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秋,帶著思念上路,裹著月光取暖

中秋,帶著思念上路,裹著月光取暖

中秋是種味道

一塊甜甜的月餅,一桌熟悉的飯菜

聞起來是思念,吃下去是鄉愁

中秋是條路

窗外的明月,連著遠方的老家

遠去的是紛擾,接近的是恬淡

中秋是根線

那頭在母親手中,這頭在我身上

縫補的是歲月,連接的是親情

中秋佳節,皓月當空。自古以來,圓月就是詩詞歌賦的寵兒,詩人們通過一輪明月寄託自己的情感,引發共鳴 。而今天,我們先聽一段音頻,來感受這個溫暖的節日,因為它將溫暖的是我們每個人的心。

聆聽音頻

團聚

「一個人心中的家,並不僅僅是一間屬於自己的房子,而是長年累月在這間房子里度過的生活。儘管這房子低矮陳舊,清貧如洗,但堆滿房子角角落落的那些黃金般珍貴的生活情節,只有你和你的家人共擁共享,別人是無法看到的。走進這間房子,你就會馬上意識到:到家了。即使離鄉多年,再次轉世回來,你也不會忘記回這個家的路。」

——劉亮程

一個人的村莊

中秋國慶假期第一天,小編就看到長假期間高速路上堵車的新聞。節假日擁堵,人們似乎已司空見慣,不過在快節奏生活的今天,似乎只有回家這件事,是歲月靜好,毋庸置疑的。儀式感會鋪滿回家的路,因為故鄉在那裡,親人在那裡,回家團聚成了約定俗成的事兒。

曾經有個朋友問我,為何總是不怕折騰,愛往家跑?

那時候小編還沒結婚,不管去哪裡,總覺得故鄉就是我的依靠;團圓的日子,就算路途再遠,也要回家;工作不順心時,回到故鄉,和父母傾訴一下,就會找到方向。無論在哪裡,家就像是一根無形的線,從這一頭牽到那一頭。

月餅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現在,月餅的味道是五花八門,對小編來說,最難忘的還是小時候月餅的味道。

那時,生活條件不好,中秋節,家裡的月餅數量都是固定的,奶奶說,月餅要等到家人聚齊時才能吃,於是孩子們只能眼巴巴的等著家人聚在一起,長大後才想明白,不是月餅白天不能吃,而是數量有限的月餅,白天要用來招待客人,也正是這種家規,讓自己至今還記得吃到月餅時候的那份喜悅,現在生活條件好了,仍然會想念小時候月餅的香甜味道,那是家的味道,也是團聚的味道。

上班後,雖然知道世界那麼大,但我仍然想回家。似乎對生活的妥協之一,就是在團圓的日子,無法和親人團聚,那種無法歸家的愁緒,在這樣一個日子裡,更顯孤寂。不知秋思落誰家,蘊含著濃郁鄉愁。

圓圓

團團

賞月

我沒有文學根據地,就回到了我的家鄉,每年又多次回去,作品都寫的是故鄉的人和事。在我的理解中,故鄉是什麼,是你的血地,是你身體和靈魂的地脈。那時,我的父母還在,故鄉在某種意義上又是以父母存在而存在。

賈平凹

今晚,年輕人可能會討論著,十五的月亮十幾圓,而上了年紀的人,在這樣的夜晚,總有一些情感縈繞心頭,應景的附上幾句詩詞,「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回家的人,賞月時,感受團聚的喜悅,回憶往事;無法回家的人,遙望明月,思念親人,懷念故鄉的月。

中秋佳節,我們賦予月亮太多的人文情懷,月是故鄉明,我們對故鄉有深深的眷戀,因為它是我們的根。

假期

小弟已七十,大姐都八十了。可是在母親面前,我們永遠是孩子。人只有到了歲數大了,才會知道做孩子的感覺多珍貴多溫馨。誰能像我這樣,七十五歲了還是兒子;還有身在一棵大樹下的感覺,有故鄉故土和家的感覺;還能聞到只有母親身上才有的深摯的氣息。能與母親長久相伴下去就是兒輩莫大的幸福了。我相信世間很多人內心深處都有這句話。

馮驥才——《母親百歲記》

不久前,七十五歲的作家馮驥才,發文《母親百歲記》,文中流露出,母親能夠長命百歲的自豪感,他說,能與母親長久相伴下去就是莫大的幸福。

今年國慶和中秋假期重疊,這意味著,中秋節後,我們還可以陪伴在父母身邊多呆幾天。

平時我們離開父母到外地工作,他們的生活常態通常是:生病了不敢讓我們知道,默默的看我們朋友圈並點贊;孤獨無聊就養個寵物,在朋友圈裡發發養生帖;如果現在的你,已經克服距離,陪父母在一起過節,那就放下手機,好好地陪陪他們,要知道,有父母在身邊,是最幸福的事。

團圓、吃月餅、賞圓月、思念親人,體會親情,這是每年中秋節我們都重複的事情。就這樣年復一年,我們的親情在不斷升溫,我們對故鄉的思念與日俱增,這是歲月給我們的沉澱,也是中秋佳節給予我們的禮物。

此時此刻,願你,已經在回家的路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央廣公益 的精彩文章:

文韻傳承 自信中華

TAG:央廣公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