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戰龍之威:從F22看殲20如何與三代機配合作戰

戰龍之威:從F22看殲20如何與三代機配合作戰

近日,在國防部舉行例行記者會上,國防部新聞局局長、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吳謙大校答記者問時表示,殲-20飛機已經列裝部隊,試驗試飛工作正在按計劃順利推進。這是中國軍方第一次在公開場合證實殲-20服役,中國也由此成為繼美國之後第二個宣稱裝備第四代隱身戰鬥機的國家。

殲-20服役後,如何使這種先進的隱身戰機與現有作戰體系融合,尤其是與多個型號的非隱身第三代戰鬥機配合作戰,就成為中國空軍面臨的最重要的課題之一。而在這方面,作為第四代隱身戰鬥機研製和使用的先行者,美國空軍身上無疑有很多值得中國空軍學習和借鑒的經驗教訓。

F-22的封閉和F-35的開放

要構建一個先進、強大而完整的空中作戰體系,實現不同型號甚至不同代戰機之間的情報信息交換和共享可謂是至關重要。美軍現役的兩型隱身戰機F-22「猛禽」和F-35「閃電」Ⅱ由於研製年代不同,在數據鏈系統的設計架構上也有很大差別。這就使得在目前美軍空中作戰體系中,這兩種隱身戰機與其他非隱身第三代戰鬥機之間的情報信息共享,甚至兩種隱身戰機之間的情報信息共享都呈現出完全不同的效果。

F-22在數據鏈系統的設計架構上突出低概率截獲和探測性能,以保證全機的隱身效果。為此,該機採用了全新研製的機間飛行數據鏈(IFDL)以及現有的Link 16數據鏈。IFDL主要用於F-22戰機之間在高威脅、全隱身狀態下的加密數據傳輸,由於其採用了窄波束定向天線設計,使得敵方很難對無線傳輸信號實施截獲和探測,抗干擾能力更強。此外,IFDL工作在毫米波段,波長較小,因此其天線以及全系統尺寸、體積和重量也更小,有利於原本內部空間就很緊張的隱身戰機布局設計。而Link 16數據鏈由於採用全向天線,不具備低概率截獲和探測性能,只能用於低威脅以及非作戰狀態下的數據收發。在高威脅、全隱身狀態下,F-22戰機的Link 16數據鏈只接收其他平台傳來的情報信息,本身不發送任何數據。

F-22戰機在作戰狀態下只能利用IFDL在同型戰機之間進行數據收發。

應該說,如果還是按照美國空軍當初希望的採購700餘架F-22戰機全面代替F-15戰機的設想,建立一支全部由前者組成的全隱身空中優勢機隊,那麼這樣的數據鏈設計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隨著F-22戰機採購數量的一再壓縮,這就意味著該機必須要與其他非隱身第三代戰鬥機配合作戰。而橫在F-22與其他非隱身第三代戰鬥機之間情報信息共享的最大阻礙,就是前者的IFDL+ Link 16數據鏈設計架構。

F-22戰機在作戰狀態下只能利用IFDL在同型戰機之間進行數據收發,而無法向其他非隱身第三代戰鬥機發送情報信息。這就使得F-22戰機在使用上長期遊走於空中作戰體系之外,而無法與其他非隱身第三代戰鬥機實現有效的戰術配合,極大限制了其作戰潛能的發揮。在今年的「紅旗」演習中,同為隱身戰機的F-35A飛行員更是抱怨無法利用本機上的多用途先進數據鏈(MADL)與F-22戰機飛行員實現情報信息共享,只能利用最原始的語音對話方式進行溝通。

相比之下,F-35「閃電」Ⅱ隱身戰機由於研發年代較晚,再加上對於全隱身要求相對有所降低,最終採用了更為先進、開放的聯合戰術無線電系統(JTRS)+ MADL的組合模式,幾乎完美的解決了同型戰機之間以及戰機與其他隱身、非隱身平台之間的數據傳輸問題。因此,從近年來美國空軍「紅旗」演習的情況可以看到,F-35「閃電」Ⅱ隱身戰機正在藉助現有強大空中作戰體系的支撐,發揮出越來越可怕的作戰實力。

當然,美國空軍也早就意識到了F-22戰機在數據鏈設計架構方面的情報信息共享問題,而且由於IFDL研製年代較早,最大傳輸帶寬只有238kb/秒,遠遠無法滿足現代空中作戰的數據傳輸要求。為此,在F-22戰機服役後計劃實施的一系列「增量」改進項目中,除了繼續提高該機的對地攻擊性能、制導武器掛載和發射能力之外,最重要的一項就是改進數據鏈設計。

美國空軍第一步先在F-22戰機的Link 16數據鏈系統中加裝了新一代戰術目標瞄準網路(TTNT)模塊,大幅提升了該機在低威脅狀態下與其他平台的情報信息共享能力。第二步則是計劃在「增量」3.2項目中,為F-22戰機加裝與F-35「閃電」Ⅱ相同的最新型MADL數據鏈系統,並且對現有的IFDL進行改進。不過,這一計劃能否實施還有賴於經費是否能夠落實。畢竟對現役183架F-22戰機中的150架實施「增量」3.2升級也需要一筆不小的開支。

