞月

來源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鬆的歡娛。民間中秋賞月活動約始魏晉時期,但未成習。到了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待到宋時,形成了以賞月活動為中心的中秋民俗節日,正式定為中秋節。與唐人不同,宋人賞月更多的是感物傷懷,常以陰晴圓缺,喻人情事態,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飾不住宋人的傷感。但對宋人來說,中秋還有另外一種形態,即中秋是世俗歡愉的節日:「中秋節前,諸店皆賣新酒,貴家結飾台榭,民家爭占酒樓玩月,笙歌遠聞千里,嬉戲連坐至曉」(《東京夢華錄》)。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營業,玩月遊人,達旦不絕。明清之後,因時代的關係,社會生活中的現實功利因素突出,歲時節日中世俗的情趣俞益濃厚,以「賞月」為中心的抒情性與神話性的文人傳統減弱,功利性的祭拜、祈求與世俗的情感、願望構成普通民眾中秋節俗的主要形態。因此,「民間拜月」成為人們渴望團聚、康樂和幸福;以月寄情。

四、燃燈

中秋之夜,天清如水,月明如鏡,可謂良辰美景,美不勝收。然而對此人們並未滿足,於是便有「燃燈」以助月色的風俗。在湖廣一帶有用瓦片疊塔於塔上燃燈的節俗。在江南一帶則有制燈船的節俗。在近代中秋燃燈之俗更盛。今人周雲錦、何湘妃《閑情試說時節事》一文說:廣東張燈最盛,各家於節前十幾天,就用竹條扎燈籠,做果品、鳥獸、魚蟲形及「慶賀中秋」等字樣,上糊色紙,繪各種顏色。中秋夜燈內燃燭用繩繫於竹竿上,高懸於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燈砌成字形或種種形狀,掛於家屋高處,俗稱「樹中秋」或「豎中秋」。富貴之家所懸之燈,高可數丈,家人聚於燈下歡飲為樂,平常百姓則豎一旗杆,燈籠兩個,也自取其樂。滿城燈火不啻琉璃世界。看來從古至今中秋燃燈之俗其規模似乎僅次於元宵燈節。

五、觀潮

「定知玉兔十分圓,已作霜風九月寒。寄語重門休上鑰,夜潮留向月中看。」這是宋代大詩人蘇軾寫的《八月十五日看潮》詩。在古代,浙江一帶除中秋賞月外,觀潮可謂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觀潮的風俗由來已久,早在漢代枚乘的《七發》賦中就有了相當詳盡的記述。漢以後,中秋觀潮之風更盛。明朱廷煥《增補武林舊事》和宋吳自牧《夢粱錄》也有觀潮記載。這兩書所記述的觀潮盛況,說明在宋代中秋觀潮之事達到了巔峰。

六、玩兔兒爺

近人金易、沈義羚所著的《宮女談往錄》中,記述了一位叫榮兒的宮女講述的故事。當時正是八國聯軍進北京的那一年,慈禧太后逃出了京都,在逃亡的路上恰逢中秋,這位太后慌亂之中亦未忘舊禮古俗,便在寄寓的忻州貢院中舉行了祭月之禮。故事說,晚飯後按著宮裡的習慣,要由皇后去祭祀「太陰君」。這大概是沿襲東北的習慣「男不拜兔,女不祭灶」吧,「太陰君」是由每家的主婦來祭的。在庭院的東南角上,擺上供桌,請出神碼來(一張紙上印一個大兔子在月宮裡搗葯),插在香壇里。香壇是一個方斗,晉北的斗不是圓的,是方的。街上有時偶然聽到晉北人唱「圓不過月亮方不過斗,甜不過尕妹妹的溫柔。」可見,晉北的斗全是方的了。斗里盛滿新高粱,鬥口糊上黃紙,供桌上四碟水果,四盤月餅,月餅疊起來有半尺高。

另外,中間一個大木盤,放著直徑有一尺長的圓月餅,這是專為祭兔時做的。四碗清茶,是把茶葉放在碗里用涼水沖一下。宮女榮兒說:「就這樣,由皇后帶著妃子、格格和我們大家行完禮,就算禮成。我們都是逃跑在外的,非常迷信,唯恐有一點禮儀不周,得罪了神鬼,給自己降下災難。所以一有給神鬼磕頭的機會,都是爭著參加。」這個故事講的是清代宮廷中祭拜月兔的規矩,雖說是在逃難之中,香壇只好用晉北的方斗來替代,但從心理角度說,因為在難中,所以對神則更為敬畏虔誠。

從這個故事看,清代宮廷是把月中的玉兔稱做太陰君的。然而民間則不同,百姓們稱它為玉兔兒爺,這種稱呼雖不如稱太陰君嚴肅莊重,但卻顯得更為親切。而在北京一帶的民俗中,中秋節祭兔兒爺實是莊重不足而遊戲有餘,儘管略顯得對神不大尊敬,但卻反映了民間敬神心理的變化。

七、熬夜

民間相傳,中秋夜越晚睡越長壽。所以有人以此祈求長壽,但更多現代年輕人藉此機會玩個通宵。

八、偷蔥偷菜

相傳未婚少女如果在中秋夜偷得別家菜圃中的蔬菜或蔥,就表示她將來會遇到一個如意郎君。台灣有句俗語「偷著蔥,嫁好郎;偷著菜,嫁好婿」指的就是這一習俗。

看來,古人對偷菜有一種神秘的執著,上元節偷菜,清明節偷菜,到了中秋還得偷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密靈異檔案 的精彩文章:

揭秘千年前逆天文物,古人的智慧讓人嘆服!
好萊塢電影的驚人細節,讓我感受到了差距

TAG:解密靈異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