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花好月圓共嬋娟

花好月圓共嬋娟

親們,中秋快樂!

中秋節,又稱拜月節、團圓節,其來源可回溯至上古時期的秋祭儀式。

「得之必報之」,講究的古人認為,穀物的豐收全靠天賜,需要在合適的時節祭天報答。

中秋時分,谷熟瓜落、皓月當空,正是祈年謝恩的好時節,遂設香案、擺供品,眾人載歌載舞歡慶達旦。

到了東漢,嫦娥奔月的故事流傳開來。

為了救助眾人,嫦娥迫不得已吞下靈藥飛升上天,但因為心繫夫君后羿,她停留在了離大地最近的月宮之上。

之後每年的八月十五,后羿都會擺好嫦娥喜食的月餅,以期團圓。

從唐代開始,中秋成為固定的節日。後經過宋的演繹,直至明朝,中秋的習俗完備起來:賞月、供奉、焚香、禮拜,一個都不少。

是夕黃昏,待月明東升之際,女眷們(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說辭)會在院中的東南方擺好香案,奉上月餅、瓜果、雞冠花、九節藕、毛豆枝,點上紅蠟燭、焚起清香、燃燒黃表,依次行禮後,圍坐一團,賞月吃月餅。

那麼所謂的「清香」是何種香呢?

桂花香,也稱木樨香。

八月是桂花的天下,那甜而不膩、悠遠綿長的香氣非常怡人,如果再加上如水皎潔、皓若銀盤的滿月,更是人間一大樂事。

所以古人很自然地就製作起了木樨香——還是這個名稱典雅、有韻味。

木樨香的製作,說簡單也很簡單:將桂花微蒸後晾乾,即可成香,用的時候放在古鼎香爐的銀葉上,隔火熏之,自有清香裊裊。

相比之下,《陳氏香譜》中記載的木樨香方則要繁複一些:

沉香、檀香半兩,茅香一兩,碾為末;半開的木樨花十二兩,去蒂研成膏;將末、膏混合共杵千餘次,做成香餅,陰乾後用。

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潔。

偏皎潔,知他多少,陰晴圓缺。

陰晴圓缺都休說,且喜人間好時節。

好時節,願得年年,常見中秋月。

——明·徐有貞·《中秋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容思香室 的精彩文章:

TAG:容思香室 |