F-22戰機的Link 16數據鏈系統中加裝了新一代戰術目標瞄準網路(TTNT)模塊,提高了情報共享能力。

F-22+F-15:雙鷹組合

就在美國空軍為提高F-22與其他戰機配合作戰能力而苦惱之際,波音公司不失時機地拋出了一條妙計,這就是改進現役F-15戰機,使其能夠更為貼近前者的作戰使用要求。這一方案不僅效費比更高,而且短期內就可以實現,波音公司將其稱為F-15 2040C計劃。

具體來講,F-15 2040C計劃主要對現役F-15戰機進行兩方面的改進,一是加掛Talon HATE數據傳輸吊艙。這個吊艙的主要使命就是與F-22戰機的IFDL進行數據收發傳輸,同時還可以利用JTRS和Link 16數據鏈,實現與其他平台之間的情報信息共享。這樣,以Talon HATE數據傳輸吊艙為中繼單元,就可以較為圓滿的解決F-22利用IFDL與空中作戰體系之間的情報信息共享問題。

另一方面,F-15 2040C計劃將對現役F-15戰機的空空導彈掛載能力進行大幅改進,使其成為「小型武庫機」,以便最大限度彌補F-22隱身戰機內置彈艙載彈量較少的不足。按照波音公司的方案設想,F-15戰機利用機身兩側保形油箱以及機翼下的複合掛架,最多可以掛載16枚空空導彈。這16枚空空導彈中除去用於自衛的2枚近距空空導彈,餘下的14枚全部為中遠距空空導彈。

在作戰中,F-22利用其出色的隱身性能深入敵方空域,一旦發現敵方空中目標,便使用IFDL與遠在己方空域的F-15 2040C交換情報信息,由後者發射新一代射程更遠並裝備有彈載數據鏈的AIM-120D中遠距空空導彈。之後,F-22實時向空中作戰體系更新目標信息,並由F-15 2040C或其他平台向AIM-120D導彈發出修正指令,直至目標進入到導彈主動雷達導引頭探測範圍內,實現自主導引。最後,再由F-22進行目標毀傷評估,決定補射還是打擊下一個目標。

這一作戰模式的最大戰術優勢在於充分發揮了F-22隱身性能出色和F-15導彈掛載能力強大的特點,使得兩者各自發揮所長,揚長避短,形成了最優組合。在這一戰術中,F-22擺脫了以往單一的「斬首者」的角色,化身為「定位者」——其利用自身攜帶的空空導彈只能打擊數量非常有限的目標,而在全隱身狀態下不斷提供敵方目標的情報信息,則可以藉助己方強大的遠程攻擊平台對敵方實施近乎毀滅性的打擊。這也是如今美國空軍竟然敢喊出「穿透型制空」(PCA)這一革命性理念的原因所在。

F-15 2040C想像圖,是一種名副其實的武庫機。

對中國空軍的啟示

對於已經裝備殲-20隱身戰機的中國空軍來說,利用該機執行類似F-22那樣的「踢門者」的角色並不難。而更重要的則是讓殲-20更好、更快的融入到現有的空中作戰體系中。首先,還是要從數據鏈系統入手,打造一個帶寬更高、保密性更強,同時也能夠適應隱身戰機低概率截獲和探測性能要求的JTRS體系。作為殲-20的後發優勢,可以避免走F-22在數據鏈方面的失誤,直接瞄準新一代F-35的數據鏈架構設計。同時,也要對現役的第三代以及第三代改進型戰機,如殲-10A/B/C、殲-11B/D、殲-16等進行相應的設備升級,以便適應與殲-20配合作戰的特殊要求。

另外,波音公司F-15 2040C計劃的思路也值得中國空軍借鑒和學習,可以利用殲-11B/D以及殲-16進行改裝,作為支援殲-20遠程作戰的武庫機。我國近年來在遠程、超遠程空空導彈方面的技術進步非常明顯,對200~300公里以上的敵方空中目標實施精確打擊已經不再是夢想。再加上殲-11B/D以及殲-16本身內部載油量大、航程遠、掛載能力強,事實上比F-15更適合作為武庫機使用。因此,如果中國空軍探索殲-20隱身戰機+殲-11B/D或殲-16武庫機的組合作戰模式,相信會得到比美國空軍類似組合更好的戰術效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殲20 的精彩文章:

中國的幾個飛機製造廠:為什麼不能一起全力生產更多的殲20?
殲20裝六代機雷達?俄媒:中國新型雷達讓美國五代機無所遁形!
中國周邊扎堆出現6款先進五代機 美媒卻稱只有它才是殲20對手
五代機熱潮已過,六代戰機熱潮將來
三名小伙在廢棄廠房自製「殲20」,使用5噸鋼材,這坐車這個來

TAG:殲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